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期,在经济降速换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内金融市场发生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变化。信贷有效需求不足与风险防控压力进一步增大,不良贷款持续攀升;金融脱媒日益明显,直接融资比重不断上升,存贷利差进一步收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蚕食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和客户基础。据对A股和H股统计,2015年18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91%,而2014年为7.39%,增速明显下降。

面对下行经济周期和利率市场化寒冬的考验,各大银行纷纷借助产品创新推动业务转型,如加大资产管理、投行业务、金融市场等轻资产的中间业务创新,积极服务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和企业走出去,着力拓展消费金融、养老金融等新兴业务,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概况起来,人民币国际化、投资银行与交易银行、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消费金融与养老金融、三农与绿色金融等业务领域,既是各行关注的焦点,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创新转型的重要方向。

一、“打猎”与“种田”并重,投资银行与交易银行双线发力

欧美银行业喜欢把公司金融业务分成两类,一类是以投行为代表“打猎”业务,另一类是以交易银行为代表的“种田”业务。从国内现状看,向上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大型、优质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向下夯实基础业务,服务企业的交易需求,大力发展交易银行业务,已成为近期对公创新转型的两大热点。

顺应直融趋势,大力发展投行业务。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及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外部压力的倒逼下,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从传统的投融资顾问、常年财务顾问等业务和产品,逐步向并购重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等与资本市场紧密相关的领域拓展。在并购领域,2015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总数量上升37%,交易总金额上升84%达到734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从市场上看,工行在国内同业中率先组建了重组并购专业团队,建立了业内领先的涵盖并购贷款、代理并购与投资业务、联合并购投资、并购债等产品体系,截至11月末,工行境内并购贷款余额已超过1800亿元,位列同业第一;招行将上市公司并购、国企改制、跨境收购作为三大并购方向,并通过境内外一体、股债式混合的创新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重点服务中概股回归。在股权融资领域,2016年4月,国务院启动投贷联动试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等十家银行获得牌照,再加上传统商业银行常用的夹层融资、股票收益权、定向增发等产品。未来,商业银行将全力打造“商行+投行”投贷一体化的业务模式,及“顾问+融资、境内+境外、本币+外币”的综合金融产品体系,服务公司业务投行化。

探索轻资产业务,全方位打造交易银行。相比投行业务,交易银行没有超高的利润,但它受经济周期性影响小,与客户黏合度高,属于轻资产业务的运营模式,是各大银行维系客户关系、获取低成本核心存款、提升持续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2015年年,招行将现金管理部与贸易融资部合并,成立交易银行部,以“跨银行现金管理平台(CBS)”和“跨境双向资金池”为基础,构建集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供应链融资和贸易融资为一体的组合产品库,通过资金归集、跨境划转、票据托管等,带来大批低成本的账户沉淀资金。从世界范围看,在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欧美银行不良持续攀升,投资银行业务几乎减半,但全球交易银行的收入却在同期增长了17%。在当前银行业不良持续攀升的背景下,交易银行作为银行低成本资金和稳定收入的重要增量来源,将有助于银行从资产持有型向资产交易型转型。

二、顺应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服务“一带一路”大局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据统计,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第六大国际银行间贷款货币和第七大国际储备货币,全球已有189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使用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和投资货币。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顺应政策导向服务企业“走出去”,已成为近期我国银行业创新的热点。

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内外联动服务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下,各大银行纷纷根据中国产能、资本的输出特点,加快沿线机构布局,并通过内外联动方式以项目融资、跨境并购、国际贸易、全球现金管理等方式服务大型企业“走出去”。截至2015年9月末,工行已在沿线17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在总行层面成立了“一带一路”领导小组,并先后促成锦江国际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万达集团收购瑞士盈方体育等一批重大项目。中行近期先后在捷克、老挝、缅甸等新设机构,并于2015年在境外市场成功发行全球首个 “一带一路”债券。建行制定了“立足东南亚、贯通中西亚、深耕细作欧洲、择优兼顾非洲”的“一带一路”发展策略,并构建了项目池和配套的产品库。农行将“一带一路”相关农业国际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投资合作等作为重点领域。各大银行已开始顺时应势,紧跟国家“一带一路”的号角和企业跨境贸易投资步伐,重点在东南亚、中东欧、南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合理布局机构,增强经营网络覆盖广度,逐步打造成真正的全球性银行。

围绕人民币清算行资格展开争夺。2015年,中行陆续获得赞比亚、匈牙利等地人民币清算行资格,以10个位居同业第一,在此带动下,前三季度,中行共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量4.2万亿元,清算量245.4万亿元,继续保持同业第一。工行在新加坡、卢森堡、卡塔尔、加拿大、泰国、阿根廷担任人民币清算行(6个),建行和交行各有3家和1家人民币清算行。农行在广西成立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心、东盟货币业务中心,并首家发布人民币对东盟货币相关指数,对东盟9个国家货币实现汇率挂牌。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经上线的背景下,各大银行仍不遗余力抢占人民币清算行资格,本质就是把握各个国家(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境外借款、双向资金池等业务发展先机,获取RQFII额度,跑马圈地。

三、消费金融与养老金融,两座待挖掘的金矿

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7500美元,消费取代投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消费金融业务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融需求大增,市场潜力无限。

利用大数据开展预授信,全力拓展线上消费金融。,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9.0万亿,同比增长23.3%,但除掉房贷,汽车、信用卡和一般消费金融占比不到银行信贷总资产占3%,整体规模明显偏小。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消费信贷模式人工成本高、效率低,商业银行及其控股的消费公司不愿介入。但转型压力和技术推动下,线上消费金融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消费金融市场硝烟四起,持续升温。6月,工行成立业内首家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全面发展“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全线上”的消费信贷业务, “工银逸贷”融资余额已达2000亿元,涵盖430万客户;建行推出“快贷”、平安银行推出“新一贷”,微众银行推出“微粒贷”。此外,包括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都已建立消费金融公司。利用网络新技术,探索低成本的在线消费信贷将成为银行系消费金融的发力点,而客户也将在电商消费信贷的便利性和银行消费信贷低成本间相机抉择。

