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随着移动终端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流,互联网金融也在由1.0向2.0阶段演进,金融服务场景化已成大势所趋。能否提供足够丰富的场景、更有效地满足客户体验,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

所谓“金融服务场景化”,简而言之,就是将金融行为有温度地融入到老百姓的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去,让用户在不同的场景都能做到金融服务“触手可及”。场景化的金融服务,可以更方便地满足客户的碎片化需求,增加客户黏性,也更有可能创造出新的金融需求,拓展市场空间,由此产生的现金流也将更为可视,风险也将更为可控。

实际上,由于移动互联时代的获客成本、信息成本、销售成本以及推广成本等都快速下降甚至趋近于零,通过构筑场景,打造具有极致体验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获得用户的认可和口碑,进而实现网络零成本分享传播,已经成为企业的最优策略。可以说,移动互联时代,得场景者得天下。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是通过这些场景化的金融服务,逐渐在互联网金融2.0时代占据了优势。

比较而言,银行的反应要滞后许多,诸多传统的银行业务或产品正在被互联网上的新入口和场景所替代,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被后台化”的窘境。事实上,这反映的是从工业经济向互联网经济演进过程中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和经济模式之间的冲突。

移动互联时代对银行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技术层面,网络已经从人们获取信息的窗口变成了驱动生活的引擎,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要依托移动互联技术更深层次的契合人们的生活和需求。商业层面,由于个人力量的崛起,B2C主导的业务模式正在向C2B主导的业务模式演进,银行不再是要去的地方,而是随时可以享受到的服务。战略思维层面,跨界思维、平台思维和用户思维成为王道,金融服务需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互联网发展的思想精髓,融入自身的转型路径。

不少银行已经积极应战,有针对性地尝试场景延伸。比如招行一网通支付功能已经在滴滴出行APP出租车业务投入试运行;兴业推出了一款加载公交应用功能的移动金融支付手环;平安银行橙子银行与去哪儿网平台进行产品和服务对接,为去哪儿网用户提供余额理财、贷款业务、特色服务接入及联合推广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但同已经占据先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互联网巨头相比,这些零星的创新尚不足以改变格局。

当然,银行也不必过于悲观。毕竟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银行在产品研发、资源整合、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方面仍然具备核心能力,这是互联网巨头们所不具备的。而且,除了线上场景之外,银行还可以在其他场景构建方面有所突破,比如通过线下的社区银行建设更好的融入居民生活,通过推进供应链融资、交易银行等模式满足对公客户的场景化需求等。此外,随着消费金融时代的到来,银行在医疗消费、教育消费、汽车配套消费、旅游消费等方面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无论如何应战和布局,商业银行必须明确一点,就是在发挥传统金融服务优势的同时,必须超越思维定势的局限,更加注重客户体验,以自我颠覆的勇气重新审视已有的产品,针对用户生活中每一个需要金融服务的痛点,尽量多提供与用户生活流无缝连接、一气呵成的场景化金融服务。惟其如此,才能在互联网金融2.0时代的竞争中不落下风。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