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据报道,年初以来,大量资金争先配置信用债,更有许多农商行、城商行的资金正从信贷市场流入债券市场,机构对短久期、中高评级信用债需求旺盛,一些AA+级以下的中低等债券也变得十分紧俏。

在“资产荒”背景下,资金争相配置债券本无可厚非,但让笔者大为遗憾的是银行资金也开始从信贷市场流入债券市场。唉!银行“不务正业”,真的是实体经济的悲哀!

早在去年末,笔者查阅各家上市银行的三季报业绩时,发现银行业整体盈利增速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南京银行等几家小银行业绩却异常亮眼。仔细一看,原来是该行2015年配置了大量的债券。当时,笔者曾在同学群里感慨少数银行的“不务正业”会在2016年引发行业效仿,导致银行资金从信贷领域流入债券市场。

当时一位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反驳说,买债也是支持实体经济,有何不可,怎么能叫不务正业呢。在笔者看来,债券的发行主体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资质水平相对较好,不缺资金;银行将本应投放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买入债券,去给大型企业锦上添花,不是“不务正业”又是什么呢。

因为债券的利率要低于贷款1-2个百分点,近年来,资质好的大型企业纷纷融资脱媒,逐步减少向银行贷款而是转为发行债券。面对大型企业的脱媒,银行大力推行客户结构下沉策略,将更多的信贷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大大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然而,自2014年以来,实体经济风险开始暴露,银行贷款不良率持续上升,银行内部面临优质项目荒,基层机构为不良的飙升忙的焦头烂额,更是存在着普遍的“慎贷”情绪。此时,一些“聪明”的银行通过大力配置债券为资金找到了出路,在“刚性兑付”的环境下,银行购买债券可以赚取稳定的利差,真是一笔好买卖。相比之下,另外一些没那么“聪明”的银行,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首先要计提1%的一般准备金,再考虑到2-3%的平均不良率,放贷简直无利可图嘛,一个控制不好就是贷一笔、亏一笔,利润增速不大幅下降才怪。

所以,笔者当时才会断言,2016年银行业会基于“理性选择”,加大对债券的配置力度,但是,都去给大企业锦上添花,需要信贷资金支持的中小微企业怎么办?

至少在现阶段,银行仍然是信用风险管控水平最高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而言,也是资金成本最便宜的渠道。若银行都担心信用风险不去放贷,这些企业去向风控水平没有那么强的金融机构融资,就不得不承受更高的利率,甚至根本融不到资。

对一个健康、可持续的金融体系而言,各类金融机构最好各司其职,银行吃的就是“信用风险”这碗饭,非要去吃“无风险”利差,于银行个体而言可以得到短暂的实惠,但打乱了金融体系内的资源配置秩序,长期看,对经济、对金融市场都非好事!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