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放开,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各类主体不断参与,金融市场对金融风险防范的需求也日益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国征信行业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始起步。从最早1988年,我国第一家独立于银行系统的社会专业信用评级机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成立,到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市进行个人征信试点,再到2002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实现全国联网……经过一系列底层数据系统的搭建和完善,央行征信中心与2006年正式成立,并对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过二十余年的时间和发展,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导的社会征信体系。实践证明,这套征信体系有效提高了金融系统的运行效率,并提高了信贷的质量。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各类垂直领域和细分行业开始出现定制化的征信需求,现有征信体系中数据源单一、共享程度低等等缺点也开始暴露。最明显的就是最近频频发生的P2P跑路事件。过去的2015年,可谓是P2P行业的多事之秋,以700多亿集资规模的E租宝跑路事件为代表,每隔几天就会有卷款跑路,停业倒闭的新闻,令人唏嘘不已。这将催化中国企业征信体系的尽快确立,为市场实行企业监管以及保证投资人合法权益提供有效参考。

除此之外,个人征信市场也亟需完成数据积累,建立完善可靠的信用系统,其迫切性主要表现在信贷行业的裂变式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中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通过调整改革需求结构,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

据艾瑞咨询调查:近年来,中国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多年保持20%的增速。2014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已经达到15.4万亿,同比增长18.4%。艾瑞咨询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将依然保持20%增长率的势头,截至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将突破37万亿元。与此同时,信贷业的急速发展也带来了行业坏账率的居高不下,在这些问题平台中,很大部分是由于坏账过多导致流动性危机,最终拖垮平台。

征信行业,数据为王。然而“数据孤岛”、数据标准不统一、采集困难等等问题已经渐渐引起行业关注,演变为钳制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去年1月,央行下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期6个月。此后,百度、京东金融、算话征信等机构也向央行提交了第二批个人征信牌照申请。然而,目前具体政策并未落地,个人征信牌照也未发放,征信市场还是央行一家独大的格局。

强烈的市场需求,不足的市场供给,已经迅速点燃征信行业。然而,如何一步步建立高质量、全方位的信用体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