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5月23日-24日,“201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出席“主题论坛一:货币政策的新常态” 并演讲。他表示全球经济流动性第一重压力是来自于现在的货币供给不足。官方流动性全球货币的基础货币在目前增长较快,私人提供的流动性不足,全球货币乘数在危机之后已经基本下降了一半,原因可能是银行有超额未付,但不愿意贷款。

以下为文字实录:

姚余栋:尊敬的各位领导,清华大学的各位学长、学弟们,我很高兴在这里,因为我也是毕业于清华大学,也是经管学院的,但我很少离开过清华,因为我就住在西门小区。我想跟大家汇报的是全球经济新常态流动性紧缩压力。因为今天的题目是货币政策新常态,都不一定是中国的新常态。

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小组做了一个测算,比较创新型,以构成FCI(金融状况指数)篮子的四种货币总体反应加总以后,由此得到全球基础货币全球的M2,还得到了全球的货币乘数。如果用这种FCI表示全球M2的增速。全球央行往往大到无形,但它就是由现在的主权货币国家事实上组成的全球央行,就是美联储、欧央行、日央行和英格兰银行为主导的,因为它们的货币是国际货币。

全球M2的增速,增速在危机之后有所上升,现在有一个大幅度下降。市场有一些反应,今年4月美国国债的交易量创六年以来新低,企业债交易量同比下降14%,2015年以来美国企业债市场规模增加2倍,但成交量却减少了10%,交易商报出的买卖价差是以前的3-4倍。

什么情况?全球经济流动性第一重压力是来自于现在的货币供给不足。官方流动性全球货币的基础货币在目前增长较快,私人提供的流动性不足,如图是我们测算的全球货币乘数,在危机之后已经基本下降了一半。为什么下降?原因可能是银行有超额未付,但不愿意贷款。

私人提供的流动性不足,可能是温和复苏等很多种解释,目前确实存在流动性的问题,而且在市场上已经初步有所反应了,现在解释需求不足、去杠杆压力,还有一些金融监管,比如马上要实施的LCR(流动性覆盖率)的要求,监管的新规降低了金融市场做市的动力,全球安全资产缺乏也是一种可能性,还有主要发达国家实施大量的量化宽松,购买大量的安全资产导致市场上可获得的资产不足,这些都是可能的解释。

但对我们来说,由于过去的国际货币体系从凯恩斯到怀特,很多是来自于上世纪1929年之后美国大萧条之后的净利润贬值,1932年左右会议上,主要国家都要协调汇率防止贬值,由此在设计二战之后国际货币体系时,重点在汇率的稳定性,而忽视了人类长期面临的经济增长与流动性供给不足的矛盾,美国经济加到足够的杠杆,逐渐退出。

我们预计欧央行可能购的债券也就是2万亿,两年后也不得不选择退出。日本央行已经购债达到债券市场的40%,再进一步发展也比较难。总是要有东西要买,欧央行和日央行由于前瞻性指导已经难以可信,特别是在大宗商品暴跌情况下,通胀已经很难引导到新的水平,即使这种QE可能不成功,但也不得不在两年之后结束QE。

美国在退出、欧央行和日央行预计在2017年退出,英格兰银行逐渐退出,四大主权货币央行组成的中央银行都将在选择退出,而世界经济还有一定的通货膨胀,谁来提供流动性。2017年左右,全球流动性提供会有一个断崖式的下跌。

第二重压力来自于美联储加息,这个靴子目前没有掉下来,但是高高悬在我们上面。美联储首次加息时间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美联储存在着两类错误的风险,第一类错误是美国复苏好,加息过晚,后果是资产泡沫、金融风险;第二类错误是美国经济复苏仍需巩固,加息过早。

如果美国经济本身并不怎么样,但加息过早,美国经济再跌回去,很难不进行新一轮的QE。总体看来我们认为犯第二类错误的成本过高,我们判断今年内加息概率都不是很大,可能会出现在2016年,但按照美国经济情况来说,这个“靴子”肯定会落下来。美联储一旦加息,将进一步紧缩全球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已经结束购债,有些债券到期也会结束流动性。

所以由于人类的经济增长,主权货币国家难以提供充分的流动性,有一个自动紧缩的过程,这是第一重压力。第二重压力,美联储根据国内情况而不能够足够认识到过继的情况,终究会加息,双重压力下,全球货币政策会出现流动性紧缺的问题,这就是全球货币新常态。谢谢大家!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