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互联网界最伟大的预言帝凯文·凯利说,一个封闭的系统,无论怎么精心设计,潜力都有限,所以要最大限度给更多人机会。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逻辑正在于此,人人参与金融活动,人人享受金融服务,让资本最大限度地流动起来,让参与其中的人最大限度地受益。

于是,有人提出互联网金融最大的意义在于金融脱媒,让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直接接触、议价、交易,并期待由此带来互联网金融的盛宴。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革,的确让人热血沸腾,但作为资深从业者,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改变的是金融销售和获取的渠道,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同样是金融契约,金融契约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对于金融契约而言最核心的依然是信用管理,其中金融中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顾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以股票市场为例,股票交易最早出现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伦敦的咖啡馆里,当时的人们直接见面交换信息、谈妥价格、撮合交易。但因为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成交过程相当困难。直到后来20世纪初,随着交易规则的完善和交易所的诞生才使得股票交易正规化,交易量和换手率有了质的飞跃。尽管资金的交易双方互不相识,依然能够成交的关键因素是金融中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信用服务。互联网本质上与当年交易股票的咖啡馆没有区别,只是聚集的人数更加庞大,如果互联网只是简单提供交易的平台,交易的基础——信用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

在中国,陌生人之间大量的、频繁的金融契约交易,更需要专业的金融服务中介提供有效的信用管理,只不过金融中介的服务还要适合互联网金融的特性。对于这一点我们一直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我们的线上服务平台“证大e贷”早在2012年4月就上线了。当时,我们做的是线上的全流程交易,既可以线上投资理财,也可以线上申请借款。我们的实践发现,在当下的中国,用国外先进的数据模型来给我们的借款人进行信用打分,效果并不好,因为国外的征信体系比中国更为健全。在中国,数据模型中很多变量信息我们并没有获取渠道,而且就算这些变量值可获得,国外借款人的信用行为也无法代表中国借款人的信用行为,因为国情、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信用违约成本等差异都很大。

为了控制线上部分的风险,我们让借款人在网上提交所需材料后,甚至还要跟他视频交流,才签约。我们当时将借款金额限制在5000元到30万元之间,实际操作下来,件均在4万~5万。但是,半年后,我们发现逾期表现很差,坏账率甚至一度超过10%。于是,我们开始修正审核客户信息的风险控制流程,希望更加精确地判断客户信息的真实性。

我们线上业务的审批通过率控制得非常低,不会超过20%,跟有些同行的40%、50%相比,我们算是非常严格的。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客服部门在汇报工作时说,我们的投资人抱怨线上经常没有债权怎么办?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想办法优化客户的体验,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留住投资人。

我们把件均借款金额从4万~5万,降到了5000元,希望通过小额分散的原则,以标准化的流程批量操作达到规模效应。不过,这样的效果也不理想。后来,我们希望通过渠道批量进件,以电商平台的交易记录来辅助信用评估,但还是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从今年6月份开始,我们对线上业务进行了升级,我们通过线下网点的优势,来辅助审核借款人的资质。我们的想法是,我们不是帮你找到资金需求者,而是帮你找到真正信用良好的优质资金需求者。这些都需要专业的金融服务中介来完成。

既然互联网金融无法脱媒,那么,互联网金融革新的价值在哪里?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掌握在金融服务中介手里。

凯文·凯利还说过,技术只能为我们做一件事——带来更多的机遇。这机遇包括用什么样的方式把新技术接入互联网金融,用什么样的模式来塑造互联网金融。即使一个产品已经达到顶峰,另一个人也可以通过改变规则移走整座山。这样的事情,已经在零售、媒体等行业发生。

也就是说,即使零售商创造出了完美无缺的线下购物体验,依然可能被电子商务抢走客户;尽管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已经登峰造极,也会在一夜之间被安卓和IOS干掉。这就是再造渠道的价值,通过再造渠道,可以再造市场,将巅峰转移到我们自己的脚下。

金钱的流向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至少能说明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们会去将它们变得更有效率的地方。我们要做的是,将金融资源和社会思维,用一种独具想象力的方式进行整合,把以前不能够交易的资产变得可以交易,把以前低效率的社会资金变成高效率的社会资金。就像余额宝将货币基金和第三方支付账户进行了深度的服务整合,这样的整合创新可以演变成为一系列持续性的变革。这才是互联网金融的真正价值,深入到生活里去,融合社会思维,创造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兼得的商业模式,获取可持续性的动力。

我们希望能够成为这一系列持续性金融变革的开启者和实践者之一,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换取奇迹的到来。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