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P2P未来资金存管之路怎么走才安全?当然是根据国家政策指导走向,和银行合作。这不,11月24日,拍拍贷与招商银行就达成了交易资金存管服务合作协议。二者的合作,再次让今年7月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进入媒介视野,我们也开始对P2P资金存管状况进行了一番探底。
7月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从业机构应当选择银行建立第三方资金存管制度。央行在《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又要求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金融类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开立支付账户。这已经非常明显了表达了监管机构的立场——互联网金融机构资金必须放银行。
主流资金存管(托管)模式
《指导意见》出台前后,P2P平台的风控措施,经常采用的方式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托管”。然而,资金托管大多有名无实。
11月23日凌晨,有投资人爆出宏量财富跑路,4000域名投资者损失2400余万元。此事件中,备受诟病的却是和宏量理财合作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乾多多支付。投资人爆料,乾多多没有履行资金托管责任,在投资人资金被直接转入宏量财富账号而不是借款人账号的情况下,没有发出预警,成为宏量财富跑路的帮凶。
此类有托管之名,无托管之实的跑路事件时常发生,导致投资人对有托管平台也信心不足。P2P平台纷纷寻求银行资金托管合作,寻得更权威的信用背书。
据统计,目前已有广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至少17家银行布局P2P资金存管业务。有近30家P2P平台与银行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像中国工商银行这种国有大型银行也对P2P平台资金存管怀揣野心,正在进行技术尝试。
但是由于银行对P2P平台合作企业的选拔条件很严苛,态度也很谨慎,并没有多少能够真正实现和银行直接合作的资金存管。
P2P平台目前已知的资金保管模式有三种。第一种,直接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进行资金托管,这种模式已经被监管机构认定不正规。第二种,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存管的模式。支付机构担任技术辅助方,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定制、运营维护以及网贷平台的资质把关审核。银行负责开设交易资金各方专用账户。第三种就是P2P平台与银行直接合作的资金存管。平台在银行设立专用账户体系,建立一个用户与个人一一对应的子账户;投资人和融资人的资金都在子账户里面进出,资金要求同卡进出,平台则无法动用资金。
资金托管难以实行
招商银行此次与拍拍贷的合作是属于平台资金存管而不是托管。资金存管和资金托管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助理阮元表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存管意味着把P2P平台自有资金和客户资金进行区分管理,避免P2P出现资金池,而托管则要求银行职责更加严格一些,需要对投资项目真实性进行调查。
所以P2P平台和银行合作的资金存管,能够保证平台不设资金池,保护投资人资金不被随意挪走,但是对项目真实安全性是没有保证的,投资人收益更是难以保障。
阮元也表示“我认为目前各家银行对P2P做到真正100%项目调查是很难。”
为什么资金托管很难呢?一方面,资金托管在技术上目前并不能实现。P2P往往都是以小额高频的交易为主,这只能依托于大数据分析和经验来判断交易的真实性,而银行目前仍然缺乏这样的系统以及历史经验。另一方面,资金托管对银行来说成本巨大,对P2P平台项目真实性进行审查评估。一笔1万元贷款的风险评估成本,并不比一个1亿元信托项目小多少。鉴于P2P目前服务小微贷款领域,小额高频,自然让银行倍感压力。
资金存管正在尝试,资金托管可能只是美好愿景。P2P存管所带来的银行存款增加,以及平台交易所产生的手续费佣金收入都是现在银行净利润增速下行时期的不错选择。然而资金托管目前来说,对银行好像是既费力又不讨好的行为。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