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关注区块链呢?

在三个月前,阿里巴巴研究院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搞了一个研讨会,我受邀前往。知道会议的主旨后我吓一跳。当时提出的目标是要为互联网金融建立一个理论体系!围绕这个主题,阿里组织讨论了几次。诸多中国一流的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听了几次以后,开始有了些感觉,提出这个目标不是完全空穴来风。

由此引发了下面我的一些持续的思考:

第一,究竟互联网会为金融带来什么?首先,金融的核心无疑就是"信用","信用"的建立。最原始的商品经济肯定是以物换物。但无疑,大家很快发现这样的交易成本很高。如果你把几车皮商品拉去,但是交易没做成,还有可能被土匪抢了,不仅交易成本高,还要面临很高的风险。所以大家考虑,要让市场经济更好地发展,肯定要降低交易成本。于是很快就过渡到了利用信用建立交易的方式。信用,就意味着要有特定的寄托物--最早是贝壳。北京搞的一个互联网金融的博物馆有一整面墙,写满了汉字中和"贝"字有关的字,最后弄出了近百个汉字。这个工作很有意义,说明了我们民族金融发展的一段历史。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信用的建立才是金融的核心。当然我们传统的信用建立,无疑是靠大多的"中心"来建立,譬如央行、商业银行,要有法院、经济警察。但是传统的金融,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过高。我先不说学术的问题。我本人很喜欢在北京周边骑车,只要骑车超过一百公里,还没出北京的郊区,金融生态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就找经常不到ATM机了,找不到银行网点了。我自己在城里是不太爱带现金的,因为我觉得不方便,我觉得刷卡不是很好吗?大不了去银行取点现金。结果有一两次在北京郊区把我弄得既不能住店,也不能吃饭,甚至无法买水,因为找不到银行服务了。

我原来没有从理论角度总结这个事情。后来我想了一下。这个事情很明显地说明,以信用卡、ATM机、银行分点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体系,其运作成本太高,使得北京这么发达的地方,骑自行车三小时出去,就无法很好地拥有银行服务了。我后来就在文章里写了个比喻,就像人的身体,只靠主动脉是无法到达很多地方,一定要有毛细血管,才能让身体的很多地方得到营养。如果人的毛细血管出了问题,你这个人就会得各种病,非常严重。

所以互联网金融第一步搞得风风火火的,实际上是像支付宝们,它向前跨的一步就是依靠大数据来建立信用,这是前所未有的。我个人对此深有体会。在我创业的时候,我也曾经去银行贷款过。其过程非常繁琐,要调查你的资产情况,恨不得把你的家底全搞清楚,之后才决定是否给你贷款。据说当时银行里所谓的小额贷款是五百万。为什么这么大的数额?因为成本下不来。所以光靠银行,不说我去山沟里没ATM,很多中小企业甚至都无法得到贷款服务。结果突然出现了支付宝、余额宝,"信用"是建立在互联网交易的大数据基础上,这就是一大突破!阿里开研讨会的时候讨论过这个问题。我当时就说他们确实做到了把原来的几千上万块的成本,降低到了几分钱。这就是为什么,余额宝连五千块钱都敢贷。据说阿里巴巴跟天弘基金谈合作和并购的时候,天弘基金起初是传统的思路。阿里巴巴首先就问门槛定多高,什么人可以在天弘基金的合作机构里开户。天弘基金说至少两万块,这已经是降了很低了,而之前都是五万、十万的门槛。阿里巴巴一听说不行,提出的标准是一块钱开户。据说为此就争论了一个月。天弘基金认为,一块钱不可能运作,一运作就肯定会赔本。后来阿里下了死要求,不答应就不合作。最后生生降到了一块钱。

为什么他们敢降到一块钱?道理还是一样的,如果他们把信用的大数据成本降到几分钱,那确实敢把金融服务门槛降到一块钱。这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大数据金融基本上是建立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步。它让信用建立的成本比传统银行吸储放贷方式的成本下降了很多。后来出现了P2P、众筹等,都促使信用建立成本下降成为趋势。

那为什么还需要区块链?因为面对全球市场,光靠国内的大数据建立信用,还不行!

