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最近,社会新人何志文(化名)有点烦恼。何志文去年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出版社工作,月收入6000元,主要负责财经类书籍的策划出版。

“我父亲在老家检查身体时查出一处良性肿瘤要开刀,我把近期的工资都汇给他看病了。但一季度结束,现在正是缴纳新一季度房租的时候,资金上难免捉襟见肘。”何志文无奈地说。

何志文在校期间没有办过信用卡,在银行的记录除了工资卡外,几乎白纸一张,向银行申请贷款有点困难。

正当焦虑之时,何志文看到了P2P平台上有个人小额贷款申请,于是按照要求注册,提交了身份证明、学历、工作单位、工资证明、淘宝等电商账户等信息,申请借款5000元。没过多久,反馈结果就出来了,审核通过。

“没有想到审核能这么顺利通过。”看到打进账户的资金后,何志文感叹。

而其实通过P2P网站的内部征信系统,类似何志文这样的信用白户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金融帮助。

P2P平台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拍拍贷”)正式发布其基于大数据的核心风控系统“魔镜风控系统”。

大数据模型是拍拍贷历经8年、依托600万在线用户、积累近40亿条数据而成。拍拍贷风险总监顾鸣称,在大数据建模环节上,除了传统的申请资料、信贷数据等审核资料外,魔镜还增添了多渠道多维度的海量数据,来构建风险模型,其中包括用户的信用行为、网络黑名单、相关认证、网上行为数据、社交关系数据,以及各类第三方渠道及维度。

目前,P2P网站的内部征信系统已不满足于服务自身平台客户,还在布局征信市场,输出征信产品。

拍拍贷CEO张俊透露,拍拍贷计划2016年初申请个人征信牌照。他还表示,未来或开放第三方征信接口,输出各类征信产品来帮助建设国内的信用体系。

2014年,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公示了13家符合形式要求的、已提交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申请的机构,其中就包括了宜信旗下的宜信致诚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跟信用发达国家如美国相比,中国的个人征信体系缺乏,征信服务也不完善。不少机构预计,中国个人征信的业务潜在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对于机构来说,征信市场这块蛋糕不仅尺寸不小,而且料足。虽然目前P2P公司征信业务收费标准还在摸索之中,但是可以参照央行以及国外征信市场的收费标准,目前中国国内个人每年有三次在央行征信系统免费查询自己征信信息的机会;此外,银行向央行征信系统查询个人信息每笔8元,企业信息每笔100元。而在较为成熟的英国征信市场,查询信息的费用基本在每笔3元人民币左右。

内部征信体系初成

P2P机构搭建内部征信系统的前提是拥有海量、可靠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梳理加工。

张俊透露,平台首先需要客户注册,提供28套信息,这28套信息组成第一个系统反欺诈,即判断注册用户是不是骗子。而后用户会进入到信用评级系统,如用户大学本科毕业,年龄多少岁,工作是什么样,则通过所积累的搜索引擎技术,将用户各种网上行为数据也收集起来,这些数据通过模型梳理,并与各个行业、各类人群进行比对,来判断用户的信用等级。

信用评级是为了更为精准的风险定价,完善平台风控。

不少业内人士相信,随着行业的竞争趋于激烈,收益率的不断下降,相信围绕风控系统所带来的优势会更加凸显。

已有不少平台尝到了内部信用系统建设的好处。

某P2P平台发布的2014年度运营报告指出,在14级风控体系的严格审核下,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逾期还款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逾期额度也大幅度低于风险准备金,投资人投资资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据该平台公布的资料,2014年度平台年化利率9%至15%,在行业内属于合理的较高水平,截至2015年1月8日,平台风险准备金共计31452921.07元。而据统计的逾期还款金额共计1000余万元,逾期还款率约0.8%。

据悉,从2014年8月开始,拍拍贷魔镜系统处理了约50万笔借款,对于其中约30万笔借款做出了基于风险评估的定价,张俊坦言,其平台的逾期率2014年有所上升,去年上半年整个坏账率在1.6%,到年底则在1.8%。

同样的口径下,行业大致的逾期率为8%、9%,接近10%的样子。

央行系统接入较慢

其实,P2P平台搭建内部征信系统也是无奈之举。

此前行业内人士曾呼吁尽快接入央行的征信体系,但目前进程依然较慢。

某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平台不想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但目前很少有P2P公司和人行征信中心对接,此前央行开放了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的央行征信系统接口,而一些该类公司或直属或关联的P2P平台也曲线接入了央行的征信系统。陆金所就通过担保公司的渠道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和银行们实现了信息共享。其他成功案例还没有听闻。”

