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昨天下午开始,有人邀请笔者去答题。题目是:《传闻P2P监管的内部草案已出,P2P网贷何去何从》,题主还发了几张图片。
主要分为是三个方面,目前在网上已经开始疯传。
三张流传的监管条款图
先看看第一张图,主要从禁止行为的角度:
第二张图,主要是从准入门槛:
第三个图,就是其他关键事项:
应该说,笔者在看到这些信息时,确实吓了一跳。
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今早有噩耗传来,有微信文章《祭奠为网贷献身第一人康意和老袁》,谈到目前出现第一笔P2P平台老板跳楼的事件。
分析一下草案背后的"监管条款"的逻辑
首先是,条款之严厉,完全出乎大家的市场预期,这是分分钟弄死P2P行业,会把互金毁了的节奏。也难怪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对其是及其恐慌的,流传影响着各家平台的大佬的那颗悸动心。
笔者也仔细比较了之前几个版本的建议,都有没有这个严厉。
其次,这个版本的行文措辞,非常符合相关行业用语。笔者很熟悉这些证券等法规条文,确认里面是没有语言瑕疵的。
但是,有从逻辑上分析一下,发现最近的趋势是这样的:
(1)、国家实体经济下滑,目前整体情况非常不景气;
(2)、股市在经历了一周的盘桓下,终于在今天,又从新站在了4500+点之上;
(3)、某core核心,去中国村创业大街,喝了一杯咖啡,继续鼓励人们"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4)、新华社发表文章《国务院: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鼓励各种大学生创业;
(5)、最近半年以及最近一段时间,可以预期,不少央企、国企会进行大规模合并整合,并完成相关融资;
笔者认为,至少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政府是希望整个经济环境是活跃的。希望通过金融市场的带动,倒逼实体经济,反转拉动经济走出经济衰弱期。
如果政府要对P2P进行打压,类似余2007年的"530事件",那是由于资本市场过于混乱。而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没有出现重大违规事件,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出现大的风险迹象。即便股市,也只是到了4500点,还离到07年的6124点有一段距离。
当然,也可能是国家担心股市涨得过快,泡沫来的太急,稍微打压一下股市和互联网金融市场,让泡沫周期更长一点。
这样,企业才能融到足够的钱,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的增长。
因而,这个文件三两种可能:
1、是某些人用于炒作的,这个人非常熟悉金融,吸引大家的眼球,让大家关注的他,涮一涮存在感,存粹的处于炒作营销等目的。
2、确实有这份文件,而且是监管层有意通过某些渠道流转出来。
这个,笔者认为,天朝政府,最喜欢的就是"温性的通胀"、"温性的泡沫"等,因而对待互联网金融,也是"温性的混乱"。也符合中国一向的政治文化--既集权又民主;在互联网金融上--既反对混乱又反对一潭死水,希望它是"温性的混乱"。
监管层,可能有意通过打压一下,防止互联网金融出现过大的系统风险,或者缓慢的释放互联网金融风险。
3、就是彻彻底底就是这个条款,由于不小心,这个文件被泄露了。
但笔者认为,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就笔者所知的情况,99%的平台都不符合上面的全部条款,可能符合的,就是那些"僵尸平台",因为它没有发生具体业务。
笔者对P2P监管的理解
由于金融监管在国内的是要符合政治目的的。监管的动机主要有三个:
1、维护金融的稳定;
2、社会的安稳;
3、可能有时候还要配合政治,刺激一下经济的发展
目前来看,现阶段第三个需要权重比较重一点,所以政府会有意识制造泡沫,让经济活跃起来,但是也不希望泡沫立刻就出来了,因为泡沫快速变大有快速破裂,反而会坑了实体经济。
不管上述文案的真假,目前来看,给互联网金融降降温的目标应该是达到了。很多平台目前都尽可能调整,符合监管的措施;等到相关条例出来时,对平台的冲击力非常小。现在这杆"预防针"目前还是有效果的,不少人纷纷担忧,也在担忧中逐渐优化自己的未来。
所以笔者认为,这个草案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小。"温性的混乱",活跃而不是控制,才符合P2P监管的主题。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