首先,一涉及到跨境,就不是一家支付宝能解决的了。我问过阿里的人,跨境支付怎么办?他就很直接地回答:信用卡。但你要说信用卡的话就又掉回了原来的银行体系里了。全球的信用卡业务基本上是在Visa和Mastercard的手里。就我个人的调查,全球范围内的支付成本大约在5%左右,而且还可能有滞纳金等等。

世行报告,全球还有四分之一的人没有银行账户,尤其在贫困地区,有超过一半的人无法享受金融服务。【1】理由也是金融成本过高。实际上我们的"一带一路"的提出是相当有智慧的。我个人理解,这是一种"太极"智慧。

"一带一路"沿线实际上也有很多的经济不发达地区。这就需要一个全球性的降低信用成本的机制。别的我们先不说,随便举个例子。我查到的例子,就说欧元,自成立以来,至少在欧盟范围内一年节省两百亿欧元的换汇成本。说明想办法降低全球贸易信用的成本是大趋势。

今天要讲的区块链,就实实在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景:怎么利用全球互联网这样一个巨大的基础设施来降低未来的全球信用成本。

要讲清楚区块链,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艾伦·图灵的历史理论。这个人死后人们才意识到了他的伟大,但生前的生活是很不幸的。现在的人们都承认他是计算机科学的鼻祖,"图灵"奖基本相当于了计算机学科内的诺贝尔奖。在清华高研院就有一位教授姚其智,他是唯一获得过图灵奖的华人。图灵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生前做到了,带领一个密码学小组,按照他的设想设计一台机器,就是最原始的计算机,并以此破解了德国纳粹的密码。当时德国咄咄逼人,横扫了整个欧洲。而图灵的小组花了两年的时间破解了德国的密码机。表面上看,人类是根本做不到的,据说最聪明的人聚集在一起破这个密码,也要花费一千年的时间。

当然,中间的争论也很大,没人想到这台机器居然能完成任务。过去的人们认为,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更聪明。破解以后,英国就一直把这件事保密起来,这是很不明智的。二战一结束,就把图灵的机器连同所有资料销毁了,也不准把这个事外泄。图灵也回到了大学教书。又因为同性恋被判刑。他后来选择"化学阉割",但失去了常态而自杀。

现在看来,这不仅是图灵本人的不幸,也是英国的不幸。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后来其实是在美国,以及后来的互联网。从很大程度上讲,美国的时代其实就是计算机的时代。而英国白白丧失了这个机遇和天才。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图灵的思想。他敢于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机器是否能够像人的大脑一样思考?在这之前没人敢提出这样的问题,简直是天方夜谈!机器没有感情,如何像人一样去思考?但他本人也通过大量实践,理论上是可以去进行探究的。他的那台机器破解了人们无法破解的德国的密码。后来我学到了以后也很震惊,他的基本结论是,所谓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实际上机器去计算,每一步都是极其简单的,不外乎加减。但是成千上万的这样的步骤累积在一起,数学里叫迭代,就可以解决非常复杂的问题,达到非常高的智能。光从计算机来说是很抽象的,而我本人是学物理的。后来我看了《费曼物理讲义》专门讲计算的那一册,我一下就理解了。其实解释起来很简单,费曼就用了最基础的物理模型,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实际上那个信息就像一个普通的盒子如图一。

图一,费曼的信息盒子

这个盒子里有一个分子,处于盒子的右边或者左边。如果处于左边,就代表0,处于右边则代表1。而二进制来代表信息,无非就是一系列盒子。所谓计算,每一步都很简单,热力学上就是压缩。要么往左压就是0,要么往右就是1。简单的加减,连乘除都不用(如图二)。

图二,费曼的基础协议

但是,即使这样简单的基础算法、基础协议,成千上万次重复执行,却能完成复杂的计算任务。这是图灵伟大的贡献。此前无人曾想过,也没人尝试过。看完费曼的书,我就懂了这一点。图灵机的伟大,在于把人类带入了全新的时代,机器智能的时代。联想到我以前学习的数学的分形,就更容易理解了。懂分形的人明白,分形就是简单函数的迭代运算。每一步运算都极其简单,不会比二元二次方程难。经过成千上万次迭代计算,会得到美丽的图案(如图三)。

