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相较于欧美国家Fintech新兴市场的漫长发展历程,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似乎更为迅猛,路径也更为明晰。大型互联网企业向金融市场的主动出击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冲击进而倒逼其展开变革,反思多年来在垄断金融市场提供服务的不足之处并寻求自己的互联网道路;同时启示了一大批创新型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开展类金融业务。于是,互联网公司拓展金融领域、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新型创业科技公司的不断创新,共同形成了如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以竞争的姿态出现,又将以何种形式共处?
在目前国内市场来看,互联网金融领域传统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之间似乎竞争大于合作。一方面,各大互联网巨头全力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阿里通过蚂蚁金服构建金融帝国:在三大互联网巨头中,阿里巴巴是在金融布局道路上走的最快的一家,目前其业务已经涵盖了支付、小贷、保险 、担保、信托以及银行等多个领域,10年前,为了解决电商和客户之间的支付信任问题而设立的支付宝只是阿里的一个财务工具,而如今却俨然变成了阿里布局互联网金融生态的核心,成为阿里发展各个金融业务的入口。腾讯早在2014年7月下旬就获得了银监会的正式批文设立前海微众银行,成为国内第一家互联网银行,旗下的支付工具财付通,依托于微信、QQ的强大用户群,通过红包业务迅速获得大量客户。京东、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都在全力布局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为摆脱竞争压力和困境,除了开通网上服务之外,还纷纷开发自己的手机APP,甚至进军电商,和搅局者一较高下。例如,建设银行开通善融商务网上商城,作为建行旗下的交易平台;工商银行则开通了“融e购”电商平台。互联网企业的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态势同时为双方提供了发展和变革的动力,促进我国金融体系更加完善,受益者自然是广大用户群体,让用户能够有选择的享受到更加经济、便捷的服务。
然而竞争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机构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受制于行业监管环境,互联网企业在开展金融业务过程中不免业务受限,从长远来看,持牌经营才是其互联网金融之路的必然选择。而传统金融机构由于缺乏互联网基因,且长期以来在金融行业形成的审慎、严谨的经营理念和互联网的扁平化思维和管理模式不够合拍,从而导致其互联网之路受阻。而且面对互联网企业冲击及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传统银行机构本身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困难。根据最新公布的财报信息,国有大行的净利增速明显放缓,不良率和不良贷款额继续双升,净息差则进一步收窄,银行盈利能力备受考验。这或许启示我们,二者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展开合作,从而突破瓶颈,实现双赢发展。事实上,一些国外机构的做法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Facebook作为国际上最成功的社交平台之一,近期宣布将要和澳大利亚的几家银行进行合作,助力其完成手机银行化的过程,将利用其移动平台和用户规模帮助银行进行创新改造。试想,如果一家科技公司能够成为一个整合众多银行的超级平台,是不是也是一件很酷的事呢?
互联网公司的“搅局”冲破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垄断围墙,我国金融市场长期存在供需不平衡,金融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互联网公司进军金融领域正是指出银行的不足之处,对银行功能上形成补充。而同时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又是互联网企业进行创新的渠道载体,而且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一些业务的准入性牌照限制了互联网企业的进一步扩张。二者的共处之道除了竞争,或许应该更多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优势和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实现共赢局面。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