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最近的P2P网贷平台间流传一个“神级人物”,平台对其咬牙切齿,却半点办法都没有。

潜在水底的神级人物曝光,源自于一起官司:最近,他因经济纠纷,被法院查封财产,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才发现其20多家P2P平台借款,累计借款金额接近100万。

某平台的风控负责人说,该人物也在他们平台借款,5万,已逾期90天未还。追讨无门。

有趣的是,该风控负责人透露,被骗的20家平台,好多家彼此都很熟悉,还经常聚在一起吃饭喝酒。

彼此熟悉,信息却没有对称。这对于平台来说,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缺憾。

这样的“老赖”,绝非个例。一人多贷、网贷诈骗,恐怕都是源自于信息的不共享、不对称。

说起来,大家共享信息不就解决了吗?表面看起来最简单粗暴的问题,其实面临无数道槛。

幸运的是,网贷平台风险信息不共享的局面,将有望在政府的主导下打破。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正在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信息共享系统(以下简称“黑名单系统”)。在首批排名靠前的13家网贷平台接入黑名单系统之后,系统接入的第二批机构范围扩大,除了排名靠前的网贷平台之外,融360等为平台提供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也被允许接入进来。

这是政府尝试性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中国信用体系建立的一大步。

老赖横行

业内一直对“老赖”,无计可施。

一人重复贷款,在多个平台骗贷,这样的情况很难彻底解决。“对于骗贷的借款人,我们发现一批惩治一批,列在自己系统内的黑名单上。但是可能他已经在别的平台骗过了。”某平台的风控负责人对勿同财经表示。

P2P坏账率15%是业内默认标准,鉴于此前平台之间对风险信息的不共享,在平均15%的坏账中,究竟有多大比例的坏账,是由同一拨借款人制造的?没有人知道这一数据究竟是多少。

但是通过另一数据可管中窥豹。

融360风控总监刘其文,也是“天机”大数据风控系统的负责人,他表示,他曾随机抽取一万个借款人信息,与国内较大的平台客户信息对比,发现借款人重合率高达50%。

平台遭遇借款人一人多贷的情况,就像结婚男女遭遇重婚骗婚者,他们的心情是一样的。

“我怎么才能查询,这个人以前是不是在别的平台上有过多次借款,甚至有过逾期了(是不是和别的女人/男人已经进行过结婚登记了)?”这是曾经一段时间网贷平台需要面临的问题。

糟糕的是,网贷平台面临的问题,要比害怕遭遇重婚者们面临的情况严峻得多。

在高达50%左右的客户重合率面前,网贷平台在进行放贷时,如何避免一人多贷和重复骗贷?

自P2P行业出现以来,业内就一致呼吁,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来避免出现以上问题。P2P平台作为民间借贷机构,是没有“资格”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但平台对风险信息共享的需求,却是切实存在的。

政府主导

获得征信牌照的公司都曾经尝试过做这件事,行业内此前也有过多次尝试,央行控股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曾一度“快要做成”这件事儿了。

2013年,上海资信推出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以央行征信系统一直的标准采集征信信息,将面向已加入平台提供黑名单。

但在平台人士看来,共享自己平台的数据所获得的回报,远远小于平台的贡献。“我们的数据会不会被泄露,现在的第三方未来会不会有自己的业务,进而将数据转化为己用,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平台人士在接入系统,上传数据之前都要问自己无数遍这个问题。

勿同财经查阅上海资信的系统,该系统所提已有400家P2P平台加入,但是业内排名前十的平台都没有加入这个系统。

在接入系统的平台中,数据真实性也值得怀疑。

业内人士表示,“平台要不就是没有接入这些征信系统,要不就是接入了,但是没有上传数据上去,或者是上传了假数据和不完整的数据。”

一方面央行征信系统没有“资格”接入,另一方面市场上的征信机构所做的系统难以让平台信服。2015年9月,具有央行背景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行业千呼万唤中,上线互联网金融风险信息共享系统(以下简称“黑名单系统”)。

首批接入名单中,13排名靠前的网贷平台,数据被接入黑名单系统。第二批机构范围扩大,排名靠前的网贷平台之外,融360等服务于金融机构的第三方平台也被允许接入进来,这意味着,数据将更加丰富、更据参考性。

公开资料显示,在目前累计接入70家左右的平台,累计数据交易一万笔。对此系统,平台的态度都是较为欢迎,“有政府公信力保证数据是客观独立的,系统是纯粹的独立第三方,不存在把平台的数据卖出去,而且央行肯定不会做P2P类的业务,也不存在把我们的数据转化为己用。”多个业内人士表示。

但未来并不是所有的平台都可以接入系统内,系统对网贷平台的注册资金、人员规模、风控水平等均有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级别的企业才能申请接入。此外,协会要审查书面申请、公司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证件的复印件、被查询人授权书、相关牌照等,协会收到正式申请后对申请进行审核。