图三,反复执行基础协议形成美丽分形

现在就有用计算机的各种迭代来进行艺术设计的方法。这完全不是你预先能想到的。《失控》这本书也在讲这件事。凯文·凯利也做了很多的实验观察。

《失控》这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最早是二十多年前,凯文·凯利和很多人研究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他们最早的思想受西方传统的解剖学思想限制,认为人的智能都在大脑那里,是中心化的。而他们开发机器人也是沿着这个思路下来,制造一个CPU,就是所谓的中心。结果没想到,这样制造出来的机器人非常笨拙,连最简单的任务,譬如走路迈坎都做不了。他们就很失望,为何人工智能这么无用。是不是方向错了?图灵那么伟大,为何提出的设想我们无法完成?

后来有个人觉得他们的研究没什么结果,于是就做了个恶作剧。他设计了一个机械关节,这个关节只执行最简单的协议,或者叫算法。譬如,碰壁以后就后退一步,或升高一步。算法很简单,以至于没有人认为这是智能。但是他把成百上千个这样的关节连结在一起,就像一个大的蜘蛛一样。而他本人只是觉得这样做很好玩。没想到,这样做出来的机器人非常灵活,爬坡迈坎,几乎没有障碍能拦住它。于是凯文· 凯利的小组就深受启发:也许智能并不是集中在某个中心点,而是分布式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图灵的思想:很简单的一种协议,或者按费曼物理来说是一种压缩,如果有成千上万个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智能。这可能是人类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而凯文·凯利观察自然界发现,也确实如此。最早人们认为蜜蜂群体的智慧集中在蜂王身上,后来却发现,蜂王不过是为了生育,绝不会下命令。而每一种工蜂执行的也是最简单的协议,有自己的工作。而每一个工蜂依靠自己的基础协议,本能性地完成简单的工作,就能让整个蜂群有非常大的智慧表现。能够季节性地搬家、能让蜂巢像许多人类建筑物一样叹为观止。

u 后来我通过学习他们的理论,尝试提出了"基础协议"的定义:在分布式关联的大范围内,可重复迭代执行的某种"范式"。

从"基础协议"的概念出发,再看很多问题就觉得非常明了。什么是"进化论"?"进化论"的基础协议就是"适者生存",不适应的物种就被淘汰。经过无数的迭代才形成了诸多不同的物种。恐龙很笨拙,体积巨大,脑容则很小。而六千万年以后进化出来的,譬如猎豹,是依靠敏捷、速度和智商。比如人,一代代进化,才花了一百多万年,就从猿进化到了现在的人。这就是适者生存,无法适应的终将被淘汰,能够适应的就不断被迭代,进入高级阶段。我一下也理解了三百年前亚当·斯密为什么写下了《国富论》。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居然有一个叫做"市场"的事物,比国王、贵族更伟大。一般人看来,那些人代表权力和财富,要想挣钱一定要和这些人搞好关系。但突然之间,亚当·斯密说创造财富的密码不是在国王或者贵族手上,而是在于市场。市场的基础协议就是等价交换、优胜劣汰,所谓看不见的手。只要有交易的地方,就存在市场。这个简单的协议,也就三百年间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惊人的财富和繁荣。仅仅一百年,汽车从最早的样子进化为了现在的样子。最早不过是一辆牛车加装一个发动机,而现在,汽车的外观越来越朝宇宙飞船迈进。

邓小平为何伟大?最早我国是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大家都认为中央可以制定一切的计划让我们繁荣富强。但事实上,执行这样计划经济使得我们变得无比穷困。而邓小平在当时还是社会主义的国家体制内,提出一句话: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他就是宣告,我们愿意接受市场的基本协议。邓小平作为体制内的人愿意接受这个协议,实在是开天辟地。在他之前全球没人敢这么做。结果不用多说,我们都是这个基础协议的受惠者。如果没有接受市场基础协议,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当然,在接受这个协议的过程中,还是有许多中心化的影子在不断发挥作用,这是不可避免的。而后来,万分幸运的是,我们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时代?第一就是市场的基础协议,我们选择的自由,以代码的形式被确定和保护下来。以前的市场中的等价交换,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进行的。在过去,一些自称保护你的权力机关可能会干涉你的自由。但是有了互联网以后,我们在市场中的选择权可以真正被TCP/IP协议保护起来。

