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今天交流主题有3个:1.为什么“高大上平台都是信用类”;2.网贷的客户究竟是什么群体;3.上市公司、券商、银行、国资为什么都青睐网贷。

一、为什么“高大上”平台都是信用类

请教大家一下,如果按照知名度和所谓的“高大上”而言,有哪些平台网贷可以入选?为什么?而我们如果一定要在这些平台中找出一些共性的话,不知道大家寻找的共性又会是什么?平台选择如L、R、Y等,又或者更多低利率平台,由于喜好不同,答案可能五花八门,那么在共性上,我个人感觉就两个字“信用”。(在这里指的是此前一直在高呼和普及的普惠金融,所谓的被传统银行边缘化的这部分人可以通过这样一个信用类平台借款。)

而对于这些“高大上”平台的基本特征和共性,我总结为以下40个字。

第一:弱化风控,扩大交易体量

第二:简化手续,提高业务流程

第三:高额利润,覆盖潜在风险

第四:大数法则,豪赌风险概率

举例第一个“弱化风控,扩大交易体量”,通俗点说,他们现在的所谓这么大交易额,这么大市场占有率,都是以牺牲风控为前提的。在这里,大家可能不理解还款方式的具体区别,比如等额本息还款法、还本付息还款法、等额本金还款法,但是你总看到过你的车上经常插着“无抵押、无担保即可放款的信用贷传单”,诸如“不押车、免征信、不要流水”等这些

这两天,我特意安排我的业务员们再扫了一遍赣州市场的平台情况,对这些平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描述道“车子只要开过来办好手续,一天就可以放款”。风控弱化之后,交易量上来了,所谓的市场占有率也有了。

但是考核一个平台和一个公司,我们这种风险后置的信贷类平台是呆坏账比例不是市场占有率,参考维度都完全变味了。在此,那些认为应该把那些提倡用“市场占有率”来评判“高大上”的乌托邦专家学者们,当你们知道你们想象中的世界跟现实中的世界差距甚远时,你们是否该去纠正你们那伟岸的意淫能力?

民间金融并不是传统的实物交易型企业。空调,比如格力、美的和海尔等企业,你必须和我谈市场占有率,因为市场占有率决定了你的产品销售额,产品销售额也就直接决定了利润。

但是在这个行业里,这是个非常幼稚无知的参考系数。所以个人认为这种弱化风控扩大交易体量的平台和其他一些重风控的平台是没有孰是孰非的。皆因为,彼此之间只是目标不同。

“高大上”的目标是上市,做资本市场盈利,采用善意的方式欺骗风投进场,风投进场后使用一些概念进行套利,乃至于实体业务是否盈利,本身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只要不断忽悠别人进场,资金池上就会一直有钱,而媒体等宣传机构一直鼓吹,谎言就不会被拆穿。

第二个,“简化手续,提高业务流程”。刚才讲第一个的时候已经提到了,一些借贷机构不需要打印征信报告,也不需要打印银行流水,不需要到家里进行实地征信,不需要对借款人的相关负债进行分析和走访调查。脱离以上流程后,贷款机构确实可以在一天内实现整个抵押、办手续以及放款的全部流程。(因为他只需要借款人拿着机动车登记证去办理抵押就可以了)

在这个操作流程上为后面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进入第三个“高额利润,覆盖潜在风险”。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借贷市场,这是一个彻底的伪命题。车子隐患在哪?很多人认为车主本人签下“自愿车子被处理”的协议后,刻意地将车子价格评估低一些,保证后期即使车主不还钱的情况下车子能在十分钟内卖掉,做押车的风险能有多大?其实,我是非常反对这个观点的,因为我做信贷六年多了,说实话金融的核心在于风控。风控跟不上,想靠利润覆盖风险,我个人认为天方夜谭,可能我个人能力有限,认知有限。不过我还是很坚持地认为,即使利润比以往高了点,但风控把握不好,整个放贷闭环上就存在致命的问题。

举个例子,就像很多车贷平台,放出去的综合成本在一毛以上甚至更多。那么在这里,我要警醒各位风险点在何处。现在大多数平台的做法是抵押车办理抵押手续后可直接开走,所有的风控流程一概取消,没有家访没有实地征信没有银行流水没有征信报告没有办法分析他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还款来源。只是在车上装个GPS,当借款人有其他债务纠纷发生的时候,这部车可能会被保全。也就是说如果车还找得到,资金还是相对安全的,但是在被保全车辆未处理这段时间的资金成本就要你自己背着。在这里提醒下各位,抵押而被保全的车辆遗失是常规性问题,在我们放贷市场中屡见不鲜。

