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央视《对话》节目录制现场邀请了胡晓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计葵生(GregoryDeanGibb,陆金所董事长)、刘长宏(京东金融集团副总裁)三位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嘉宾,以及来自高校的学者和各界媒体人士,共同参与了互联网金融专题节目的录制。

节目录制超过3个小时,观众稍显坐立不安。此时,一位神秘嘉宾打破了现场的平静。CCTV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钮文新走到了台前,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席的一阵骚动,一台好戏即将开始。

不久前,钮文新“余额宝是吸血鬼”的论断,曾经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今天阿里和钮文新打了个照面,加上陆金所和京东给同在互联网金融战壕里的“战友”助阵,他们的“对话”想必会别有一番味道!

钮文新观点:成本论、监管底线、宏观经济

显然,钮文新上场后,火药味开始充斥现场。他的观点主要由三点构成,正确与否都由读者来点评和发表意见。

观点一:互联网金融降低成本了吗?

之前媒体炒作的互联网金融一大优势就是降低了交易成本,钮文新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互联网金融里“资金空转”现象严重,抬高了银行的借贷成本,最后这些成本要转嫁给企业和消费者。尽管消费者从货币市场基金里得到一些实惠,但是可能会从商品消费端付出更高的价格和代价。

他表示支持像陆金所这样的P2P网贷的模式,认为这种互联网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解决了企业融资问题。尽管钮文新这次明确说不讨论“余额宝”问题,但是余额宝作为货币市场基金里的“大腕儿”,明显再次中枪!京东也沉默不语,据悉,京东金融的类余额宝产品“小金库”也将于19日上市。

观点二:互联网金融企业有没有监管底线?

商业银行有存款准备金、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监管底线,互联网金融企业有没有这些“底线”要求,如果没有,怎么能够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如今互联网企业搞金融,没有像传统金融的那么多限制,没有那么多监管,这是不是“法外治权”?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监管套利,如何能够保证理财投资者的利益。

观点三:不仅要顾及消费者利益,也要顾及整体宏观经济

钮文新认为,一些互联网金融搞“资金空转”,资金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在金融系统中空转套利,增加了银行的借贷成本,抬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会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增长。

他认为,消费者确实从货币市场基金等理财产品中获得了比如400亿的收益,但是,可能宏观经济要损失1万亿的财富。

胡晓明应对:阿里为小微企业、“草根”服务

阿里巴巴是国内最早做支付的互联网企业,目前的支付宝、余额宝和阿里小微金融都是业内的翘楚,也因此引来了不少围观和嫉恨,尤其是余额宝,在为“草根”、“屌丝”阶层服务的时候,是否也动了传统金融的奶酪?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胡晓明,是阿里金融创新的主要设计师和参与者,对钮文新的质疑做出了回应。

观点一:阿里小贷服务小微企业超70万家

胡晓明介绍,阿里小贷是面向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网站上的小微企业和消费者个人提供信用贷款的服务,到目前服务小微企业已经超过了70万家,放贷总规模超过了1700万。这些小微企业和创业者获得的是纯信用贷款,没有抵押,他们是从银行贷不到款的。阿里小微金融帮助他们创业,解决他们的融资需求。

胡晓明表示,三中全会的精神出提到了“普惠金融”,阿里就是希望能够解决这些从银行贷不到款的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观点二:余额宝服务并非资金空转

胡晓明称,余额宝在创建时并非作为阿里的战略性产品,现在也不是。余额宝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支付宝客户的体验,帮助支付宝客户在满足消费之余,能够将余额理财增值。除了总共0.63%的费用,所有的收益都归余额宝用户,让他们享受到了比银行活期存款更高的利息。

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主要购买的是银行的协议存款,这个同业市场本身就存在,并不会因为余额宝的进入,影响市场价格。相反,余额宝参与市场竞争,还会降低利率水平。此外,余额宝才不到1万亿的规模,比起银行业存款70多万亿,占比非常之小,影响力有限。

观点三:互联网金融企业数据透明

胡晓明和计葵生都表示,互联网金融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大数据,所有的数据在每一个时间点上,都是透明的,可以向监管者公开,接受审查监管。

这样就能够给互联网金融企业正面激烈,而不会去做造假违规的事情,从而毁掉企业的声誉。现代社会最有价值的就是信用。

央行第三方支付草案引争议

就在《对话》栏目录制的前几天,央行下发了《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草案,让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们躁动不安。

草案中提到: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个人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超过限额的,应通过客户的银行账户办理。

草案中还提到: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

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领域,基本都是基于第三方支付开展业务,可以说第三方支付是个通道,也是个枢纽。比如:2013年底央行关闭比特币平台的支付业务,造成比特币重创;很多P2P网贷公司都是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尤其受关注的是余额宝等“宝宝们”,都需要使用第三方支付机构里的在途资金等。

这个草案一旦实施,必将把我国互联网金融打回原形。P2P网贷公司不得不放弃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而转向与银行联姻,然而之前P2P的高风险是银行不愿意碰的禁区。同时,第三方支付限额,将大大影响余额宝等的流行性,也会影响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支付效率和服务体验。

当然,第三方支付存在洗钱风险,互联网支付的安全性也是监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支付体系的发展,也确实给银行造成了很大冲击,银行体系的功能之一就是支付结算,如果把银行比喻成“体内循环”,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体外循环”系统。体外循环,也给监管者带来了监管困境。如果按照银行的模式监管,它又不是银行,没有银行牌照,确实要管的话,就要给它发银行牌照,如果不发拍照的话,就不能按照银行来监管。讲起来有点绕,这就是“监管悖论”。

要从全局看待互联网金融监管

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监管是系统性监管,而不是局部监管。我们不能局限地来看央行的动作,还要看银监会、证监会等整个监管层的举措。“两会”之后,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要给阿里、腾讯等若干家民营企业发银行牌照。这不单单是民营银行的事情,而是金融体系一次系统性的格局改变和监管重构。

央行曾发放了250多张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宝、财付通等少数公司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呈现明显的“二八定律”。由于P2P网贷业务等都是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所以支付成为了问题的核心,根治互联网金融乱象的方法,就要从治理支付平台开始。

然而,监管层不能不顾第三方支付给市场带来的活力,而一棒子闷死所有的企业。这样不仅有悖三中全会“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精神,可能会造成大量企业倒闭,会影响的实体经济的活力。所以,民营银行的建立正逢其时,如果将阿里“存、贷、汇”三大业务并入即将成立的民营银行,这样就不会影响到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正常经营,不会造成大范围恐慌,同时也解决了上面提到的“监管悖论”,按照银行模式来监管即可。

银监会和央行一手做加法,一手做减法,金融监管协作,才能体现监管的智慧!所以,对于监管问题要从全局入手,需要各个部门共同配合完成,解决金融监管困境,要以不伤害实体经济的原则为底线,否则监管行为就会成为行政干预,违背自由市场经济的精神。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