马云最早提出的口号是"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实际上在互联网上增加一个基础协议,包含了等价交换、优胜劣汰的准则,用阿里云大数据为中小厂商积累"信任"。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区别在于,亚马逊是自己做生意,而阿里巴巴则不是。这是中心智慧和群集智慧的区别。

有了互联网以后,因为我们的自由得到了代码的保护,我们可以把市场的基础协议贯彻得更加彻底。比如Uber,大家都有很深的印象。无论在哪个城市,出租车的定价和管理都有专门的办公室。我曾一度发自内心地感谢出租车管理办公室。我当时认为,幸亏有中心负责管理,否则出租车司机漫天要价怎么办?后来事实证明,办公室的管理其实在破坏市场最基本的协议。突然冒出了一个Uber,它就是利用互联网来帮助执行市场协议。利用一个基础协议样的公式来算出最合理的价格,撮合交易。就我个人的体会,在北京从来是出租车是大爷(当然包括他后面的办公室),乘客都是孙子。有了Uber以后我们才发现,终于到了消费者的天堂,才真正执行了市场协议,不仅没有乱涨价格,有时候甚至更低价,而且服务更好,还提供免费的矿泉水。所以我现在确实认识到,没有什么比破坏市场的基础协议更坏的行为。电力其实也一样,长期垄断。我曾经和清华的学长,世纪互联的董事长陈升讨论过。他给我讲,我们国家的电费居然比美国的还要高,不知道里面装了多少瓶茅台?现在国家要改革,2015年3月份发了个文件,至少在法律上让"电力的Uber"成为可能。以前平民百姓就算自己能发电,也是不可以随便卖的,这是犯法的。据说很多私人修建的小水电设施想介入国家电网去售电,都需要贿赂。我了解到,地方上有很多的小水电项目的发电能力是处于闲置浪费的状态。据说空耗的成本比发电本身的成本还要高。没有办法,本来电力市场是垄断的(如果还能称之为市场的话)。陈升校友在清华成立了能源研究院,将来电力的Uber如果做起来,将会是一大变革。陈升介绍说,如果真做成了,电费可能下降一半。将来各大物流公司最热门的货品也许是电池。也许家里就会放几个太阳能电池,发电挣钱。叫物流公司把电池拿来充满然后送到消费者手里卖电。实际上,只要执行市场的协议,能给我们带来的东西是无法通过传统思维想象的。

好的,言归正传,利用互联网,我们是否能够建立全球"信用"的基础协议?

2008年出现了一个叫中本聪的人。他在论文里提出了一个叫"比特币"开源密码学协议。第一条就是"不能重复支付"。互联网上的数字信息拷贝起来是零成本的,这导致信用无法建立,不能充当货币。所以第一条原则是保证不能重复支付。过去要么实现不了,要么需要依靠一个中心控制,比如银行和法院。但是我们前面分析了,这种中心化方案的成本太高,尤其对于全球市场!大家对于相信美元这个信用中心已经吃尽了苦头,肯定不会再轻易接受另一个中心。现在中国推行人民币全球化也是面临重重阻碍。而中本聪的基础协议是不要求中心的存在,他的创新就是使用区块链,盖时间戳(time stamp)。通过盖时间戳进行作证,保证每笔支付后你的钱包资产一定少一块,不能再用于其他支付。

而问题就来了,谁来盖这个时间戳,谁来做公证?中本聪想到的方法是全网记账。每一个网上节点来盖戳,并且互相认证。中本聪的思路和亚当·斯密很像。他也假设人性本是自私的,贪婪的。于是他让大家每十分钟抢着记账,计入一个"区块"中(block)。如果有人抢到合法记账权,就会给这个人比特币作为奖励,一开始时50个,以后每四年奖励减半(现在是每十分钟奖励25个比特币)。这些比特币可是很值钱的。这一下大家就疯着去盖时间戳、记账。全球有大量的计算机在进行这个工作。我国的内蒙古、四川等用电便宜的省份有很多人在那里运行计算机来抢比特币记账奖励,即所谓的"挖矿"。

