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支付是商贸业务的最后闭环,也是金融业务唯一的高频入口。毕竟理财和信贷不是天天会产生的需求,而支付则发生在生活的每个时刻。靠支付吸引了用户,后面的一系列低频金融服务,才有基础的流量。因此,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使移动支付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焦点。

2013年底,阿里和腾讯的打车大战每周烧掉上千万元;从2014年起,各类生活场景支付中常见“微信支付立减”、“支付宝支付立减”;2015年,央视春晚首次联合互联网公司,与微信合作在除夕发红包,而2016年的央视春晚独家互动合作平台被支付宝以大投入摘得。移动支付的战争,在中国互联网两家市值在2000亿美元上下的公司之间早已开展得如火如荼。

2014年10月,苹果的移动支付产品Apple Pay正式上线,开启了又一场移动支付的变革。发布仅三天,Apple Pay 已经有一百万用户,目前是美国非接触支付市场的第一名。根据金融投资公司ITG的报告,Apple Pay刚推出一个多月即占美国2014年11月数字支付市场交易额的1%。上线仅两个月,Apple Pay已经支持的信用卡占了美国信用卡消费交易额的90%左右。关于Apple Pay进入中国市场的期待一直受人瞩目。在其推出一年以后,终于传来Apple Pay眼下已经获得了银联及15家中国银行的支持,将在按照中国监管部门要求完成相关检测、认证之后于2016年初正式开放的消息。

从苹果发布会上的介绍来看,Apple Pay是一种将信用卡绑定在手机上的协议,然后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来代替信用卡,使用Touch ID来代替签名。简单地说,Apple Pay就相当于刷卡,只不过它取代了你的钱包,形式由刷银行卡变为了“刷手机”。苹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获取客户的任何信息,更不参与任何资金的流动。

Apple Pay的优势不容小觑。

首先是Apple的影响力,这是Apple Pay的生命力源泉。iPhone的市场影响力多次引领了消费者的习惯形成。同时,苹果近乎可怕的号召力可以召集无数的商家,让这项服务有足够多的使用场景。在国内目前宣布支持Apple Pay的App中,可以看到当当、唯品会、大众点评和易到用车等的身影。

二是Apple Pay的安全保障。Apple Pay通过Touch ID巧妙地解决了密码的问题是非常了不起的。使用信用卡时,为了鉴别持卡人的身份,目前只有两种方式:签名和PIN码。签名无法自动识别,而PIN码容易被截获盗取。体征识别是最高安全的身份识别,指纹识别便是体征识别中高效廉价的方式。由Apple来确认持卡人发出的支付指令,并在后台自动完成付款,只要Apple承担体系的安全性,则这个支付过程是闭环且安全的。同时苹果不参与交易的任何一环,它不知道你买了什么东西、消费了多少钱、在哪消费。所以一个新兴的移动支付手段最让人担心的安全、隐私保密问题,对于Apple Pay来说都不存在了。

Apple Pay不是第三方支付服务,它没有账户属性,既不需要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也没有取代传统金融交易中的任何环节,便能使交易简单到甚至不需网络连接、不需先打开一个APP、不需要输入密码。只要将iPhone靠近POS机,同时将手指放在Touch ID上即可完成支付,全程只需1-2秒。

纵然如此,Apple Pay便能引起国内移动支付的“大地震”?

且不说Apple Pay对操作系统和支付设备的限制。眼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占据国内支付市场近90%的市场份额。为了让更多用户习惯移动支付,无论是阿里、腾讯,还是提供第三方对接的服务商,都投入了大量“烧钱”的补贴。那么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转化成银联用户使用NFC支付,银联和苹果将何为尚不可知。这其中会有多少人愿意为Apple Pay改变支付习惯也尚不可知。基于一定普及度的所有用户的便捷才能叫做便捷。银联和Apple Pay能否在移动支付的江湖上占得稳固一席,还要拭目以待。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