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5年下半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而在众多研究公司中,R3 最吸引金融从业者的目光,因为它背后是花旗、摩根、富国、渣打、巴克莱、瑞穗这些大型银行(金融集团),换句话说,除了国内的银行外,世界排名前40的银行基本都参与其中了。2016年初,R3区块链已从理论模型走向应用实测,在两轮测试中,全球共有四大洲40家银行参加,这预示着区块链在银行领域的实际应用迈出具有里程碑式的一步。

一、区块链技术简介-以金融支付为例

2008年,区块链(Block Chain)的概念由中本聪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首次提出,是指以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借助数学算法集体生成一系列有序数据块,并由其构成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加密记账数据库技术,现在很多文章都在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里以金融领域的支付业务为例,通过传统模式与区块链模式对比,分析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及与现有模式的区别。图1是一个传统银行支付业务的数据交互示意图,当A行客户通过网点、网银、手机发生行内转帐交易时,信息传导到总部的数据中心,由其完成信息登记和资金划转,而客户的资金、账户等信息,都存在基于信任的A行核心系统服务器上。从A行视角看,这是一个典型的总分行中心化模式,A行核心系统的服务器就是中心节点。同理,当A行客户跨行转账到B行,则需要通过A行核心系统-央行系统-B行核心系统的信息传导路径,从整体流程看,央行成为交易的中心,这种中心化模式是目前全球金融交易的基本模式。

图1 基于信任的中心化数据交互模式

不同于传统的中心化的模式,区块链是一种典型的去中心化的模式。每个电脑主机都是一个平等的节点,系统中各个节点可以直接交互,没有中心节点概念,同时,任意两个节点的交易信息都向全网加密传播,所有节点都以加密区块存储方式、按时间序列单独记录系统全部交易信息,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模式。

图2 中心化模式与去中心化模式对比

具体分析,区块链技术具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去中心化,没有中心核心系统,没有一个中央的支付清算机构,节点间直接信息交互,任一节点损坏(或管制)不会影响全网运行,交易效率高,成本低,业务连续性大大提升。如希腊金融危机期间,监管当局一度将人均每日取款限额限制在60欧元,但在雅典街头的比特币取款机,由于采用了去中心化的模式,不受监管当局限制,居民可自由取款,不受限额约束。二是去信任化。不同于传统基于政府信用或法律法规强制的信任模式,而是借助开源算法,使得系统运作规则公开透明。在这种模式下,每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是无需互相信任,可以匿名,同时每笔交易都会被真实记录,以防止数据被控制和篡改,可以有效避免信任主体的违规行为。(比如,美国人民用区块链技术给三胖转账是可行的。)三是集体维护。支撑金融系统的交易,需要庞大的计算能力。从区块链本身看,单个机器计算能力可能不高,但通过分布式点对点模式,使得计算能力大大提升,如现在比特币挖矿机的整体计算能力,已超过全球top500大型服务器计算能力之和的9倍,这也是互联网“众筹、众包、合作、分享”精神的体现。四是安全数据库。单个节点可能会被暴力修改,但因为交易数据是分散到全网各个节点,单个节点的数据修改不被全网认可的。理论上分析,只要不是控制超过全系统50%以上的计算能力,数据是无法篡改的,而参与系统中的节点越多,计算能力越强,数据安全性越高。

二、R3公司是什么?

2015年9月,R3 CEV公司正式成立,核心职能是制定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开发的行业标准,以及探索实践用例,并建立银行业的区块链组织。它的CEO是David Rutter,此君曾在大名鼎鼎的电子结算巨头毅联汇业(ICAP)担任电子经纪业务CEO,是跨境清算与结算领域的专家。

截止2016年初,R3共有42家金融机构成为创始伙伴,具体名单如下:花旗银行,瑞士信贷,丹麦银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高盛、汇丰银行、荷兰ING银行,桑坦德银行、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西班牙BBVA银行,BMO金融集团,法国巴黎银行,纽约银行梅隆,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麦格理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摩根士丹利、澳大利亚国民银行,野村证券,北美信托,加拿大丰业银行,三井住友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兴业,SEB,多伦多道明银行、瑞银(UBS),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美国合众银行、富国银行和西太平洋银行。

三、R3现在探索的重点是什么?

据公开报道,R3在1月中旬和2月下旬,分别进行了两轮测试。 其中,第一轮测试在1月11日和1月15日进行,每天连续测试24小时,全球共有11家大型银行参与了这场测试,每一家银行都被连接到一个以Ethereum技术为基础的私人分布式分类账,由微软的云平台Azure中的VPN托管。

第二轮测试在2月的后两周进行,涵盖40家大型银行(金融机构),分别采用由五家区块链厂商和三家云计算提供商提供的分布式分类帐系统测试,主要测试各家分布式分类帐系统执行智能化指令的性能,即当满足预先存在的条件时自动执行协议,无需人为系统自动完成交易。

根据报道,测试的具体业务包括电子交易、商业票据签发和票据赎回。其中,五家区块链技术提供企业分别是Chain, Ethereum, Eris Industries, IBM和Intel,各大银行主要对比5家技术在执行智能合约的优缺点。而三家云基础平台分别是Microsoft Azure, IBM Cloud 和 Amazon AWS三大平台,主要对比三大平台的性能。可以说,这轮测试是区块链技术银行账目系统第一次在多家机构中以严谨、科学的方式平行运行,同时,该测试可以帮助各公司首席信息官在采纳区块链技术时,对各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有更深入的了解。

由于目前对于内测情况尚处于保密状态,但从各方报道和评论来开,个人推断,目前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一种分布云式、智能的半中心化模式。现在阿里的模式某种意义就是分布云,智能化就是数字合约的逻辑自适应和自传达,半中心化更多的是考虑到传统银行的利益格局。

四、未来R3率先突破点可能会在国际支付与清算领域

从方向上看,全球银行业对区块链技术的初期关注点,主要集中于支付领域。目前,国内的支付关键系统,包括央行大小额系统、各银行自身核心系统、银联系统等,是一种典型中心化的模式,而跨行交易手续费较高,大额交易时间长,某个系统关闭或者出错,会导致交易无法实现。跨境支付更是需要借助swift等在各个银行、代理行之间进行交互,节点多、流程长、效率低、成本高,易出错。但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使用分布式核算,而非由第三方中心管理,所有交易都实时记录在类似于全球共享的电子表格平台上(数据通过加密无法破译和篡改),只要不全球断网断电,每一用户都能凭密码查询交易状态,资金实时清算,效率大大提升。

同样,与传统国际支付模式相比,采用应用区块链技术实时清算支付,额度不受限制,可实现秒级到账,且手续费极低,这正是区块链技术大量吸引国际银行业参与其中的关键。本质上,各家商业银行希望利用区块链技术,在解决互信的基础上,构建扁平化的全球一体化清算体系,突破现有的系统间割裂的现状,以及额度等监管限制,降低成本。

要知道,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一旦R3“创世块”定型并运转起来,将会对现有银行跨境支付体系产生颠覆式冲击和影响,阿发狗都拼掉了李世石了,国内银行业也应该抓紧了!

本文为中国农业银行/清华大学博士后、农行互联网金融办王硕(微信号:wangshuothu)科研随笔,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转载务请注明。

参考文献:

1、R3 CEV com 网站内容

2、王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创新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2016

3、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新星出版社,2015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