由于有了利诱,现在全网有了很大的运算能力来进行记账,据说价值几十亿人民币。如果你想要破坏这个系统去做假账,就意味着成本会高达几十亿人民币。所以比特币的信用就是依靠这个全网P2P记账来实现的。大家抢合法的记账权,看谁的算力大,记的账又没错!抢到以后发布,然后下一个十分钟再抢下一个区块的记账,因此比特币就是这样一个全网总账的链条,简称"区块链"。据说现在中国国内的算力已经达到了全网的60%。中国人在这方面还是很厉害的,比如一位北航的研究生就是做这方面的研究。他们研制出来所谓的"挖矿机"芯片,通过销售这个芯片而发财。比特币在2013年疯长的时候,一年内价值涨了96倍。随便弄一个挖矿机都有可能发财。于是比特币记账(挖矿)本身就成为了一个赚钱的行业。

比特币信用的最高峰时,全球信用额度撑高到100亿美元。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不依靠任何中心背书,仅依靠全网记账来建立信用。比特币无疑是全球性的,利用互联网进行P2P分布式记账,这样的区块链机制为信用建立提供了极大的启发。当然比特币也不能被称为未来货币,毕竟她还有很多的缺陷。包括挖矿成本太高以及十分钟一次确认速度太慢。所以说比特币的运行成本还不是很理想。

但至少比特币还是给开了一个创新的头,现在全球各种区块链技术涌现,比如十秒甚至两秒到账。现在区块链在全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根本的原因就是会使全球市场的"信用"成本大幅度下降。

总结一下,所谓区块链就是全球P2P公证数据库,全网为你的任何一笔交易进行公证。

现在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主要依靠交易大数据降低了"信用"成本,未来在全球市场上,需要全网记账,建立新的基础协议,来降低"信用"的成本!

正是由于我们认为区块链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信用的基础协议,我们才深入的关注研究她!正好这时清华大学的顾学雍教授向我推荐了Melanie Swan的这本书《区块链新经济蓝图》。我和龚鸣(暴走恭亲王)、陶荣祺、达鸿飞、顾颖(初夏虎)、孙铭(高素质蓝领)、曾林钏、张凯悦一拍即合,认为这本书提供了现在全球区块链产业从理念到创业比较全面的叙述,决定一起翻译并导读这本书。其中暴走兄贡献最大,翻译了其中第二、三、四、七章并导读第三、四、七章,初夏虎翻译了第一、六章,曾林钏和张凯悦翻译了前言和附录,陶荣祺翻译了第五章并导读,达鸿飞第二章导读,初夏虎、高素质蓝领、陶荣祺、张凯悦和李戈做了出色的审校工作,后来沙钱、罗佳总和吴志峰博士也参与了导读工作,高红冰和肖风写了序,韩锋写了前言总导读和跋,孙铭、陶荣祺修改,李戈制作了《中国区块链创业项目一览表》。

我们都比较同意这本书关于区块链创业的三个分类:

区块链1.0,基本代表了各种加密的数字货币。在不同的应用上、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创新。现在比特币还是占了很大的份额,大约有90%。实际上真正能颠覆比特币创新的加密数字货币,尚未出现。大家都只是在比特币的基础上改良。

区块链2.0,这个的创新空间就很大了。它把信用扩大到超出金融的领域。传统观念中说到信用,我们先想到的是货币。而你如果仔细往下想会发现,其实很多东西都跟信用有关。比如签署的协议、小额借贷、立的遗嘱。但这些传统的信用无疑更是建立在中心化的基础之上。你相信的除了协议方,还要有法院。法院如果不认同,那你的协议就是无效的。当然,中国还有一种传统的方法来建立信用,那就是熟人关系。中国是极其注重亲戚血缘的。在中国的,很多玩金融的机构是带有家族色彩的,是家庭内部或者很熟悉的朋友。这是中国独特的做法。但这个做法的受限也很大,局限于家庭或者关系很近的朋友圈内部,比如说借钱。很多人说,借钱有时候既丢了钱又丢了朋友。这种模式不是一个现代经济所能依赖的。所以智能协议,尤其是小额的跨国协议,不像是几十几百亿的大协议有时得到政府的保障,这种价值几万的小协议很多人不会去签,因为跨境信用建立成本太高。如果发生违约,买飞机票去国外花的钱都比协议本身要值钱得多。这种情况下无疑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市场信用建立,全球市场缺乏这样的信用"毛细血管"。现在有了区块链,有了全球记账的方式,自然也可以全网执行某个协议来保证信用。我刚才说互联网时代,我们的自由和权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依靠代码来保护。那区块链再推进一步,通过协议保护你的权利可以依靠代码来自动执行。最近出现的以太坊是图灵完备的,也就是可以在上面进行任何编程。这就意味着我可以把任何协议编写到金融合约里并让它自动执行,包括遗嘱之类的。就算你的孩子们不可靠,但只要按照协议来,你的财产就会自动被分配给甲乙丙丁。区块链某种程度上也相当于法院执法队的执行。这个成本就低多了,支付一笔可能才相当于比特币万分之一的手续费,就可以建立自己的信用。

