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文章引言:对于一个证券化融资服务从业者而言,左手资产,右手资金;只有孜孜不倦的定位风险与收益的Breakeven point,才能做到十指相扣,互利共赢。

继大数据征信之后,消费金融一下子站在了互联网金融的风口,成为各路资本竞相角逐的新领地。从银行到BAT、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巨头,都在紧锣密鼓的张罗着自己的消费金融圈子;严监管阴影之下的P2P平台,也绞尽脑汁利用平台优势,切入各种消费场景,刹那间,消金圈狼烟遍地,纷争四起。

正如斯宾塞·约翰逊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表达的那样,“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互联网行业的变化真可谓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如果你处变不惊, 还怀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想法,其实很难在消金圈混迹。2013年以来,消费金融快速成长,已然开启了四大转型模式:

· 场景全覆盖: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消费金融的应用场景已全面覆盖置房购车、医疗美容、教育亲子、电商购物、农产养殖等,信用贷款逐渐渗透大行业、微领域、利基场景。

左右资金,右手场景,做特定场景的消费金融(图片来自网络)

· 风控谋创新:

2015年的一拨大数据、反欺诈、个人征信等创业企业的快速崛起,为消费金融的风控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消费金融可以迅速渗透电商、校园、农村、医疗等传统银行触角无法快速有效延伸的领域。自2015年1月5日央行公布首批个人征信机构准备期名单以来,行业涌现出像前海征信、百融金服、集奥聚合、天创云征信、宜信致诚信用等一批优秀的大数据征信服务企业,有效填补了央行征信的空白,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消费金融的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推动了消费金融规模化的发展。

· 主体多元化:

既然是“香馍馍”,眼馋的就不在少数。目前包括银行、牌照系消费金融公司、电商消费分期平台、经营消费贷款的P2P平台、校园分期等各路垂直领域分期平台数以百计、不胜枚举,行业步入“群雄逐鹿,万物可期”的巅峰时代。

· 资产证券化:

“如果你有稳定的现金流,那么就将它证券化”,这是华尔街的名言,寓意了资产证券化的空间。作为21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资产证券化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消费金融的资产的小额分散性,奠定了消费信贷资产是天然的适合ABS的资产。也就是说“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想象空间非常广阔。

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分两块: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外部资金主要是银行授信、三方理财资金、机构资金等。消费金融资金最重要的特性是:资金的稳定性和资金的成本,证券化融资同时具备了这两点优势。目前分期乐、京东金融、中银消费都已经成功试水,尝到了ABS的甜头,也诱发了消金同行的无限遐想。

想归想,做归做。ABS毕竟是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门槛、流程、风险点等都不得不说,确实是一个金融技术活儿。消费金融企业驾驭资产证券化融资工具,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合规化、阳光化业务经营流程

消费金融是一个年轻的行业,除了银行系和电商巨头系的以外,多为创业型企业,企业主体评级不高,很难达到证券化产品交易市场对融资主体的要求。同时,创业初期的企业经营模式粗犷,多数业务模式处在灰色监管地带,有一定的政策风险。 另外,企业业务经营相关法律文件不够完善,合同权益机制相对不透明,这也为后期证券化操作尽职调查带来一定的挑战,甚至影响证券化产品的发行。

证券化融资对于成长中的消费金融企业来说,应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谋定而后动,证券化业务起源于基础资产的筛选,那么首先基础资产的产生过程必须是合规的,基础资产的真实性是经得起检验的,这两个要素直接影响了受托机构的对业务可行性的评判。所以消费金融企业要想在资金杠杆负荷满载之后,通过证券化实现融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合规经营,阳光信披。

建立健全贷前、贷后风控体系

证券化融资成本决定于入池基础资产的质量。因此要想降低未来证券化的成本,使得证券化融资相比银行、平台理财资金更有优势,消费金融公司在放贷之时,就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贷前、贷中、贷后风险管理体系。 具体来说:

贷前:通过科学的三方大数据反欺诈、个人征信查询服务,对借款人做360体检与筛查,有效规避欺诈风险、并合理优化放贷额度、放贷周期,定制放贷利率,最大化降低贷款的逾期率和不良率,为后期证券化融资打下扎实的基础资产铺垫。

贷后:对放贷资金进行监管,针对性的开发基于特定消费场景的信贷产品,实现专款专用;另外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随时掌握资金池现金流状况,把逾期风险、坏账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因为征信后的资产信息更具体、更可靠,评级就相对准确,就可以帮助企业在资本市场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融资。

掌握证券化融资流程,关键基础设施提早准备

“顶层架构”是一个我很喜欢的词。对于消费金融企业来说,融资渠道有很多,根据自身业务特色,差异化融资渠道是需要的。不建议企业“为了证券化而证券化”,既然牵一发动全身,那么在企业决定通过证券化工具走向资本市场融资时,就需要优先掌握证券化融资的流程,关键文件提早准备。“立项——尽职调查——基础资产池构建、评级——设立资管计划——制定发行说明配套文件——备案——募资、现金流管理——摊还”,一期完整的ABS发行会有这样几个核心环节。这其中涉及的配套文件及其复杂,企业经营资质、信用水平、历年财务数据、资产负债率、盈利情况、担保情况等都需要提早布局,结束创业企业粗犷经营的模式。后期发行ABS企业要不要开发现金流与专项资产管理系统等都是需要提前布局的。所谓顶层架构,其重要性与价值就在于此,它会大大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减少弯路、减少无用功。

在消费金融风起云涌的今天,场景与流量在很多企业战略布局的第一要位,这一点,无可厚非,毕竟只有钱贷出去了,才有利润可言;第二要位是风控,保证钱能够收回来;第三点才有可能考虑到布局资产证券化,对接资本市场低成本的机构资金,通过杠杆效应,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与经营利润。这三步缺一不可, 因此消费金融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的战略阶段,差异化定位自己的发展战略才是长久之计,而不是依葫芦画瓢,急于突破。 最后,白条的成功经验,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也是我们证券化融资服务从业者们所努力追求的。

(此案由刘军@魔都资证写于2016年4月12日,为三连载:开篇、技术篇、投资篇,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供大家学习交流。)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