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Kickstarter是目前美国规模最大的产品型众筹平台。截止2015年12月,平台共发布项目27.49万个,成功融资项目9.85万个,成功率达36.47%,累计促成融资总额21.47亿美元,总计有1010.18万人参与了项目支持,313.59万人属于多次支持者。

Kickstarter平台上的项目类型涵盖艺术、科技、电影、游戏、音乐等13个领域。项目发起人向Kickstarter提交项目说明,平台审核后即可发布。项目发起人还可以通过海报、唱片等项目衍生产品形式向支持者提供回报。

本次,我们有幸邀请到Kickstarter联合创始人、前任网站联合设计总监查尔斯·艾德勒(Charles Adler)先生做客未央网,听他为我们分享一下这家众筹鼻祖的建立初衷、发展现状和远景规划。

2009年Kickstarter正式上线,第一个项目是众筹一本名为《New York Makes a Book》的书籍。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类似这样的新奇创意,而Kickstarter的初衷就是想帮助人们获得所需的梦想启动资金。"

未央网: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您作为众筹领域的代表人物亮相,并向我们简介了众筹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变化。那么您最早是如何接触并参与到这个新兴行业中的呢?

查尔斯·艾德勒:刚开始的时候,这个领域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市场参与者少之又少。平台的最初创意来自佩里·陈(Perry Chen)。2001年的一次私人经历让他产生了利用在线平台进行项目前融资的想法。2005年和2007年,杨西·斯特里克勒(Yancey Strickler)和我先后加入了Kickstarter的创始团队。在平台开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Kickstarter于2009年正式上线。

其实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为了"众筹"而创立众筹平台。我们就是想要帮助自己身边的家人朋友克服这样那样的融资困难,无论你是想出一部电影、一本诗集或者一个视频游戏。所以我们以佩里的想法为出发点,总结了大家遇到的各种问题后进行了适当的演变,最终完成了Kickstarter的构想。就是这么简单,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未央网:时至今日,Kickstarter已经成立六年了。在这六年中,您自己大概参与支持了多少个项目呢?

查尔斯·艾德勒:其实我想说,再多也不为过。不过鉴于资金有限,你总不能老是这么"为所欲为"。我想我自己大概支持了300到400个项目吧。我记得我们公司有一个员工,他支持的项目应该已经破千了。我真不知道这家伙每个月怎么糊口的。不过这就是Kickstarter这家公司的魅力--在这里你总能看到好多好想法,看到好多为了梦想倾注了全部身心的人们--你就是忍不住想去支持他们。

2009年到2011年,平台迎来了创意项目上线爆发期,平台支持者突破了100万人。

"项目是否可信还需要投资者自己来衡量,因为Kickstarter相信'大众的智慧'才是检验真伪的最好标准。"

未央网:我们都知道,Kickstarter的宗旨是"让创意变为现实"。那么在您任职期间,Kickstarter都采取了什么特别的措施帮助投资者鉴别项目可信度?

查尔斯·艾德勒: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的确不少。我觉得主要的功课还要投资者自己完成。至少目前来看,这种机制运行的不错,所以我们才能坐在这里畅谈Kickstarter的成功经验。

当发现一个好项目的时候,投资者总会感到很兴奋。下一秒他们就该开始想"这个家伙真能把这个想法实现吗?""这真的是我想支持的人吗?"。投资一个项目的人有很多,同时考虑这个问题的人就会有很多。所以说,我们的检验标准就是"大众的智慧"。

比如我们曾经添加了一个"预估发货时间"的条目。项目发起人根据自身情况,预估产品发送的时间,这就好比给他们树立了一个前行的标杆。这个条目其实也是后期才添加上去的。有了这个时间标度,投资者和发起人都能对最终的产品上市日期有一个心理预估。换句话说,这个条目不仅符合Kickstarter的基本运作机制,而且保证平台本身不会过多干扰项目的进展情况。

2011-2012年,『double fine adventure』上线,在24小时内融资超过100万美元。如今越来越多的『百万美元』级别项目上线,许多名人也开始尝试在Kickstarter上进行众筹。

"虽然名气大不代表一定能获得资金,但'名人效应'的确增加了平台流量,也为普通民众的项目带来了更多的支持者。"

未央网:现在Kickstarter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大企业或者名人都选择在Kickstarter进行众筹。那么他们的名气是否会影响到普通人获得融资的机会呢?

