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4年2月,在阿里和腾讯都要推出虚拟信用卡的时候,京东推出了白条服务。

不过,仅仅一个月之后,虚拟信用卡业务被叫停。而唯一生存下类虚拟信用卡的业务就是京东白条。已经运营一年零两个月的白条是虚拟信用卡的先驱,白条发展如何,虚拟信用卡又将会是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1、白条是京东拓展金融的杀手锏

为什么白条没有被叫停?因为白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拟信用卡。

虚拟信用卡是需要信用卡的发卡方银行(阿里和腾讯合作的都是中信银行)垫资给消费者,消费者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30天)将这笔短期贷款还清即可。这属于消费金融的范畴,需要牌照才能操作的业务,试行被叫停倒不存在政策上的问题。

白条实质上是京东的应收账款。京东作为货物所有者,延迟30天向消费者收回货款,这是企业自身行为,所以京东的白条不但生存了下来,发展也颇为不错。据京东披露,白条月活跃用户已经达百万,单日最高白条金额突破亿元。

不过,跟虚拟信用卡跟银行合作不同,白条这个业务是京东在实实在在补贴用户。按照京东提供的数据推算,一年京东为白条付出的资金总额几十亿到三百亿之间,按100亿元计算,存到银行里一个月的协议存款利率4~9个点,京东也要付出5个亿左右的资金成本。

当然,刘强东开公司不是为了做慈善。京东这么做有它本身的理由。

白条的存在首先是为了扩大消费者在京东的消费,提供资金支持一些冲动型消费以及分期型的消费就会扩大,京东的销售额就会提升。

比如,一个普通大学生难以一次性支付6000元买一部苹果手机,如果按照白条提供12期分期,每期支付500元,用生活费慢慢还上还是可以的。

其次,白条是为了补课,补得是京东在金融领域这么多年落下的课。

虽然做了这么多年的电商,也曾经跟支付宝闹掰,京东自己的支付系统却比较薄弱,虽然收购了网银钱包并更名为京东支付,但仍却一把火烧开锅。2014年京东上市后开始发力金融,通过白条这种新业务带来金融用户,虽然补贴一点也不为过。相比阿里和腾讯推广支付各自在打车软件上投的银子,这几个亿不过是小钱而已。

2、白条+上线等于虚拟信用卡再上路

一年过后,虚拟信用卡重新抬头。

蚂蚁金服正式在支付宝钱包上推出了“花呗”,这次为了避开政策限制,抛开了银行,用自有资金给用户6000元左右的消费额度,用户可以用花呗在淘宝、天猫上购物,在确认收货后的下个月10日前还款即可,“花呗”最长的免息期可以有41天,可关联账户余额、借记卡、余额宝自动还款,如果逾期不还每天将收取万分之五的逾期费。

单单用自有资金,业务局限于自家电商,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发展。京东金融连续出手,对白条进行了扩容。

白条跟链家旗下自如有家品牌,在传统租房市场推出租房分期信贷——自如白条,业务范围走出京东电商,扩展到新的场景;跟旅游合作,推出旅游白条。京东电商外的白条统称“白条+”。

白条+是一个尝试,除了线上购物之外,拓展出旅游租房等多种消费应用场景,如果效果不错,还可能扩展到更多的场景去。

目前还不清楚白条+是京东自有资金还是银行等提供的资金,不过在虚拟信用卡方面,京东白条+的这步探索走在了其他同行的前面。白条+的使用场景更像虚拟信用卡,满足了尽量多场景下信贷和支付的两个要求。

3、虚拟信用卡还要过几个坑?

不过,京东白条想要大发展,除了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支付场景外,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对用户资格的审查需要个人征信资料的辅助,白条类似银行的授信业务,其风险远高于理财业务。

不过据传京东也在开展个人征信业务,而且其盟友腾讯也拥有征信牌照,能够整合征信力量,白条的业务或能迅速做大。

虚拟信用卡仍然有政策风险,2014年3月被叫停之后,并没有正式文件说可以实行。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不见踪影,蚂蚁金服的虚拟信用卡也仅限于阿里电商购物使用。白条+虽然扩大了使用场景,但监管层没有明确表明态度的情况下,仍有一定风险。

不过,拥有电商基因或者庞大用户的互联网公司,都会去尝试虚拟信用卡这么一个既能涉足金融又能促进支付的领域。白条+的先行先试将为其他公司打开想象之门。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