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在P2P行业,“刚性兑付”目前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市场潜规则。其实P2P平台创始人对此并不情愿,但如果不这么做,他们面临的将是此起彼伏的投资者纠纷、受损的信誉和一个渐渐失去生气的网站。因此,面对坏账,P2P平台创始人们还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否则,将意味着出局。其实,当P2P行业在中国市场刚刚萌芽的时候,“垫付承诺”在这个圈子里并不盛行,直到市场上出现了几家大型P2P平台打出对坏账“垫付牌”,“刚性兑付”才受到越来越多平台的追捧。

践行“刚性兑付”最具代表性的平台是红岭创投。去年8月份,红岭创投爆出1亿元坏账,红岭创投公开表示将为此次坏账兜底。半年后,红岭创投再爆7000万元坏账,红岭创投再次表示承担本息兑付。

事实上,不管是P2P投资人还是从业者,早已习惯了平台这种“隐性”担保。所以,当贷帮网在去年11月对1280万元坏账表示“不兜底”时,震惊了业界。与此同时,这个突破行业游戏潜规则的举动将“P2P是否应打破刚兑”的讨论推到了风口浪尖。

坏账频发

2015年以来,P2P似乎进入一个坏账高发期。而且,触雷的平台中不乏大腕身影。

2月6日,老牌P2P平台红岭创投陷入7000万元的坏账风波。半年前,红岭创投就曾遭遇了1亿元坏账。当时,红岭创投对那笔坏账危机的回应是“承诺兜底”,而这一次,对于7000万大单,红岭创投仍履行刚性兑付。

3月中旬,有网友爆料,由于合作小贷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成立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的铜板街出现亿元坏账。随后,铜板街发布官方声明称,该小贷公司在平台发售产品约为5000万元,“一个多亿”的传闻与事实不符。同时,铜板街表示将“通过担保、回购、风险准备金等范围内的垫付手段,共同保障资产安全”。

“垫付”显然已成为财大气粗的P2P大腕处理坏账危机的重要手段。但“刚兑”能坚持多久呢?来自网贷之家的数据监测显示,2015年2月,出现问题平台共58家。其中云图资本、沪乾投资、畅贷网、盛融在线等21家平台出现提现困难。其实,从盛融在线陷入兑付危机就不难看出,有些平台已经撑不住了。

2月10日,盛融在线发布一则公告称,春节期间只处理5万元以下提现。由于赶至年关,无法兑付的恐慌迅速蔓延,平台开始出现挤兑。当时,很多小投资人开始低价抛售平台待收资金,也有一部分大户投资人趁机底部吸货。盛融在线也出具了线下转让的具体操作流程,以配合一部分投资者离场。

破“刚兑”还是“兜底”

其实,“兜底”是平台的无奈之举。按照银监会对P2P的监管思路,P2P平台只是作为信息中介,原则上不必进行兜底。但P2P平台为了赢得投资人信任,巩固市场地位,往往会选择扛下坏账,本息垫付给投资人。通常,P2P“刚兑”有两种模式,一是平台自己兜底,二是引入第三方融资性担保公司做担保。目前看来,采用后者保证投资者资金安全的P2P平台居多。

事实上,在现实操作中,如果坏账金额巨大,“刚性兑付”则很难实现。“一般情况下,第三方担保公司会把债权从投资人手上买回来,把钱垫付给投资人,然后由担保公司和专业的催收机构跟坏账不良端催收,不过发生这种事情,处理起来都比较麻烦。虽然有这个担保程序,但有些时候是有去无回的。”投之家联合创始人、CEO黄诗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担保方很可能出现问题。在这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链条上,如果担保方出现问题,坏账的赔付转一圈又落回到P2P平台身上。而平台为了生存,往往会无奈选择兜底。但如果摊上了兜不起的坏账,P2P平台倒闭或者跑路的可能性很大。

对P2P平台来说,刚性兑付是它们必须融入市场的“潜规则”,但它们对此也是战战兢兢。如果不承诺兜底,就无法吸引投资人。去年,红岭创投在承诺对亿元坏账兜底后,其人气不降反升,“双11”当天有4000多名投资人拥向平台抢投。如果承诺兜底,则对其资金链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完善征信是关键

对于“刚性兑付”,业内也颇有微词。有人认为,一味“刚兑”恐会酿成旁氏骗局。比如:当某P2P平台出现1000万坏账时,平台选择兜底。平台方慷慨的本息垫付会赢得更多的投资人,这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如果这时发生一笔平台无力垫付的巨额坏账时,平台可能会出现跑路的可能。

业界认为,P2P行业不兜底、不刚兑才是大势所趋,否则低风险、高收益有违市场法则。但就目前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看,打破“刚兑”还需一段不短的时间。

首先需要完善征信系统建设。在美国,投资人通过查阅借款人的FICO分数就可以充分掌握该借款人的贷款风险系数,从而自主筛选借款人,P2P平台仅仅起到了一个信息中介的作用。但在我国,由于没有完善的征信评级体系,投资人对借款端的资产情况及风险状况大多并不了解,他们更愿意以P2P平台方的背景作为他们主要投资考虑要素。而考察借款人的风险工作则由P2P平台完成。所以国内P2P平台往往还为投资人提供项目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服务,正因如此,一旦项目出现问题,投资者便把账算到了P2P平台的头上。

爱钱帮CEO王吉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P2P平台上的违约上不了央行的征信记录,所以对于借款人来说,违约成本的震慑作用有限。“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公开的、可被广泛应用的评级体系,所以投资人只能依赖P2P平台。未来随着征信体系更加健全,违约成本增加,违约的意愿就会降低。”王吉涛说。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