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前几日包商银行表示将在今年4月关闭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小马bank。但实际上,包商银行只是将小马bank原有的内容和用户,迁徙进了新设的更大的版图里。

小马bank2014年6月上线,当时颇受关注,因为这是包商银行乃至整个城商行梯队互联网金融探索的第一步。

关于小马bank:一开始是网贷平台(P2P),当时确实上线过采用P2P架构交易的债权投融资产品;后来,小马bank长期不发新标,到2015年3月,其原总经理张诚还带着团队出走,创立了另一家平台“小马金融”。再后来,小马bank出现在报道里,已经多被划归为直销银行了。

从P2P到直销银行,一个名字的差别,牵扯出整个银行业面对汹涌而来的互联网平台跨界分流信贷业务、抢占支付入口做出的反击。

早在小马bank以前,2013年9月,招商银行也上线了P2P架构的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小企业e家”,但“小企业e家”的融资方都是招商银行对公存量客户。然而,两个月以后,项目的链接就都失效了。招商银行回应称:网站升级。现在,“小企业e家”还在运营,只是变成了服务于企业和个人两端的理财平台。

在“小企业e家”上线的同时,有消息传出农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都要设立P2P,可在招商银行“网站升级”后,这些消息都没有下文了。

银行系类P2P平台命运多舛,但一定程度上讲,银行和草根的P2P根本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甚至,银行还是戴着镣铐在奔跑。

国办107号文就是在P2P概念盛行、一大堆银行欲设立P2P时发布的。当时,监管明确把新型网络金融公司划归为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把“部分理财业务”划归为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均属影子银行范畴。在这种监管氛围中,银行系P2P根本不可能像草根P2P那样迈大步子。

最早实质性试水的招商银行,当时也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发放兑付凭证,以此来提供担保。

一大批银行系P2P没了音讯,已经搭起来的平台,也都在寻求新的方向。直到“直销银行”概念开始盛行。多家银行似乎一下都把这种无线下、轻运营,获客入口、产品推广、资产运营均剥离母体的业态,变成了反击或适应互联网趋势的载体。

以上所述,或许不全是小马bank将自身定位设为直销银行的主要原因,但也是其背景。

小马bank的前总经理张诚认为,流量端的先天不足、组织体的非互联网化、激励机制的固化三重因素制约了银行互联网金融很多尝试,但不可否认,相对P2P,直销银行可以装载银行更多的想法。

所以,包商银行并没有放弃小马bank,而是把小马bank嵌入一个更为宏大的架构里。而这个架构,包商银行官方目前称其为“有氧金融”。“有氧金融”被定性为“数字银行业务平台”,属于直销银行的一种。现在负责该平台搭建的,是包商银行数字银行事业部。

事实上,“有氧金融”早就开始运作了。包商银行行长助理刘鑫透露,2014年中旬,包商银行就已经跟咨询公司开始做直销银行业务规划,经过两、三个月的考核后,选定的方向是数字化平台方向。

2014年12月“有氧金融”筹备组成立,2015年8月28日正式上线,到2015年底,“有氧金融”管理资产达8个亿,客户已有30万。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