刘其文表示,“支付清算协会选择的都是排名靠前的平台,毕竟每个行业里都是规模靠前的平台占行业整体规模的大部分。”

具体到平台上传时,互联网金融平台接入该系统,需要满足三方面需求:一是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措施;第二是要有符合要求的技术设施,相关程序符合风险信息共享系统接口标准,并保证信息安全;第三是平台运营需拥有从事过金融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行业的人员。

在接入上述系统后,平台可以通过系统共享的信息,查询借款的相关信用、借款等情况,从源头降低了风险。

在第二批开放的名单中,出现了融360这类为放贷机构提供服务的机构,其服务对象包括各类银行、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P2P公司。该公司2015年接入了8家商业征信机构的产品,并与益博睿、Fico等模型提供方合作,今年初,又与人脸识别服务提供商商汤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业内人士认为,“黑名单系统对接入平台规模资质有要求,未来不会给所有的放贷机构开放,但这些平台也有对此数据的要求,未被允许对接系统的平台可能会通过其他渠道绕道获得这些数据的使用。”

贷前贷后都可用

一个人分别在20多家平台借款,这样的情况在银行体系内,绝不可能发生。一般人最多在一家银行借款,想要在其他银行借款,就面临被拒绝借款,或是支付高借款成本的情况。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也给了骗贷者可趁之机。黑名单系统数据就是最大限度的杜绝一人多贷问题,之外,系统提供的数据还可以从多个角度使用。

刘其文表示,目前接入系统的信息以个人借款客户为主,接入系统后的平台主要交换三类信息,目前存续期间的借款客户,历史上有逾期超过90天以上的客户,以及有逾期但是逾期时间在90天以内的客户。

原则上平台都会拒绝借款给投资者,但是平台可以斟酌考虑是拒绝借款还是提供借款人的借款成本。

黑名单系统主要规避重复骗贷的问题,对平台来说,贷前进行风险评估是最大的用处之一。根据系统交换的三类信息,平台可以在系统上查询到借款人在不同平台的贷款记录和逾期记录。

“系统在贷后管理上起到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刘其文认为,在给借款人放款之后,平台可以固定周期,查询借款人是否在其他平台进行借款,如果发现借款人在其他平台进行了二次甚至三次借款,平台可以提前考虑是不是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作为第二批接入黑名单系统的平台型互联网金融公司融360,虽然不直接进行网贷业务,但是对他们服务的客户来说,在拿到融360推荐的借款人名单时,这个名单已在黑名单系统上过滤过一遍。

“接入这一系统,可以作为我们为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再为网贷平台推荐客户时,我们将推荐的客户信息先在系统中进行过滤,我们滤掉有不良记录的借款客户,或者将他这些借款客户的情况一并交给客户,由客户斟酌使用。”刘其文说道。

数据改变线上借贷

事实上,网贷平台需要的数据也有自身特点,即便是央行征信系统对平台开放,平台将数据拿来使用匹配率可能也不高。

先看看在网贷平台上的借款人的特点,单笔借款额度较小,5万元以下,3000至5000元为主,借款人分布范围广,白领国企事业单位之外,农民、学生、蓝领都包括在内,对放款速度,资料审核速度要求高。

央行的征信记录中覆盖3亿公务员、白领和国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网贷平台需要的征信数据需要覆盖更广阔的人群。

平台需要更具有针对性的数据系统。

单笔借款规模小,借款频率高,平台需要控制征信成本,如果每一笔都需要人工进行资料审核,平台是无法负担这样的征信成本的,此外,借款人一般对放款时间要求高,这种风控是需要实时的,一笔5000元的借款审核两天才放款也不太现实。

当然,互联网时代有更高效的解决途径。如,通过手机APP软件或者互联网渠道获得的征信数据,这些数据随时更新,可以覆盖大多数人群,可降低平台征信成本的。

大数据对于网贷行业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需要哪些有效数据,则是更细化的问题,目前普遍认为,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获得的数据,是支撑线上放贷的基础,而此前,对于风险信息部分的数据缺失,则需要通过政府的支持来完成。

“支付清算协会做的事情,就是把非银行体系的、平台逾期数据共享到这个系统上,”刘其文称,这是一个以自己的政府信用背书的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但不能视其为可以杜绝掉所有借款风险的“万能药”,多渠道的手段才能尽最大可能减少线上借贷的风险。

黑名单系统提供的数据本身很简单,系统自身不会接入其他的互联网上的数据信息。

“互联网信息数据,可以通过市场上的企业的以技术手段来完成,”刘其文称,其实市面上,很多数据公司的也以挖掘数据作为盈利点,有很强的技术手段和人力资源。

可见,要建立中国的信用系统,政府的手,和市场的手,需要协同共用。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