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互联网经济模式下,桌面计算平台和移动计算终端不断的推动着电子商务蚕食传统线下商务模式份额的步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及基于传统金融服务的信用卡和储蓄卡还难以被取代的现实下,如何能够成为消费者用于捆绑信用卡的线上消费支付平台,甚至是真正取代钱包的线下消费终端,就成为了各大科技行业巨头的争夺焦点。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竞争正在不断的使我们的交易体验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并降低着转账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所以这是我们乐于见到的。而站在提供支付服务的科技巨头的位置来看,占据了支付入口这个平台,就等于拿到了无法估量的消费数据。在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已经如火如荼的今天,这些数据无疑是一座待开采的金山。

这场支付入口的争夺战,在线上支付其实早已打响。在美国的Paypal和支付宝都已经在这个领域耕耘多年。而在2014年,Apple Pay的发布与微信支付以及其他移动支付客户端功能的丰富化,使得这场争夺在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同时延伸到了线下移动支付。在这场并非纯粹是技术能力的较量中,各大企业纷纷利用自身优势攻城略地:

目前能够最大化利用终端优势的企业非谷歌(Google)和苹果莫属,因为他们掌握着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个移动操作系统平台,安卓(Android)和iOS。不过由于谷歌对于自家操作系统的用户终端没有绝对控制力,而且安卓操作系统终端长期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各个安卓终端制造商都会订制化自己的系统并且使用不同版本的安卓操作系统),使得谷歌很难统一的面向市场推广其支付平台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

虽然众多的安卓终端已经加载了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并具备了支付功能,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市场推广与设备普及,这一技术并未能成功被市场接受。

反观苹果方面,由于对其操作系统与终端具有百分之百的把控,并且具有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比拟的市场影响力,苹果从未急于进入支付领域,而是步步为营地整体布局。

2012年发布的Passbook应用,2013年发布的Touch ID技术,科技界一直在猜测这是苹果在为其支付平台布局,因为这些技术已经使iPhone具备了卡片加载和身份认证能力。终于在2014年,苹果为iPhone加载了近场通信,并发布了Apple Pay。再整合之前已经发布的Touch ID,iPhone使曾经的刷卡输入密码签字的支付过程变成了点击Home键的简洁快速而安全的消费体验。

新推出的Apple Watch采用在佩戴手表的时候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使得Apple Watch在整个佩戴过程中都可以直接进行支付而不必进行再次认证。也就是说,佩戴者只需要在支付终端晃动一下Apple Watch即可完成支付。而在技术因素之外,苹果在市场上强大的影响力使其有能力推动美国的银行和零售商同时接受其解决方案并配置相关设备。

同时必须要说明的时,苹果表示并不会收集任何消费数据,所以并不会在数据分析方面获得任何收益,而是从银行交易中分成。而美国银行业方面之所以接受苹果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相信Apple Pay会帮助他们将消费者更多的引导向信用卡消费;,另一方面银行业认为苹果只是建立一种新的渠道,而不是取代银行的角色。

美国合众银行(U.S. Bancorp)的首席执行官在一次投资者会议中表示“不要将渠道和银行的角色搞混,不管你是使用手机还是手杖支付,...,你都需要商户去交易现金和银行去完成现金的转移。”相关机构分析预测,到2019年美国移动支付会从2014年的520亿美元成长到1420亿美元,而2015年Apple Pay会继续拉动整个移动支付行业,并成为移动支付尤其是安全方面的标杆。

作为反击,谷歌已经开始进行相关收购,并准备在新的美国运营商销售的安卓手机上预装其谷歌钱包。同样处于谷歌阵营的三星同样发布了三星支付(Samsung Pay)。目前Apple Pay还没有登陆中国,但是留给中国的终端制造商的时间应该也是十分紧迫了。

社交网络

在新世纪互联网中占据举足轻重角色的社交网络同样在努力的涉足支付。而微信钱包的表现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即使是与社交网络的创始者Facebook相比。这主要得益于微信灵活多变的运作模式以及其庞大的极富粘性的用户群体。连续两年的微信红包全民活动几乎使微信红包家喻户晓,而与此同时微信钱包的银行卡捆绑率更是得到了火箭般的窜升。而在完成了连续两轮的客户转化之后,微信钱包又通过丰富的第三方应用整合以及与电商的合作,使其成为消费者愿意停留在上面的支付平台。虽然在线下移动支付方面,微信钱包的二维码扫描方式还没有达到Apple Pay级别的方便快捷,但是微信钱包基于社交网络的模式以及其对现金流的运作使其在转账付款方面具有了极大的优势。

日前(2015年3月),美国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的即时通讯工具Messenger同样新增了朋友间转账支付功能。这个动作相信会给同处北美的其他同样在社交媒体之上开发支付接口的应用带来威胁,例如Snapchat。但是由于与微信钱包的功能性还有段差距,Messenger在支付领域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即使Facebook和Messenger可以进入中国市场,他们目前应该也很难从其他支付平台转移客户。

电商

最后提到电商,是因为电商在支付入口上的深耕是年份最久的。虽然没有像2014年的Apple Pay一样的一鸣惊人,但是电商自身在支付平台上长年累月积累的客户与经验都使其具备强大的竞争力。而且电商同样在不断的更新其移动客户端,是其具备完备的线上与线下的支付能力。此外,从金融运作角度,电商甚至可以说是走得更远的。在美国的Paypal和我国的支付宝都推出了各自的基于自家信用支付服务,Paypal Credit和“花呗”。Paypal Credit已经正常运营了一段时间,并且Paypal正在努力将其从eBay逐步推广到其他电商平台。为了从传统信用卡支付争取到客户,Paypal Credit提供了在消费超过指定额度的前提下,可以无利率分期半年或者一年还款。支付宝的”花呗“和京东的”白条”都是在推广中的类似信用支付服务。而这也是银行业最怕支付平台去做的事情。,相信这也是美国银行业为何愿意分成也要去拥抱Apple Pay的其中原因之一。

此外,电商同样在其支付平台上不遗余力的进行着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在支付领域最为重要的身份认证环节,无疑是研发中的重点。上个月(2015年3月17日)马云就在德国汉诺威电子展上向中德两国副总统展示了支付宝的最新支付技术“刷脸支付”。其运作方式就是通过移动终端捕捉人脸图像,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其进行识别,从而达到通过身份验证的目的。

谈到这一新颖的支付验证技术,位于硅谷的计算机图像(及视频)场景与人像识别科技公司Orbeus的华人首席执行官(CEO)李轶向笔者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数字图像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使得在视频和图片中的计算机识别技术成为近来科技界中的热点话题,并逐渐产生了诸多实际应用,例如Phototime。随着这一技术的逐步走向成熟,其必然会在支付认证以及其他领域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来看人像作为密钥在保密性和可破解性上都不如指纹或虹膜等其他生物特征,不过相信计算机技术与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的发展会给这一新的理念带来无限可能性。”可以想象,如果这一技术真的发展成熟,未来消费者甚至都不再需要挥一挥衣袖,只要对着摄像头笑一笑就可以完成支付了。

目前来说,大众消费者正在从新技术支持之下支付入口的争夺中不断获益,转账与支付正在变得越来越方便和低成本。而科技巨头之间的这种良性竞争同样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