据该业内人士透露,央行征信中心下属公司建成了网络金融征信系统,目前P2P平台接入的是这个系统。不过,在该系统拥有查询权限的P2P平台也很少。

有机构指出,上述系统会对平台本身的资质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必须通过审核、排队轮到之后才能接入。要获得查询权限,新晋P2P平台需向系统提供自己平台的数据,考察期为3个月。并且,系统对平台主动提供的数据的格式和质量要求也较为苛刻,大部分企业只能向系统提供平台借款人黑名单信息,系统随后还要对其进行确认。只有少数平台可以向系统提供其平台借款人的全部信息。

让平台有所顾虑的是,上述系统要求P2P平台先提供自己的数据,但数据是各家企业的核心资产,要知道很多平台收集数据、筛选梳理数据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当然不愿意无偿提供、共享,很多平台只愿意提交进入黑名单的那部分数据。

虽然要完全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可行性不高,但行业仍需要征信联盟。

因为如果借款人在某一平台出现违约、逾期,其行为不会纳入到征信体系内,就不会对其他P2P平台形成警示。而如果有部分借款人钻此漏洞,进行重复抵押、恶意欺诈,那么所导致的坏账可能不仅仅会影响到单个平台的正常运营,甚至会影响整个P2P行业。

P2P平台积极布局

花巨大代价建立起的征信系统当然要发挥最大的效用,目前不少P2P平台已经不满足与征信系统服务自身客户,开始布局征信市场,输出征信产品,平台之间的征信业务合作也在加剧。

除了自己研发系统外,不少P2P平台与国外权威的信用机构合作。

日前有P2P平台与全球最大的信用评分公司FICO合作推出大数据云风控平台,通过该平台,除了可以获得基础的借款人信息验证之外,还可以了解诸如借款人的消费记录、个人投资记录、跨平台借贷记录、法院判决记录、借款人被信贷机构查询记录等多维度的数据报告,帮助信贷机构交叉核验借款人的借款资质和潜在风险状况。

据了解,宜信公司、有利网、搜易贷、人人聚财等企业已经成为FICO信贷评分决策云平台服务的首批客户。

此外,还有不少P2P平台正在申请个人征信牌照。

根据2013年3月15日施行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经营企业征信业务的机构需备案,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注册资本不少于5000万元,且需要经过央行审批。

2014年5月30日,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公示了13家符合形式要求的、已提交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申请的机构,其中就包括了北京宜信致诚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宜信公司CEO唐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经过8年的积累,宜信已经积累100多万小微企业主和农户的信息,有一定的数据基础。未来,还计划与P2P同业机构和金融机构进行数据交换。

2015年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了首批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8家机构名单。包括腾讯征信有限公司、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腾讯、阿里均在其列。

业内人士指出,征信合作可以降低线下征信的成本。

从市场环境来说,世界上P2P两大代表国度,美国和英国,个人征信覆盖率都超过了80%,例如美国有2000多家征信公司,全部和TransUnion、Experian、 Equifax挂钩。而在中国,最大个人征信系统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中心,拥有3亿以上的个人征信数据,但是中国依然还有78%的人未被征信覆盖。这也导致了美英的P2P商业模式重线上,而中国的P2P企业重线下,也可以说目前P2P企业主要的成本其实就是征信成本,因此P2P在国内的生存环境较为艰难,挑战巨大。

行业成本降低并不意味着征信业务无利可图,虽然P2P公司征信业务收费标准还在摸索之中,但是可以参照央行以及国外征信市场的收费标准,目前中国国内个人每年有3次在央行征信系统免费查询自己征信信息的机会;此外,银行向央行征信系统查询个人信息每笔8元,企业信息每笔100元。而在较为成熟的英国征信市场,查询信息的费用基本在每笔3元人民币左右。

方兴未艾优势互补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征信市场还在起步阶段,未来几年无论是央行的征信中心还是机构自建的征信体系将各展所长,优势互补。

“现在还没有到竞争的时候,先要把蛋糕做大做好。”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央行体系是基础,而已获批的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更善于提供增值和创新服务,即便机构之间擅长的领域也各不相同。”

张俊指出,拍拍贷自创立以来,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于海量个人征信大数据平台的风控体系,拍拍贷还会不断优化引入更多的维度,提供更精准的预测和被更广泛地应用。

他进一步指出,很多机构都有用户一方面的行为数据,如阿里有用户购买行为数据,腾讯有用户社交行为数据,360可能更多是用户上网行为数据。但是单一方面的数据不足以构成评估用户信用级别的维度,换句话说数据宽度或者差异化不够,太单一的数据将导致模型单一。

未来机构征信业务之间的合作也将更为重要。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