还有所谓“质押安全说”的,大部分人的观点是认为反正车子质押在我这里,安全性高,出问题处理车,纠纷是后面的事情,有法务在。大家都知道现在4S店里一般都有贴息车贷,80%的人买车都不会付全款,一般都是24-36个月的等额本息还款。只要是信贷,在任何地方都会有提供一整套造假流程的人,不会有例外。再打个比方,今天是2015年3月7日。也就是说,我可以很主观的理解成2012年3月7日之后购买的车很有可能没有付清按揭。

那么这种按揭车购买价值50万,你给它打了8折,给了40万。这种按揭车,处理起来就更离谱了,除了我刚才提到的车辆被保全之外,还有的平台号称车辆质押,实际上也就只是对车辆做了个手续然后开走了。所以实际上车贷也有很大风险,车辆的失联非常普遍,借款人将车开走后拆掉你的GPS就是半个小时不到的事情。(GPS车辆监控其实在懂行的里头就是个笑话,无非也就是那几个地方)所以说,这种高额利润覆盖潜在收益的逻辑往往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或是自圆其说。因为我们都没办法去找出一个标准反驳这个观点,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倒闭的平台会有真实数据给我们看见,包括运营中的平台也不会给我们真实数据。 正因为没有可参考的有效数据,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伪命题。

第四个,“大数法则,豪赌风险概率”。这些“有规律的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出现的条件下,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统计特性,这个规律就是大数定律。确切的说大数定律是以确切的数学形式表达了大量重复出现的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即频率的稳定性和平均结果的稳定性,并讨论了它们成立的条件。通俗地讲就是有规律的随机事件,赌自己逾期没那么高,赚的钱填的住窟窿。我们说什么是有规律的随机市场,大数法则遇到大概率违约,肯定就完蛋。

举一个例子,保险公司给你的车做车辆保险,给你做人身保险。为什么保险公司敢做这些呢? 因为这是符合大数法则的,他的资金池和保费在合理的风险边际和常态下可以覆盖你车肇事和人死亡的赔偿金。

但是你告诉我“一个人欠钱后不还的原因有这么多,当你尝试去用大数法则来总结这些借款人出现问题时你本身已经犯下了致命的错误。特别是当你的区域,不只是一个县,一个地级市,一个省的时候,你能保证他有正能量规律的呈现吗?

二、网贷的用户究竟是什么群体

开门见山不绕弯子,我个人认为现阶段网贷的客户应该是国内的小微企业主。未来国情变了, 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了,法制强化了之后会怎么样我就不瞎琢磨了,我们只解决现阶段的问题。

为什么说大企业和个人信用贷款不应该是网贷平台的菜?我们一一说开去。

先讲某平台的大标模式,请教,能在网贷平台上借款达到两千万以上甚至是按照亿来计数的是什么企业?那一定是非常牛的国企或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已经非常大的民营企业了对吗?好的,问题来了,国企这个时候到平台去借年化超过24以上的贷款这是穷到什么程度了?先不要讲国企管理体制复杂,贷个一毛钱都要请示当地国资委、财政局的繁琐手续,在这里就说这个运营风险性的问题有多大?好的民营企业一般都坐落在普通省会城市或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能够在我们网贷平台贷款上千万、上亿的优质企业,当地银行会不会主动贷款给他们?如果会,他们的有效资产是不是应该已经全部拿到当地的四大行或是商业性银行去了?因为银行给他的利率综合各项费用最多也就在年化百分之十二左右对吗,这和平台的融资费率高达年化百分之24的情况下还是有一半的差距啊。

再退一步来讲,平台手中有抵押物,为什么当地的银行会不给他贷款?而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地到外地贷款?当中原因很多,我想要嘛就是借款人在本地已经很多负债,本土的银行和民间借贷机构都知道而不愿意介入。要嘛就是他的现有抵押品根本就是“烂尾”不值钱的东西,没有变现价值。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在大企业里,你的企业资产在可以借贷几千万乃至上亿的情况下。你公司的财报或是资金调度是不是应该有个最起码的年度计划?我们说“民间借贷是解决企业短期资金周转的”,这大几千万上亿的资金你是突然就缺位了,那你这样的公司能做大不得不说是历史神话。

