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你撑着你的伞自在地在雨中漫步,然而你还是不禁想:“要是能用App和一个陌生人共用一把伞,那有多好啊。”

如果私自占有一把伞让你内心难安的话,不用担心。在香港的一家初创企业正尝试将Uber的拼车模式拓展到湿淋淋的人行道上。

Umbrella Here是一个小环形设备,能够套在你的雨伞上。雨伞的持有者可以使用一个App来点亮这个设备。该公司在Kickstarter的项目视频中描述道,“当灯被点亮时,就代表雨伞主人欢迎陌生人加入,共享这把伞。”(上述过程中不存在金钱交易。)

这款App同样可以当作社交软件来使用。用户可以同和他共享过雨伞的陌生人保持联系,聊些有的没的。

为什么Kickstarter这么喜爱雨伞黑科技呢?

去年,一个叫做“Air Umbrella”的项目在Kickstarter一炮而红。这是一个“为了技术而技术”的初创产品,它打算把我们的雨伞换成一根带着一个大风扇的棒棒,来帮助我们把雨滴吹走。我们称之为——虽然很不恰当——“Kickstarter上恶趣味的集大成者”。这个项目筹集了超过10万美元资金,然而现在还没发出过一个货品。

“雨伞孵化器”

同样的,Umbrella Here在Kickstarter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成为了平台的“员工精选”项目,筹资金额也超过了1.5万美元。Umbrella Here没有Air Umbrella那么闹腾——至少它已经为Kickstarter的支持者们送出了成品——不过感觉上去,还是有种熟悉的味道。

出于某种原因,Kickstarter用户对于雨伞的工作原理十分不满。成山的雨伞项目在网站上出现,而且每一个都自称“革命”“瓦解”“重新发明”了“举着一个东西在你头顶挡雨”的概念。然后Kickstarter就是喜欢这些项目:许多雨伞科技的初创企业成为了Kickstarter的员工精选,并且许多都轻易地突破了雄心勃勃的筹资目标。

一个纽约的项目筹集了超过5万美元,而项目的内容是一款绑在手机上的“智能”雨伞,这样它就不容易丢了。一个英国的初创项目制作了一款“革命性地内外翻转”的雨伞,并筹集了接近40万美元。

“我们有办法啦!那么问题是什么?”

如果有一个地方需要雨伞科技的话,那一定是香港了。这个城市的居民是世界上最有科技头脑的一批人,并且这里也时常下雨。

但是Umbrella Here只是借用了一个最简单的概念——使用与分享雨伞——并把它偷换成了复杂的概念。分享雨伞并不是一个多困难的事情:你看到人行道上有个落汤鸡,然后朝他伸出手臂便是。

而Umbrella Here的基本概念却在弄巧成拙。如果你的雨伞上有一个灯的话,看到的人中会想:“哦,我可以和他分享雨伞”的人只会是那些Umbrella Here的用户。这正是一群——在Kickstarter上看到这个黑科技伞然后砸上40美刀买下来的——最不可能没有带伞的人们。

再加上雨伞并不是什么奢侈品,因此Umbrella Here与其说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如说是强行找了个符合解决方案的问题。

有那么一天……

不过这也不是说雨伞黑科技就都没未来了。除了共享功能之外,Umbrella Here也有一些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功能。

其中之一,便是Umbrella Here的App可以在雨天提醒用户带伞出门。只要看一眼雨伞上的灯——如果灯在闪,那么这就意味这预报有雨——就能够知道今天要不要带伞出门了。

如果Umbrella Here只是一个能够遇暴雨天的伞顶小灯的话,这可能还会是一个便宜而有用的小玩意儿。然而加入了社交功能,又要重塑人们在雨中行走的方式,“这是一把有科技的雨伞”,看上去像是为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却让产品的发展可能性无限延伸了。

Umbrella Here去年就通过了Kickstarter的筹资目标,今年夏天开始出货。公司仍在在中国的科技博览会上推广了他们的产品,我们就是上周在展览会上发现了它。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