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驾驭潜能——亚太网络替代金融基准报告”(《Harnessing Potential—THE ASIA PACIFIC ALTERNATIVE FINANCE BENCHMARKING REPORT》,以下简称报告)由剑桥大学、悉尼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研究发布,该报告发布的合作单位还包括KPMG、ACCA和CME GROUP FOUNDATION。替代性金融指的是区别于传统银行和资本市场的渠道和产品,有代表性的替代金融活动如众筹、P2P和第三方支付,产品包括比特币、中小企业债券、社会影响力债券、社区股份、私人配售等等。替代性金融借助科技实现了非居间化,从而缩减了交易成本和提高了市场效率。报告所指的替代金融不包括P2P保险、在线货币市场基金和第三方支付,替代性金融平台样本规模为503,来自亚太1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76家平台位于中国大陆。

据报告捕捉到的约70%的市场信息显示,2015年亚太地区替代性金融市场较上一年度增长约323%,规模达1028亿美元。其中,中国替代性金融市场交易额居全球首位,达1017亿美元,较2013年刚起步时飞速增长了328%,占亚太替代性金融市场交易总量的99%。

中国大陆替代性金融市场巨大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拥有最大的在线零售和电子商务市场;第二,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总量和社交媒体活跃度均位列世界首位,智能手机渗透率和M2M通信也都位于全球领先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发展替代性金融市场的先决条件;第三,中国有关监管不完善,为市场的“野蛮生长”提供了机会;第四,中国替代性金融市场有一些实例强劲的大机构,如阿里巴巴、京东、平安等,有效拉动了整个市场的发展。

图1:2013-2015中国替代性金融市场成交额

另一方面,从单位资本成交量的角度,中国替代性金融市场单位资本成交额为74.54美元,随后分别是新西兰(59.37美元)、澳大利亚(14.83美元)、新加坡(7.27美元)、日本(2.83美元)和香港(1.28美元)。

图2:2013-2015年中国以外的亚太地区替代性金融市场成交量

表1:亚太替代性金融市场交易额结构 (单位:百万美元)

亚太替代性金融市场各部门的成交额如表1所示,其中,P2P成交额在各部门中位居首位。P2P消费贷款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均占很大比重,这得益于参与P2P业务的机构的增长和投资人数量的增加。这些增长在提高平台对借款人覆盖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平台的运营更加复杂化。

参考资料:《Harnessing Potential—THE ASIA PACIFIC ALTERNATIVE FINANCE BENCHMARKING REPORT》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