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互联网征信重要性不输支付宝

征信,无疑是互联网金融绝对的制高点,无论是监管还是业务如何千变万化都受其限制,征信不仅扼住了互联网金融咽喉,也是未来互联网金融业务最重要的罩门。

作为互联网金融基础性的设施,征信具备巨大的价值。“要想富先修路”征信就是互联网金融的“路”,它具备巨大的放大效应:征信市场仅自身就有上千亿的市场价值,而且还将带动市场空间更大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其一旦建设完成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将一马平川,未来想象空间不可估量。

那么这就意味着谁能占据征信市场就控制了互联网金融的全局。

进入时机绝佳

“芝麻信用”的入局从时机上来看是绝佳的。

首先是征信领域市场虽然很大,但缺乏有作为的玩家。虽然央行拥有庞大的征信数据库,但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封闭,不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开放;二是不便捷,目前个人需要到各地的人民银行查询而且只有两次免费查询机会;三是数据失真,不仅覆盖人群有限而且数据维度有限,难以反映日常真实信用。

其次是央行目前正在筹备发放个人征信牌照。此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公开场合透露央行目前正在准备发放第一批个人征信牌照,如果能争取到第一批的征信牌照将会对占据征信市场非常有利。

再次,“芝麻征信”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征信机构优势多多,目前正处于阿里巴巴业务领域扩张期,作为互联网巨头的阿里巴巴财大气粗有实力有意愿推动互联网征信事业。

由于征信本身与阿里巴巴所经营的电商、金融业务先天密不可分,已经拥有大量的交易数据和征信数据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

三大难题待解

征信能否真正起到作用,关键在于数据量够不够大以及有没有威慑力。

即便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芝麻信用”也必须面对这样的难题。虽然阿里巴巴的旗下拥有淘宝、支付宝、UC浏览器、高德地图、微博、优酷等多项业务,可以收集到天量数据,是国内拥有交易数据最多的公司之一,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数据在覆盖度上依然不够,其依然需要引入外部的数据,可以印证的是阿里巴巴的贷款产品据说引入海关、税务、水电等数据。

内部数据的筛选机制也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数据如何勾勒信用,如何判定风险,如何用冰冷的数据来判定多变的人性这个难题全球范围内目前也看不到比较成功的案例。

所以,“芝麻信用”能得到外界多大程度上的支持也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