查尔斯·艾德勒:首先,这种名气带来的阴影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名人还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我们在Kickstarter进行众筹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的项目都不符合大批量生产的市场需求。但这并不代表你名气大就一定能获得传统融资环境中无法获得的资金。

从另一角度来看,其实众筹筹的不仅仅是钱。这是一种"社区建设"过程,是人们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的难得经历。我记得以前我们曾经在一篇Kickstarter博文中提到过这个问题。一个名人项目上线了往往可以带来更多的网站流量,或者说是更多的平台项目支持者。比如说如果有投资者投资了平台上的第二个项目,通常在20分钟之内他肯定也会对第一个项目"伸出援手"。

所以说,这些名人恰恰为普通民众的项目带来了更多的支持者,而如果仅仅依靠普通项目发起人通常是无法赢得这么多支持者的。当然了,项目的独特性很重要。项目本身必须符合Kickstarter的宗旨。运作项目的团队也很重要,最终的众筹结果和他们的执行能力也有直接关系。

2015年3月,Kickstarter上线Spotlight,融资成功的项目发起人又多了一个分享项目进程和提供预售购买链接的新平台。

"Spotlight只是为了增加项目展示几率,Kickstarter暂时无意进军电商领域。"

未央网:Kickstarter最近上线了"Spotlight"功能,满足了项目发起人进行营销、推广和商业转换的多种需求。那么这是否意味着Kickstarter要进军电商界了呢?

查尔斯·艾德勒:Spotlight是我离开Kickstarter之后上线的第一个新功能。我认为这个新功能其实就是为了帮助项目发起人。通常情况下,如果你的项目结束了,支持者就不能再为你捐资了。在这个新功能上线之前,这个问题始终难以得到解决。所以说,Spotlight就是为了帮助项目期结束之后的发起人向"迟到"的投资人展示项目的。无论最终的引导页面是项目自己的网站,或者说是项目的脸书或推特页面,终点全由项目发起人自己选择。Kickstarter无意进军电商,这一点我可以肯定。

2015年,Kickstarter宣布转型公益型企业,这意味着除股东权益外,平台还需要考虑其对于社会的影响。

"资金投入只是一个方面,'社区意识'才是维系平台生存的关键,此次转型正式为了更好地树立和保护Kickstarter的公益使命感。"

未央网:我们注意到,Kickstarter并没有像其他金融科技企业一样接受那么多风投资金。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了,仅仅依靠Kickstarter目前的这种社区为中心的理想方式是否真的足够维持Kickstarter的长久发展?

查尔斯·艾德勒:自平台建立之日起,我们一直坚持5%的佣金收费模式,至少目前来看这种模式运行地很不错。我觉得其实我们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资金,因为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种可持续的模式远比依赖风投的发展模式更具生命力。不同的企业的资金需求和使用目的是不一样的。这是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我下一步要进展到什么程度,我什么时候需要实现盈利,我什么时候需要进行市场拓展,我大概需要出让多少公司股份等等等等。但是就Kickstarter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我们的确不需要那么多"钱力"相助。

我们很看重"社区"这个概念,所以Kickstarter看起来也多少有一些公益企业或者公益平台的性质。我们不希望为了经济利益就折损了这种社区观念,因为这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未央网:Kickstarter转型公益企业(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的初衷是什么?

查尔斯·艾德勒:如果回到2009年平台刚刚成立的时候,我相信我们还会这样做的。转型的目的就是克服Kickstarter的现有结构缺陷,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金钱不能说明一切。保证企业和股东盈利的确是我们的责任,但是我们同样有义务维护自己的公益使命。比如我们每年会拿出5%的收益帮助平权或者艺术类非盈利项目。作为一个公益型企业,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未来的努力目标。我们希望借助这次转型树立和保护这样一种公共使命感。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