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自2012年开始逐渐兴起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支付发展速度,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普及程度持续走高,甚至有完全取代传统银行卡支付地位的倾向。各种商业模式:餐饮、服装旅游、网络交易等等,刷卡支付已经从除现金支付外的最普遍的支付方式开始慢慢退居二线,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支付方式已经渗入到支付的各个领域中。拿杭州市为例,一位游客的消费路径为:火车站-旅游景点礼品店-餐饮-城市购物商圈-火车站。而除了大型购物商场外,车站、礼品店、餐饮等大部分已不能使用刷卡的支付方式,只能使用现金支付和支付宝或微信支付。

电子支付已大面积渗入

今年的三月份我去杭州旅游,本以为不需要带太多现金,刷卡就能解决需要。但无论是在火车站购买食品、西湖旁的礼品店消费、还是知味观吃饭,都碰到了不能刷卡,只能现金或电子支付的情况。问起原因竞是银行卡消费会扣除商家一定金额的手续费,而电子支付没有。结果几天下来我竞没有刷卡消费一次,现金自然会不够,好在作为年轻人支付宝、微信等支付使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这才没有造成"钱没带够"的窘迫。

当然,作为一名正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相关方向的货币经济的学者,杭州之行引发了我极大的感触和思考。当然,这种现象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个城市,北京、天津、济南等我最近生活的城市,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2015年夏季在北京金融街实习时,我已强烈感受到了电子支付的来势汹汹。"微信支付随机立减金额"、"支付宝支付送消费券"等等各种优惠,吸引了一大群青年消费者使用,方便支付的同时享受优惠,令电子支付方式迅速普及起来,小额支付没有了刷卡消费的输密码-签名-存单据-收卡等繁琐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拿出手机,扫一扫,搞定,下次消费补贴。于是小伙伴们奔走相告着便利,时尚新颖的支付方式传开了。

取代的是小额支付

当然,消费金额数目较大时,人们还是习惯于刷卡的。在人们的印象中,刷卡已经默认是一种安全的现金携带方式,是银行间转账的信用支付行为。数目大的金额使用电子支付好像并不安全。但是以电子支付这种迅速的发展势头来看,人们的观念也已经开始慢慢转变,电子支付的方式也为一大部分群体喜爱和接受。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初,某某宝等的高存储日利息已经吸引了一大批资金从银行账户转出,转入非银行金融账户。这已经削减了传统银行业的存款手续费、存贷利差等收益模式。某某贷等比传统银行更低的贷款利率又吸引了一大部分人群选择了非银行贷款,这又削减了传统银行业赚钱贷款利息的那一部分。现在,电子支付的方式如此迅速地把银行卡支付的一大部分挤出了支付市场,银行向商家收取刷卡手续费也被取代了。

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将何去何从?

依鄙人拙见,电子支付是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大的浪潮和趋势。除了中国的Alipay等,美国的Paypal,肯尼亚M-pesa等的发展态势也同样令人瞩目,全球范围内都兴起了电子支付革命。此时,如果银行业选择反挤压、强势竞争的方式,不仅可能见效不大,还会损将折兵。其实仔细发现,不管是支付宝、微信支付,其背后交易的系统仍然是离不开银行账户的,这些电子支付账户是与银行卡账户一一对应的,支付终端虽然变成了电子支付,但货币的账户路径还是银行卡-终端-银行卡-提取。支付宝余额、微信钱包里的钱想要提取出来,还是要依靠银行账户。虽然不能排除出现支付宝卡,微信卡,支付宝pos机,微信pos机等出现,但在一段时间内,取消消费者的安全顾虑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另外,定位客户群体也很重要,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属于科技保守型,甚至坚持不用电子科技涉及资金交易。老年人的传统观念也不会太快接受互联网金融。既然当前更多的信用支持在银行,那么银行研发属于自己的电子支付科技也是刻不容缓。合作好互联网金融、定位客户群体、研发电子科技,也许是未来的正确路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