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个人信用报告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全面反映您的借债还钱、遵守合同和遵纪守法状况的信用档案。一般来说,信用报告最大的作用就是记录你的不良信用记录,比如在信贷、赊销、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信息。这对于信用卡的持卡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那么今天,我们就往前推进一步,讨论一下信用报告中关于“逾期”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只要出现过逾期记录,就是信用状况不良。

初次解读信用报告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只要出现过逾期记录,就是信用状况不良好。其实,现实中造成逾期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信用的好坏不能单纯从一两次逾期看出来。我们先来看看下边的案例:

案例1:客户赵先生仅有一张信用卡,该卡在2006年1月至6月间有两次逾期,当前逾期期数为0,最高逾期期数为2,即未还最低还款额2次。其余各期的还款状态都为“N”正常。经查,赵先生由于工作需要被长期外派,因此采取委托扣款方式还款,而他对每月应还款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导致委托扣款账户余额不足以支付应还款项,从而造成两个月的逾期。虽然他发现后已立刻往账户中存入足额的款项,但已造成逾期的事实。

案例2:客户李先生向乙银行申请贷款被拒,理由是他的信用报告里一笔甲银行的汽车贷款存在逾期记录,经查,李先生是因为不知道该行调整了贷款利率,导致扣款账户余额不足而产生了逾期。

案例3:客户王先生申请信用卡被拒,查询信用报告后发现其2003年的一笔汽车贷款存在多次逾期。经查,王先生在购车时与该汽车金融公司签订了合同,由汽车金融公司代其办理贷款和还款。虽然王先生根据合同按时向汽车金融公司还款,但对方并没有期期准时向银行还贷,结果造成他在银行的还款逾期记录。

三个案例中客户的逾期行为都不是恶意的,而且一般时间不长,次数也不多。如果只是依据信用报告中出现的一两次逾期记录,而不考虑该客户的还款历史、还款能力和其它信用交易情况,就认定其信用状况不良,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即使是银行的专业人士在初次解读信用报告时也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从而拒绝客户的贷款或信用卡申请,损失了潜在的优质客户。从客户角度来看,因其无心或粗心之过而“失信”,导致了以后办理信贷业务的困难,确实是有些委屈,即使经过一番周折最终能够贷到款或申请到信用卡,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是难以弥补的。

但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逾期的确是客观事实。不管原因如何,客户并不能完全推卸责任。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麻烦,客户还是应该养成关注和维护自己信用状况的意识。尤其是采取委托扣款或者委托他人或机构代还款的客户,不能怕麻烦,一定要定期关注自己的账户余额和还款状态,在维护信用的同时也保障了自己的利益。

误区二:逾期次数较多、期数较高的客户一定是不良客户。

也许您会觉得奇怪,因无心之过造成一两期逾期还可以理解,难道多次逾期还不能说明一个人的信用状况不好么?在回答您的问题前,我们还是先看看案例吧。

案例4:客户吕先生所在单位集体办卡,但吕先生始终没有使用单位办的卡,该卡成为一张“睡眠”卡,但银行同样要对该卡收取年费。由于从未开卡,也没收到过对账单,因此吕先生对应缴存年费之事一无所知,直到申请新贷款时才被告知一直有连续逾期的情况。在信用报告24个月还款状态中,甚至出现连续为7的情况,但最大负债额和透支余额/已使用额度两个项的数值很小,这其实是年费的拖欠。

案例5:客户周先生自认每月都足额还款,信用状态良好。在申请新的贷款被拒后察看信用报告,发现存在24个月还款状态连续为1的情况。经过调查发现周先生的信用卡应还款日是23日,但他以为月底之前还款就不算逾期,所以每期还款都比应还款日晚几天,造成每次还款实际上都是对上一期透支的归还,从而一直存在当前逾期1期的现象。

案例6:客户刘先生查看自己的信用报告,发现24月还款状态常见到1或1以上的情况,正常的情况几乎没有,担心这样是不是表示自己信用不好。其实,刘先生的卡是一张准贷记卡,这种卡的性质决定了其还款状态多是“1”、“2”、“3”的情况。除非刘先生每月在商业银行报送征信数据前还清所有透支且不再使用,24月还款状态才会出现N的情况。实际上多数商业银行视客户在60天内还款为正常还款,不会因此拒绝客户新的信贷申请。因此,如果您的准贷卡24月还款状态多为“1”、“2”时,没有必要担心,这反而可以说明您是信用良好有循环信贷消费倾向的潜在优质客户。当然也有少数银行认为只要出现“3”,就可以凭此拒绝客户新的信贷申请,这要看银行各自的信贷政策和对风险的定义。

上述3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使信用报告上出现了逾期次数较多或期数较高的记录,也不能证明就是信用不良。在这里需要提醒您的是,虽然“睡眠卡”的年费拖欠和对还款日期理解有误等无心之过可能不会使您“失信”于银行,但也并不是对您今后的信贷行为毫无影响的。因为我们的系统依然会采集这些信息并如实地反映在信用报告中,成为您的负面信息。顶着这些负面信息,您在今后和银行打交道时,可能会有漫长的“申诉”和证明自己“清白”的过程,这是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