所以基于以上几点,大企业做网贷来玩年化百分之二十四以上的借贷利率,我个人不看好 。

那为什么个人信用不适合网贷的?个人这块,斯人认为就更加有点扯了,按照15年元月份的人民银行统计,现在的信用卡发卡量是5.39亿张,授信金额是5.23亿左右,而去年一年实际上已经使用的是两个多亿。也就是说单纯信用卡这块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使用余额就有3个多亿,这还只是通过人民银行统计部门的55天无息信用卡的情况。

第二点,现在的电商已经占据了大量个人购买和消费行为,诚如京东白条、淘宝花呗以及其他相关电商平台推出的分期类付款项目,再比如格力美的上汽大众等公司成立的金融类公司

,他们给予借款人的利率才多少?这在同期对比下,我们现在所谓的个人信用类贷款的终端融资成本是非常悬殊的。

第三点,中国人固有的消费意识与美国的“今天花明天的钱”观念完全不同,说到底,中国人还是喜欢存钱。现在是80-90后甚至是00后在成长的阶段,8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力军,这批人的观念还算是略微偏向于欧美的提前消费意识,但是这批人目前的收入层次还没有完全成型,所以提前消费的可能性还不足以撼动国体国情。

基于上述三点,所谓的平台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本人也是有认为有点不靠谱。而讨论地这么热闹的情况下,网贷平台如果一定要从矮子里找高个的授信对象,那就一定是小微企业了。何为小微企业?按照传统银行系统的定位500万以下的贷款的企业为微企,小企业,每个银行的标准又有不同。那么这些企业为什么说他是网贷的方向客户?

第一 ,因为现在中国金融管制下,金融政策是金融双轨制。国企、大型民营企业根本不缺钱,但是银行考虑到风险等各项因素,就必须给他们贷款。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会缺钱吗?

但是他们却有着大把的流动资金,然后他们再把流动资金通过自有的小渠道放出去。这就无形中抬高了这些必须经受市场考验的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这些小微企业就这样被传统信贷机构给边缘化了,所以他们的融资成本长期在年化18-36之间徘徊。

当然,每个行业每个地区又有不同, 就像我所了解的平台对于微企这类贷款,他有没有银行负债,会直接影响到平台给他的授信金额和授信周期以及还款方式。因为请记住,中国的金融无论怎么玩,最后的最大体量资金一定是在执政党手中。(在中国,民间金融的孙悟空怎么跳,也跳不出人民银行、银监会以及其他银行这些亲爹的五指山。)

三、上市公司、券商、银行、国资为什么都青睐网贷

为什么这么多大咖这么喜欢网贷? 实际上眼前的这些上市公司、券商、银行、国资也很迷茫,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路在何方。

在金融自由化的路途中,上市公司要面临注册制了;券商面临和欧美、香港、俄罗斯一样的窘境,国家决定放开审批权限,让更多的人可以搞参与这个行业里头;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国资已经国改民这么久了依然起色不大;迷茫是这个阶段的关键词。

在万达、阿里、京东的2014年的年会上,王健林、马云、刘强东都向自己的团队发出了最强音。

王健林的“要在2020年之前改变万达原有的商业地产向文化旅游、金融、电商领域转型成功”;马云的“蚂蚁金服要从“阿里”中拆分出来再做一个上市公司了;刘强东的“京东要打造一个超万亿的电商金融平台。

一个做商业综合体的可以搞文化旅游、金融;一个做电商的可以搞金融;既然前者可以,后者这为什么不做一些也具有丰富想象概念的事呢?后者很简单,它们在做一场赌博,一场社会躁动时代下迷茫期的一场赌博。熊猫烟花成就了银湖网,上司公司们也要举一反三,在公司主营业务颓废的时候,能不能靠其他形式重振雄风?答案很可能就这么简单,没有那么多出神入化的想法。可能到了某一天,他们的总裁也会出一本传记。告诉你,那个时候,他看到了网贷拥有多么有前景的未来,可是他永远不会告诉你,实际上他当时主营业务营收下行,他这样做是给自己找条出路,也希望拉动下股市,自己可以多套一点现走人。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