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最近几年,围绕着新兴的数字经济,出现了大量的名词。有“零工经济”、“共享经济”等名称,也有“按需”、“平台”、“网络化”、“点对点”经济的概念。

然而没有一个适用于Uber。

也许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新词,“Uber经济”。

毕竟,在所谓的零工经济中,Uber占据了总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这一数据出自极富影响力的美国劳动经济学家Lawrence Katz与Alan Krueger即将发布的研究成果。

在其核心研究成果的预览中,他们将Uber称作“零工的典型雇主”。他们引用了谷歌趋势的数据,数据显示“Uber”一词的搜索量是其他零工概念公司(如Lyft、TaskRabbit、Handy与Instacart)搜索量之和的二倍。

这一数据看起来很大。但在总体上,Katz与Krueger估计所有这些从事在线零工的人,只占全部美国劳动力的0.5%。这一估计与之前对美国从事零工领域的人员数量的估计基本一致。麦肯锡在2015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示,这些工人在全部美国工作年龄人口中仅占不到1%。另外一个今年早些时间由摩根大通进行的研究发现,在任何一个月中,只有0.4%的成年人通过从事类似的零工挣钱。

上述数据揭示了规模较小但在持续增长的就业对Uber等类似服务的影响,但这种数据只是更大范围数据收集的初期尝试,这些数据收集正是在关注近期发展迅猛的相关经济部门。

类似的数据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正不断地被要求修改法律与规章,来努力适应Uber等流行的新服务。去年,22各州通过了保护和规范专车服务的法律,这对Uber来说是一系列的胜利。争论甚至蔓延到了华盛顿,那里的政治家正在考虑如何修改古旧的劳动政策,使之适应类似的零工服务。基于最新的研究结果,“使之适应类似的零工服务”不如说成“使之适应Uber”。Uber很强大,但是用它来命名一个新经济模式时代的到来,恐怕还为时尚早。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