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把“互联网金融”首次纳入五年规划,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已经开始成为中国大金融体系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金融以及其他形式的金融业态(如民间借贷机构)与传统的金融机构在竞争中融合发展,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技术创新和金融安全边界如何界定是金融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金融业综合经营步伐不断加快,金融机构整体实力继续提高,新生的金融服务形式不断涌现,这不但对创新空间提出了期望,也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下,有传统金融机构为了安全,放缓创新步伐。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中,招行、交行相继关闭京东白条信用卡还款通道。大部分互联网金融一直按照法律法规和监管层的要求推出创新的产品,却因个别银行的封堵造成了一些用户的糟糕体验,这不能不说是银行的反其道而行之阻碍了金融创新。

也有互联网金融机构为了创新放弃本应恪守的安全底线。一些P2P网贷公司,为了赢得客户,开通各种借款渠道并与来路不明的商家合作,以高收益吸引消费者眼球,最终商家跑路,客户资金遭受巨额损失。

由此看来,许多金融机构自身难以划分创新与金融安全的边界,或故步自封,阻碍其发展;或盲目创新,损失惨重。在这样的形势下,监管机构应对这些金融机构起到正确的指引作用,尽快从监管层面制定更加合理的市场游戏规则。

在恪守底线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鼓励创新。监管机构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底线是什么?什么样的支付渠道可以被认可,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被贷款,刷脸技术、网上开户等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则等等,这些问题在互联网金融加入到金融“正规军”之后,更加需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在明确这些底线之后,要最大程度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可出台一些鼓励条款和奖励细则给予金融机构一些参考。如果平台、渠道、互联网技术等方面没有大的风险,金融机构应该尽可能参照监管文件执行。

通过创新来倒逼规则的优化。在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预测性的事情时刻存在,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这个行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在互联网金融产生之前,谁也不能预料它能带来如此大的行业变革。如果当时因跑路现象频频发生而对其一网打尽,可能就不会出现如今金融行业百花齐放的场面。因此,在风险所产生的弊端和创新带来的好处不可权衡时,监管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首先鼓励创新,而创新必然带来行业中某个方面的变革,监管层要在变革中审时度势,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监管规则,这样才能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又把风险降到了最低。

从颠覆到融合发展,各类金融业态在逐渐改变着中国金融业。处在风口上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正步入新的征程。金融监管部门也应承担起新的重任:在发展中,鼓励创新;在创新中,建立规则;在规则中,促进发展。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