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已经过去15年了,很多事情也发生了变化。首先,总体来看美国科技公司的融资额在逐渐减少。比如,1999年的融资总额高达710亿美元,而2014年却只有480亿美元。IPO数量的下降更快,1999年共计由371个IPO项目,平均下来一天一例还要多一点。而到2014年,只有53个,下降了85%。

另一个有趣的转变在于15年间IPO上市所需时间的中位数。1999年,IPO上市所需时间的中位数为4年。2014年IPO上市所需时间的中位数为11年,几乎是1999年的三倍。Facebook就是一个范例,这家公司一直等了八年才上市。可以料想,它的平均收入也增加了,但远远超过3 倍。那些4年后上市的公司平均收入为1700万美元,而11年后上市的公司平均收入是9100万美元。

但也许过去与现在最大的区别在于,现在的IPO通常不能创造出以前那么高的溢价了。1999年,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在IPO上市那天估值翻了一番。而在2014年,53个IPO里只有2个会这样,比例低到只有4%。

底线是:无论是市场角度来看,还是从监管合规的层面来说,通向IPO的道路并不像曾经那样简单了。所以,许多公司选择暂时搁置上市计划,保持更长时间的私有化状态,并利用这段时间建立品牌、强化价值导向并通过聚集大量的利润来证实他们的商业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避免了处理季度评估,应对股东质疑和严格的公众监督,以及其他很多上市后可能面对的棘手问题。

推迟了IPO的公司通常转而向后期私募寻求资金援助。这其中也包括那些不需要推迟IPO的公司,因为毕竟募集私人资本相对容易。因此,后期私募的数量正在增加,同时其中一部分的数额也在增加。PitchBook数据显示,后期私募合同总计超过2500万美元,占2014年融资合同总额的28%,占2013年融资合同总额的18%。所以从合同规模、公司价值和几轮融资的市场效应等几方面来看,其实后期私募拥有与IPO并驾齐驱的潜力。

在这种形势下,难怪传统公开市场的投资者正在引领私募,因为这正是当前的价值所在。当公司通过IPO公开上市时,公司价值不再可能戏剧性的上涨或是创造一夜暴富的“造梦神话”。著名风投家Andreessen Horowitz表示,领英40%的价值是在IPO之前创造的;而Twitter的绝大部分的价值创造也是发生在IPO之前。而且现在科技公司的多倍回报都是在私募市场中产生的,Facebook和Yelp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正是像MicroVentures这样的股权众筹平台施展拳脚的地方——他们给予授信个人投资者参与后期私募融资的机会,而这种机会过去被限制在私募机构、PE集团和其他大型具有实力的投资者之中。其他的投资平台也允许私人投资者参与到特定的后期私募中,但是他们通常要求一定量的资本,这样就会限制参与的投资者数量并限制他们多元化投资的机会。当然,这样的平台所使用的投资协议也会造成更高的风险。

后期私募会很重要,像MicroVentures这样的平台能够将投资从多个投资者手中聚集起来,使大规模的融资得到满足。我们能够给予个人投资者参与方式,使其拥有利用5000美元,投资例如Twitter, Box, Facebook和 Yelp这样的公司的额外投资机会。因为在我们平台上的投资者能够利用小成本投资,他们能够进行更多的投资,更有效地分散他们的私人投资组合。

这些后期投资机注定会在未来18到30个月后对市场流动资金造成重大的影响,比如大数据和数据分析、商业咨询、云计算和数据基础、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这是距离成熟还有一段时间的公司,他们已经使用前期融资对他们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微调,建立了稳健的团队,识别和提升了他们的竞争优势,证实了他们的用户策略,并获得国际市场的引领地位。

通过关注风险资本家的投资机会、利用众筹的能量和方式,私人投资者可以抓住成熟中的创业代表的机会,并充分利用后泡沫时期转向IPO前的投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