IBM为何把区块链跟物联网结合在一起?这一下就让将来的实体经济能够和智能协议结合在一起。比如说,你开车去哈萨克斯坦,走到一半发现没钱了或者信用卡在当地无法使用。怎么办?总不能要饭回来吧。如果现在你向当地人要钱,肯定是要来一顿打,不会有人相信你借钱会还的。但如果你的车是登记在区块链物联网上的,然后对方也是区块链上的,那么可以定下一个协议。如果一个月后你把钱还上,那么协议终止。但如果没还上,那么在物联网上登记的汽车的所有权自动转账到对方的名下。然后对方可以委托中国的一个人拿着私钥去开你的车。这时候就完全不需要法院了。这样的成本之下,未来全球的汇通才能够真正实现。成本必须下降到这么低。否则按照现在的法院、公证系统,你的资产是无法在全球内流动的。

区块链3.0则更需要开脑洞。它期待未来有些全球的公共服务建立在区块链上,比如小额财产登记、情人关系公证、知识产权微公证(小到一句话、一张照片)、微出版等。

Melanie Swan还提出在区块链完善以后会出现全网大脑,有了全网的智能。刚开始我不太接受这个说法,怎么能把区块链和人工智能设想到一起?再回到一开始讲到的图灵机,机器如何能像大脑一样有智能?每一步内可能只压缩了很少量的信息,但是只要能够累积成千上万步,就可以实现极高的智能。大家设想一下,如果全网执行的是不能重复支付这一非常简单的区块链协议,这就相当于压缩信息(筛除或者压缩虚假交易信息),这个协议帮你把合法的没有重复支付的交易信息挑出来。尽管在你看来这一小步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全网分布式成千上万次这样的运作,你可以设想下会带来什么结果?这就可能形成群集智慧!

我刚才说过,市场的等价交换协议无非就是优胜劣汰。但是几百年执行下来,或者近了说,我们国内才执行了三十年,结果实现了现在的经济。所以,如果将来区块链在全球范围内有大量的智能协议去执行,无疑会对互联网带来大发展。现在的互联网只是一个低成本的信息交流平台,未来的互联网依靠区块链可以成为帮我们筛选信息的平台。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眼镜和耳朵来抓取信息。我平时耳朵和眼睛抓取信息都是很智能的过程。而借助互联网和区块链,我们可以筛选过滤掉互联网上的有害或冗余信息。这就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区块链将使第一代互联网TCP/IP协议从信息的自由传递,升级到信息的自由公证!

最后,为什么我们中国能够在此时有这么大的机会?阿里巴巴走了第一步,很简单,中国有巨大的网络用户群体。实际上在全球任何地方,这样的基础协议的实现都是依靠庞大的用户群体,是靠每一个人的自由选择的意愿来形成。为何市场在全球有这么大的力量?中国的阿里巴巴做出的第一步就是在互联网的TCP/IP协议上架构了一个大数据信任的基础协议平台。依靠中国的几亿互联网用户,未来阿里巴巴就有可能在全球形成一种统一市场的协议。未来就看是否能够形成全球"信用"的基础协议。我相信中国数亿网民的自由选择和群集智慧。这将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1】,世行报告:全球1/4人口仍无银行账户,赵小侠,环球网 ,2015-04-16 16。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