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我知道,你们也都知道,消费金融的黄金时代来了。
我们很难说什么样的模式是最好的,电商系有场景和客户积累,垂直平台"小而美",传统机构有资金优势……
好像每个群体,每个场景也都被覆盖的差不多了。至少我已经看到这样的标题《蓝海还是荒漠?有钱又有闲的老年人,真的是互联网时代的边缘人吗?》。
老年人都考虑到了,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上海阿姨去巴黎买包包,一路分期的场景。
但上海阿姨在一起会聊什么?肯定是:比价。
是啊,为什么还没有人做消费金融的第三方平台呢?
没错,中国互联网金融中较为壮大的一支:P2P行业,早就有了第三方平台。叫的上名字的有网贷天眼、网贷之家,还有网贷第三方、网贷管家、网贷俱乐部等不计其数。不只P2P行业,互联网保险子行业也涌现了最惠保、易保险、ok车险、小马车险、车保宝等比价平台。传统私募有私募排排网、好买网、金斧子,酒店机票有携程、艺龙、去哪儿……
产品属于同一大类,但又有点复杂和差异化的行业,都天然需要个第三方平台。
问:那消费金融需要第三方平台吗?
答:有机会。
第一,消费金融产品结构复杂,有一定难度。到底分10年划算还是20年划算,到期一共还了多少钱,先息后本法(期末清偿法)还是等额本息还款,抑或等额本金还款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缺乏金融通识,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去银行或专业机构咨询,需要第三方平台用直观的方式来呈现比价结果。要不然,大学生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是花了几千才买到一个iphone呢?
第二,单纯的比价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曾见过贷款利率比价平台的雏形,但早期的平台比价时并没有考虑到借款人的风险水平,没有考虑到借款人需要根据不同的征信结果来对应分组。这样"一刀切,一锅端"的结果就是每个人无法方便地找到自己能贷得到的产品:有不良记录的人去申请最低利率水平的产品,一定会被拒绝,一定会浪费时间。而利率稍高、针对次贷人群的产品,又被埋在排名的后面而无人问津。无效比较势必导致用户流失,让平台毫无存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依然没有普及的信用分数系统, 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地对应人群与产品,值得比价平台下功夫。而做到这一点的平台,能够拉开自己与竞争者的差距。
第三,比较才能竞争,竞争才能进步。银监会虽然对中国消费金融产品的利率有指导意见,但不排除有些平台通过管理费、产品加价等方式增加借款人成本。同时,审批过慢、贷款后买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未来,第三方平台的存在可以不仅限于比价,可以将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到行业数据、行业资讯和论坛交流等服务,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综合性虚拟社区和网络社交平台,推动整个行业的公开透明。
最后,第三方平台是很好的流量入口。第三方平台的存在,可以提升消费者对消费金融的认识,成为一个行业整体的流量入口,把线下的潜在客户转移到线上。传统小额贷款的手续费和线下推广费用高企,如果可在线上直接获客,省下的渠道费用对各家消费金融平台和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整体有益。
据说消费金融公司有180家之多,可以第三方平台还未成气候。你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