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几天的P2P行业可谓是热闹非凡。先是3月2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上海挂牌成立,引发各界热议。对于现阶段正面临政策强压及身处舆情危机中的P2P行业来说,首个国字号协会的诞生对整个行业的合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随后,3月26日播出的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再度聚焦P2P行业,节目对这种基于互联网提供借贷信息撮合服务的新型业态予以了肯定,但同时也指出了P2P行业难以根绝的发展乱象及投资风险,并强调P2P本质不坏,是缺少他律与自律才造成了今天的混乱局面。

自律缺失致P2P行业乱象不断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P2P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已达13652亿元。然而,一路高更猛进背后不断爆发的风险事件也让整个P2P行业蒙受阴影。截至2015年2月,国内P2P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3944家,累计问题平台数量为1425家,问题平台占比超过36%。由此可见,随着P2P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大,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对于驶入发展新车道的P2P行业而言,现阶段的发展诉求不能再像前几年那样只一味追求扩张了,反而应当放缓脚步,重新审视行业乱象,借助外部和内部手段建立新秩序,推进行业规范化。

P2P行业的风险事件之所以层出不穷,主要还是因为行业普遍缺乏外部约束手段及内部自律意识。

首先,行业长期缺少管制,从业者违约成本极低,由此便催生了重重乱象。监管真空引发的P2P行业乱象,事实上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原因,即严重信息壁垒导致的信息极度不对称,给了不良分子生存空间。从P2P平台是为投融双方提供借贷信息服务的中介平台这一定位来说,充分的信息披露应该是P2P平台的基础配置。此前银监会在《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了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应当充分履行对投资人进行信息披露的责任。据融360调查显示,P2P平台借款项目信息披露的不完整率高达90%,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平台能在投资人眼皮底下轻易干着假标、自融的勾当了。

其次,个体缺乏自律意识,道德风险难以获得有效监控,抬高了问题平台的发生率。整体而言,P2P行业的道德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自融风险,即平台有意引导投资人资金流向关联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的问题平台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平台都不同程度地涉嫌自融,因此自融也被业内称作是P2P平台的头号杀手。以2015年为例,仅是年初就有上咸bank、里外贷和盛融在线三家老牌平台相继被爆自融,涉案总额超15亿元。二是诈骗风险,即平台的初衷就是短期诈骗,快速圈钱走人。有数据显示,在已知的跑路平台中,有70%以上的平台都是在运营3个月以内爆发风险的,这也表明了这部分平台就是为诈骗而生的,仅通过初上线发布高息产品、举办大额让利活动来吸引资金,运营模式难以为继,稍有风吹草动便只能一跑了之。

P2P行业或迎来新一轮自律潮

事实上,自P2P行业第一次出现跑路潮以来,业内就已经开始意识到行业自律的重要性,有关自律的呼声也是甚嚣尘上。然而,自律的口号喊得虽然响,具有实质意义的自律行动却鲜少见到成效。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监管细则还没到位,行业既没有严格的法律管制,也缺少立场公允的监督者,仅凭民间组织很难从根本上防范从业者道德风险。其次是没有官方组织牵头制定公约,诸如如何评定平台的自律程度、如何对充分自律的平台进行激励、如何惩戒缺乏自律精神的平台等等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长此以往平台对自律活动的响应也就没了积极性。最后是民间自律协会鱼目混杂,尤其是某些打着自律旗号行圈钱之事的野鸡协会,这类组织的横行严重阻碍了行业的自律进程。

基于上述现状,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识到监管与自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无监管的自律难成气候,无自律的监管不成体系。如今P2P行业终于迎来了拥有国字号背景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再加上此前多份监管文件开路,或能再度唤起P2P行业的自律意识,而在这一股自律浪潮的推动下,P2P平台先前的发展标准也将得到重塑。

第一,信息披露制度更加深入化、全面化。过去我们对P2P平台的信息披露要求主要集中在平台信息、借款方及合作机构三者上。首先,平台信息主要指平台基本概况和经营状况,前者包括相关从业许可证照、专业能力证照、定期财务报告、公司概况、重大事项(例如股东变更、资本变动)等;后者包括平台业务总量、贷款种类、借款人区域分布、借款集中度情况、项目逾期率/坏账率等。其次,借款人和借款项目,应当包括借款人资质、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资金用途及具体去向等。最后,合作机构主要包括提供资产渠道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等第三方机构以及提供资金托管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传统金融机构等。

但根据监管思路,再参考此前发布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初稿)的要求,今后P2P行业的信息披露应该不会只局限在上述三个方面,平台除了每天应更新至少21项平台运营信息之外,还必须对线上项目就增信措施、项目风险提示、逾期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详细披露,即在信息透明的基础上做到风控透明。笔者留意到,业内除了拍拍贷、陆金所、红岭创投等大体量平台早早就强调风控透明之外,如今在监管的引导下不少中小平台也开始试水风控透明化,例如早些时候北京平台熊猫金服提出的裸体风控概念、近期广州平台新联在线推出的风控考察团等。不管是裸体风控,还是风控考察团,无一不说明了P2P平台正在重拾自律意识。以实地风控考察为例,平台主动邀请投资人实地考察项目、协助投资人了解风控实况、引导投资人参与风控流程,一方面是为了强化第三方监督角色,加强平台自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展平台信息披露制度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资产端更加稳定化、保守化。鉴于P2P行业的互联网特性,从业者总是过度迷恋互联网式的创新,反而忽略了P2P的金融本质。尤其是近两年来,行业竞争强度加大,P2P平台为了发展不仅是卯足了全力,杀红眼的时候甚至还忽视了法律边界。一方面,P2P平台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过度迎合投资人。投资人喜欢短期标、小额标,平台便罔顾流动性风险进行拆标;投资人偏爱高流动性,平台便顶着资金池的罪名设计活期理财产品。另一方面,P2P平台为了追求营销噱头,冒然创新资产,此前被取缔的股票配资、首付贷,还有骇人听闻的针对大学生人流的安流宝等。

如今在全面监管与自律的呼声中,过去的资产端打法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今形势了,高度自律、严守底线、不为简单利益驱动的平台才是能够长久生存的平台。事实上,虽然监管未见细则,但政策介入已经初见成效,通过观察现阶段的P2P平台动向,我们不难发现P2P行业在监管的推动下,已经不同程度地强化了自律意识,例如供应链金融、P2G项目等细分业务模式近期开始走红,是P2P平台正在摒弃某些可能踩到红线的资产领域,转向安全性更高的资产渠道的重要体现;早些时候点融网、新联在线、宜信、陆金所等平台推动的海外热潮,成功地将海外资产概念引入国内P2P行业,既是为国内P2P行业资产端发展指了明路,也是平台倒逼自我转型、寻求合规化优质资产的表现,充分说明了行业正在积极谋求高度自律、合规创新、规范发展。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