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回家吃饭”是一个基于地理定位、共享身边美食的O2O平台,致力于挖掘小区里的民间美食达人,以外卖配送、上门自取等多种方式,为忙碌的上班族提供安心可口的家常菜,解决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与富余生产力的对接问题。

目前,“回家吃饭”已完成B+轮融资,融资总额已达数亿人民币,团队人数逾500人。据其联合创始人谭婧的介绍,至今,“回家吃饭”平台注册用户已超百万,活跃用户达50%,市场已延伸至北上广深和杭州五座城市,之后打算拓展更多内地城市。目前,国内已有超过5万个家厨加入了“回家吃饭”,其中多为退休长者、主妇和烹饪爱好者。家厨在平台上线前,平台会对其进行审核,培训和饭菜试吃,与安全质量监管。而且,食客在手机上下载了“回家吃饭”APP后,食客所在地附近的“回家吃饭”的厨房会自动出现在界面上。食客可在界面上看到家厨的照片以及家厨的信息介绍。在北京,“回家吃饭”平台每日接单量超过5万。

这个模式和Uber接近,是共享经济在“吃”这个领域的实践。发掘那些爱好美食、擅长烹饪的民间达人,激活家庭厨房的闲置资源和劳动力、拉低行业的经营门槛、提高市场中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

Uber进入国内时曾引发了一阵热潮。Uber在大举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遭到了很多质疑,如新加坡仍不允许司机在没有持运营执照的情况下载客经营,因为这是黑车的温床。家厨平台同样受此类质疑和限制。尤其是在3·15曝光“饿了么”的食品安全问题之后,家厨更是站在风口浪尖。2016年3月16日,《北京市网络食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其中第十二条规定:网络食品经营者不得通过互联网销售散装熟食、无包装的散装食品。

主打“有你相伴,美味不晚”,“家与美食,怎可辜负”的美食共享经济立足于私人空间做长尾生意,但随之而来的是潜在的“黑色服务”。使用户有充分的安全感是基于共享经济的应用保持吸引力的核心。如果法律法规尚无法提供保障,平台一定要开发出一套可信的信任机制和惩罚机制。“回家吃饭”平台经过实地上门认证、卫生标准核查、专业服务培训和上门拍照试吃等发掘民间“美食家”。专业工作人员会对报名家厨进行统一培训,家厨须持有健康证方可开店。平台工作人员会上门认证,保证家庭厨房符合平台10级准入标准和卫生检验标准,并由公司安排试吃。

然而即使有严格的审核,问题依然不少。厨房端的不确定性很大,比如家庭厨房的配合程度、时间的稳定性以及菜的口味等。一般在家庭厨房用餐都必须要提前至少2个小时预定。目前许多用户选择家厨主要是健康饮食的需求,街边小摊和油腻的外卖越发不受信任。尽管“回家吃饭”称其优势在优质油米、健康食材、小锅烹制,家庭厨房在app上开店,除了家庭厨师持有健康证和进行简单培训等先验准入要求外,开店之后的家庭厨房运营几乎全凭自律。家庭厨房从原料采购、加工到制作尚缺乏标准流程和监管。一旦出现问题,用户可能很难维护自身权益。《北京市网络食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也是对共享经济灰色地带的监管探索。

当前,家厨O2O尚未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便遭受监管突袭。解决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与富余生产力的对接问题不仅是个性化创新的问题。好的创新向来走在政策之前,但专业的网络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问世是创新方式发展、规范的必经之路。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