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继苹果Apple Pay不久前在中国市场正式上线后,近日,三星在国内也开启Samsung Pay(三星智付)的公开测试。随着苹果、三星的相继发力,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将开启3.0时代。

1. 三星VS苹果

记者在近日举行的Samsung Pay上海公开测试说明会上获悉,作为三星旗下的一款手机支付应用,Samsung Pay去年下半年先后在韩国、美国上线。6个月的时间,在两国的注册用户已达500万,交易额超过5亿美元。

2015年12月,中国银联与三星电子宣布达成Samsung Pay合作,将为中国大陆地区的银联卡持卡人在最新三星移动设备上提供Samsung Pay服务。自今年2月下旬开始,Samsung Pay开始在国内逐步展开公开测试。目前,该技术支持的银行卡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信用卡、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借记卡、广发银行信用卡、中信银行借记卡/信用卡、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以及平安银行信用卡。

记者在体验三星智付的过程中感受到三大特点,首先,Samsung Pay不需连接互联网,因为它是通过三星手机内置的NFC(进场通信)、MST(磁信号安全传输)来与POS机实现非接通信,这大大提高其使用范围;二是安全性高,三星智付依靠指纹认证、支付标记及三星独有的KNOX技术来确保安全。如果手机丢失,指纹或数字密码会保护三星智付的安全;三是使用便捷,无论锁屏、黑屏或主屏幕,消费者都可以从Home键由下方向上滑动,调出银行卡,然后通过指纹认证,验证成功后即进入支付状态。

上个月,苹果公司的Apple Pay移动支付服务也宣布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目前,在i-Phone6以上型号的手机、Watch和iPad上加载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或信用卡,就能轻松体验Pay线下商户和线上App消费。目前,国内已有近20家主要商业银行支持此项服务,除首批已开通服务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贷)、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借)、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之外,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广州银行也将于近期开通上线。

除此之外,以快钱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成了Apple Pay首批支持机构。记者发现,快钱超智能POS已实现支付全开放。今后,果粉们通过快钱超智能POS便能使用Apple Pay进行任何维度的支付消费,包括购物、吃饭、看电影、购房等。

对比Samsung Pay与Apple Pay的不同处,记者注意到,由于苹果系统与三星基于的安卓系统的差异,三星智付还加入了其独有的安全解决方案KNOX,对手机本身及三星智付的应用提供保护。三星智付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KNOX系统能依靠软硬件检测手机是否被Root(破解)。一旦被破解,手机将无法启动或重新安装三星智付,从而保障支付安全。假设手机不小心遗失,在别人破解指纹或备用密码之前,用户还有充足时间通过官网上的“查找我的手机”功能,远程锁定或擦除三星智付,最大程度保证用户隐私。

同时,三星智付支持MST和NFC两种技术,相较于Apple Pay只能在支持NFC“银联闪付”的POS机上使用,三星智付几乎可以在所有包括闪付和非闪付的POS机上使用。而目前国内支持闪付的POS机只占总数的1/3,这使得三星智付在适用度具备明显优势。“在目前为止全球范围银联POS机的测试中,交易失败的案例极少,主要是由于POS机硬件上的一些问题造成的。”三星智付相关负责人透露,三星智付未来还将加入公交卡等实用功能。

另外,此前Apple Pay正式入华时,外界普遍关注的是苹果在银联、银行主导的线下支付分账体系中的具体分账比例。有未经苹果证实的消息称,苹果将按照0.15%的分账标准收取手续费用。三星方面则透露,自身并不参与和移动支付相关的收益分成。推出Samsung Pay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提升用户黏性,巩固手机市场份额,同时能吸引更多新用户。

2. 用户习惯培养非一蹴而就

随着苹果、三星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发力,业界认为,其不可避免地将对支付宝、财付通形成冲击,同时将大大有助于中国银联扩张移动支付市场。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这种内置的移动支付方式不仅可能带来额外收入,还可以增加苹果或三星手机的用户黏性和品牌忠诚度。

来谊金融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侯海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线下支付应用中,Apple Pay使用近场支付方式;微信、支付宝均是扫码方式。在用户体验上,Apple Pay让用户感受更方便。同时,安全性基于本身的安全单元SE+TouchID的指纹验证;微信、支付宝的安全是基于其账户的安全,也就是用户名、密码、短信验证等,相对而言Apple Pay等更为安全。不过,Apple Pay 目前支持iPhone6以后的手机和Apple Watch,微信、支付宝可支持各类的智能手机,在终端用户的覆盖度上,Apple Pay暂时还有局限。

谈及Apple Pay进入中国的市场前景及支付行业的未来格局,侯海坤表示,ApplePay在国内的推出,主打了安全性和隐私性两点,前者就是其基于安全模块SE+TouchID指纹认证的保护方式,后者就是其采用的Tok-enization(令牌化)技术,在支付流程中不传递银行卡信息和交易信息。这两项技术应该在未来可以获得更多应用市场,比如SE可以应用在众多智能穿戴设备上,SE内也可以负载支付、公交、校园卡等更多应用。

正因如此,侯海坤预测,未来商户的收款台上必然是各类手机pay、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并行排列的场景,但用户习惯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还需银联、银行做持续的市场推广。同时,Apple Pay的推广也必然带动其他各类智能穿戴支付设备的兴起,比如支付手环、支付手表等。从过往看,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线下推广上已积累丰富经验,Apple Pay的未来走势还有待观察。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东方电子支付责人陈虎东则认为,某种程度上,Apple Pay在当前这个时机进入中国是比较适宜的,因为前期BAT的补贴大战,间接让Apple Pay享受到培养起消费者移动支付习惯的红利,让国内消费者重黏在移动支付这个时代趋势上。不过,中国的近场支付份额较小,相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扫码支付,Apple Pay进入中国只能是完善中国的支付模式,并不具有颠覆扫码支付的能力,毕竟前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移动支付大战中,近场支付也是包含在内的。所以,Apple Pay进入中国,只能是让中国的近场支付份额提升,其结果是使中国的第三方支付生态更加完善。

“对银行来说,选择和Apple Pay合作是发力移动支付的强力武器,近场支付也有望取代传统的刷卡交易,有利改善NFC支付的弱势局面,对银行和Apple Pay都是一个机会。”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也表示,国内移动支付格局已经形成,在支付商业链上,腾讯、支付宝都相当成熟,用户习惯已经形成。线上市场已经饱和,Apple Pay很难再从这两巨头中抢到更多甜头。但从移动支付的不同交易方式看,阿里、腾讯占据的市场以线上为主,线下就会成为争夺焦点。

但事实上,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推出支付服务的潜在经济利益不容忽视。近年来,国内移动支付规模爆发式增长。易观智库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6.4万亿元,首次超过PC端支付,较2014年增长一倍。其中,支付宝以72.9%的份额居首,财付通以17.4%居次。

另据调研机构InternetRetailer的数据显示,Apple Pay上线头两天的总体绑卡量为300万张,由此也激发了华为、小米等国内手机厂商投入移动支付竞争的热情。而随着NFC市场被激活,业内人士指出,包括芯片厂商及NFC软件开发企业等产业链相关企业都将受益。由此,NFC支付涉及到一条包括商户、收单环境、NFC发行方、手机厂商、运营商、银行、技术提供方等在内的复杂产业链,如何协调好各方关系实现共赢,是国内推动NFC支付的重要因素。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