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从温州、神木两地爆出民间借贷危机,到2014年近300家P2P平台“爆雷”,线上线下“雷声”无处不在。

投资者频频“踩雷”的事实一方面表明中国债权投资环境差,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投资者还不够成熟。对此,有P2P业内人士表示“要用一个个踩雷事件完成对投资者的教育”。

任何人都有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投资者也不例外,在市场化语境下,“教育投资者”带着居高临下的“家长范儿”,这样的“平台本位”姿态显示出来的“非对等关系”可能是投资者不愿接受的。

“踩雷”这样的“负激励”方式,对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建立有何作用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断的负激励是投资者、P2P融资市场难以承受之重。如果站在投资者角度,他们的要求可能很简单:P2P平台保持信息数据透明,将平台风险充分表露,便于投资预判选择。也就是说,投资者需要的是提前的风险预警,而非后置的风险处置。

投资者要求P2P平台透明化运作,是出于资金安全的需要。平台透明,利于投资者有一个相对清晰理性的判断,以便对各平台进行风险定价和自由自主选择。平台透明便于投资者认清问题平台的真面目,是投资者的避雷针。

投资者享有的知情权要求平台透明化运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主要表现为:(一)未向消费者告知,虚假告知;(二)对消费者的不完全告知。作为P2P平台上的债权消费者,投资者有权要求P2P平台上的债权商品透明化,以维护自身知情权。

平台透明是信息对称的需要。目前而言,投资者和平台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投资者对能够表现P2P平台风险的信息知之甚少,这直接导致了盲目投资现象。互联网的出现主要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互联网“去中心化”诠释了信息对称的内涵,以互联网为媒介的P2P平台,也应紧跟趋势,将信息透明化提上日程。

业内人士在想着教育投资者时,也应看到P2P平台在信息披露、数据公开上的不足给投资人造成的损失。其关联是:不透明——风险被掩盖——投资者无法辨别风险——投资——风险爆发——投资者中雷。从目前来看,几乎所有问题平台都隐瞒了自身的真实风险,存在着不透明不公开的弊端。

对P2P平台而言,透明是对抗风险的最好武器,在透明之下,平台风险逐步得到释放,不至于集中爆发而颠覆平台自身。对投资者而言,平台透明是风险提前预警的最好方式。唯有透明,才能修复投资者对P2P行业脆弱的信任。

【注】: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