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鸣金网微博最近出了个针对P2P行业的段子——“我以为我们平台只是收益率比别人低,但是没想到坏账率还比别人高!”“我说我们平台经营平稳,从未出事,但其实我们压根没有成交量!”“看到行业乱象,我希望监管出台好好遏制;监管出台后,我发现我们才是不符合要求的那一个!”好笑之余,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小P2P平台的无奈。

在上一阶段的流量竞争角逐中,中小平台大多烧钱获客,吸引了一堆羊毛党,效果不得而知。进入资产为王的时代,各家平台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夺,恨不得把优质资产端全都占为己有,更拿出了各式各样的营销秘笈:卖学历,包装自家大boss;卖颜值,把员工捧成网红;卖情怀,大写特写创业团队的心路历程;卖厨艺,不会运营的CEO不是好厨师;卖技术,大数据风控常挂嘴边。

现象

盲人摸象式的风控:仅看表象的算命术

说到风控,行内人都知道没那么简单。搭建一个大数据信贷风控系统,不仅涉及大数据的采集,还涉及专业的数学建模分析。大数据的采集与数学建模分析对比,前者比较没难度,本质就是搜集用户的cookies,在垃圾堆中掘金。而且大数据收集更注重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如互联网行业巨头阿里的电商大数据,通过采集阿里巴巴、淘宝、天猫、支付宝等用户的大量电商交易以及支付数据作为最基本的数据原料,辅以电商卖家提供的销售数据、银行流水、水电缴纳等信息,从而建立一个封闭系统的信用评级和风控模型。

但是对于P2P行业而言,这个封闭的征信系统并不存在。平台目前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好好表现,争取挤进央行的企业征信机构名单,与央行共享一套较完备的征信系统。否则就只能选择第二条路,贡献自家数据给一个中间征信机构,与行业内其他平台抱团共享信息,以突破单一地域和数据源的局限。事实是,这两条路都不好走,第二条路甚至还没成形。

没有完整的征信系统,P2P平台采取的多是盲人摸象式的风控,仅能看表面,再根据经验揣测风险,有点像江湖郎中把脉,或者自称半仙的算命先生。而参考的数据,主要有信贷记录、违约记录、社交人际网络关系数据、生活圈的支付和交易信息、信用卡借记数据和消费数据等。国内只有几家有背景的平台拥有较好的数据源,如蚂蚁金服背靠阿里,挖掘淘宝商户数据;陆金所背靠平安集团,利用银行自有信用评价记录;宜人贷背靠宜信,共享线下信贷信用记录;新联在线背靠参股的新加坡上市集团,结合机构落地风控和新联在线二次风控,在多维度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建模进行评级授信管理。其余做纯线上的P2P,在线上数据审核这一块到底是营销噱头,还是实力支撑,都要打个问号。

对策

风控考察要线上线下两手抓

风控的流程可以概括为三步:贷前、贷中、贷后。贷前涉及的即上面提到的线上数据审核,贷中涉及的就是信贷审批,很多平台引进了迪蒙的反欺诈系统过滤问题客户,但其实这个阶段还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以及行业知识和规则经验的积累,来执行严谨的反欺诈判断。

而一般的投资人平时最多只能在平台官网看风控报告,但问题是风控报告不是每家平台都会公布,即使有像红岭创投这样坦率晒出坏账率的平台,也不是每个投资人都能理解其风控报告中的描述。笔者观察发现,还有一部分平台通过线下采集数据转移到线上的方式来完善信用数据,不能否认,这种线下的实地考察看得见、摸得着,风控效果和说服力都让不少平台屡试不爽。更有新联在线等平台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风控考察团”等活动,让投资人参与到风控环节中。

贷后环节就不赘述了,但不代表它不重要。一旦平台的信贷业务出现逾期或外账,就需要催收,以保证总体的风控水平。重点是要随时监控,提前预警。催收也形成了自己的行业,像人人贷、拍拍贷这些大平台都把催收业务直接打包给了专业的催收公司。

总的来说,风控的每个环节都是紧紧相扣、不容忽视的,无论是线上的数据审核,还是线下的实地考察,都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风控考察团”这种活动的举办,也绝非虚设,它区别于业内平台自发成立的P2P投资人监督委员会,因为P2P投资人监督委员会的作用仅限于对P2P平台自身合规性和透明度的监督,而“风控考察团”一方面可以在项目真实性的披露方面起到极高的监督指导作用,倒逼平台远离风险不可控的不良资产,增加平台投资人信心,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投资者通过实地考察借款项目来确定项目真实性及具体资金流向,从而更直观地了解平台的运作模式,同时风控负责人面对面的专业讲解,也能有效提高投资人的项目甄别能力和投资水平。

展望

信用驱动市场经济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路在何方?

风控是互联网金融的根基,信用体系是风控的本质。所以归根到底,互联网金融要想持久发展,有赖于信用对市场经济的驱动。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还在加快构建中,大方向非常明确: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诚信”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下一步要探讨的,是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未来会走欧式,美式还是中国特色的道路?

现存比较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信用中介机构为主导的模式,第二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的模式。前者完全依靠市场经济的法则和信用管理行业的自我管理来运作,政府仅提供立法支持和监管信用监管体系的运转。信用中介机构在这种模式中享有绝对权力和影响力,运作的核心是经济利益。后者则依赖政府建立公共的征信机构,强制性地要求企业和个人向这些机构提供信用数据,并通过立法保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笔者的个人观点,中国正在尝试向欧式道路靠拢。因为市场经济在我国自实施伊始就与宏观调控形影不离。特别是内地的金融行业,监管层一直都在严抓,不像香港主张自由市场,政府的态度是“积极不干预”,在经济方面干预很少。尽管中国的内地市场近年来已经在逐步开放,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还会持续作用。因此,我们只能期待政府和央行早日牵头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加快信贷征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我国金融业信用体系建设,同时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