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服务“银发经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融日益成为零售领域的新热点。2015年11月,建行在业内首家成立养老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100亿元,覆盖2.5万家中央和地方大型企业。12月,兴业银行推出国内首款金融养老信托产品—安愉信托,满足高端人士养老和财富传承双重需求。上海银行打造了50家养老金融专营支行,创设了 “养老无忧”(保证收益型)和融金养老专属(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并创新推出了老年客户专属的“美好生活卡”,老年客户即可畅享上海地区1500家门店的专属优惠,并借此撬动上海近40%的养老金存款和160万养老客户。我国庞大的老年居民受互联网金融影响小、忠诚度相对高、偏爱储蓄的特性,对商业银行维持负债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全面推动互联网金融战略,加快推进网点转型

如果说2014以前的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公司主攻,商业银行防守。那么,2015年以来,就是商业银行主动出击,全面转型的关键一年。特别是《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下发,官方首次明确互联网金融定义并为各种新业态正名,为银行开展新兴业务扫清合规障碍;同时,一系列平台风险事件的暴发,迫使新兴金融创新纳入监管范畴,在一定程度约束监管套利行为,利好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全面转型,新兴模式不断涌现。作为银行系互联网金融的领跑者,工行相继发布了E-ICBC 1.0和2.0战略,推出了“融e 购”电商、“融e 行”综合金融和“融e 联”即时通讯三大平台和网络融资中心。建行继续围绕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和网银三大渠道,力推线下业务线上化,目前其电子渠道替代率超过94%,并推出了如“快贷”等一系列新产品。中行主要围绕社区O2O和跨境支付两大重点领域,采用“众包”模式开展开放拓展式创新。农行推出了“E商管家”和“E农管家”等电商综合平台。交行设立互联网金融中心,打造线上“第二交行”。从实践来看,国内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思路有很多相同之处:即结合自身传统业务优势,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现金管理等电子渠道为起点,从零售和消费金融切入,向对公和产业互联网金融渗透;从支付和理财业务切入,向信贷和电商等多元服务渗透;从单一的个体分析和线下业务线上化,向建立起前端连接核心企业ERP系统、电商平台、外部信息源和在线供应链,后端打通行内资产负债和客户管理等系统,以客户为整体视角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综合网络金融服务平台转变。

优势互补,银行与互联网公司携手共赢。中信银行携手百度设立百信直销银行,邮储银行引入阿里、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富国、摩根大通等全球40余家银行联手投资区块链技术研究公司R3。可以说,传统金融与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融合已渐入佳境,通过股权等合作,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的各自核心优势,形成“金融+互联网”创新合力,已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个热门趋势。

民营银行破冰,物理网点转型迫在眉睫。年内,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五家民营银行已经开业,并推出了口碑贷、微粒贷等一系列在线产品,虽然近期央行新政有利于直销银行,但受制于远程开户、面签等监管政策约束,纯线上银行仍然是前路坎坷。此外,在客户向线上迁移过程中,物理网点的作用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工行连续两年减少境内物理网点数量,中行在减少网点数量的同时加大自助设备布设力度,2015年上半年新增自助设备就超过2014年全年。从重资产的物理网点经营模式,向轻资产的智能化网点+线上平台转变,增加全功能网点比重,发挥其在产品营销、客户体验、对公业务等领域的作用,将是网点转型的重要方向。

五、资本市场风起云涌,大资管时代来临

在备案制、注册制、试点规模扩容等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我国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而随着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和理财意识的觉醒,商业银行大资管时代已然来临。

政策利好频出,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2015年1月,1月4日,银监会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备案制;4月,央行注册制度改革推动资产证券化发行步入常态化;5月,国务院又确定了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在备案制、注册制、试点规模扩容等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快速发展。从市场规模看,2015年,全年共发行1386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总金额5930.39亿元,同比增长79%,市场存量为7178.89亿元,同比增长128%。从基础资产类型看,由过去的传统对公贷款向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公积金贷款多元化拓展。从产品结构看,国开行的“2015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首开次级档公开发行先河,而银行间市场发行的首单循环购买型ABS产品-“永盈2015年第一期消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推出,标志着循环结构设计有望得到更广泛应用,从而破解个贷类资产因金额小、周期短、早偿风险高带来的入池难题。在市场推动和监管导向下,我国资产证券化将步入爆发增长期,而信用债的风险暴露在一定程度上也将让市场和投资者回归理性。

理财产品增速放缓,开放式净值型将成为主流。2015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约为47.3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5%,相比2014年约50%的增长率已明显放缓。究其原因,一是纳入存款保险范畴的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了明显的替代作用;二是受监管部门对存款偏离度的考核影响,理财产品季末冲时点的角色弱化;三是利率市场化推进、资管牌照放开,各类新兴理财对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明显冲击。展望未来,收益较低的保本型预期收益产品将陆续退出市场,开放式净值型产品的占比将逐渐提升,最终成为市场主流。

六、践行五大理念,带动三农金融与绿色金融发展

随着国家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已成为银行业眼中的“香饽饽”,金融同业逐步加大城镇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放。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带动绿色金融创新活跃。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金融成为关注热点。农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中资金融机构首单绿色债券,也是亚洲发行体发行的首单人民币绿色债券,募集的10亿美元资金将用于环保相关的绿色项目。建行分析了雾霾治理的政策商机和市场机遇,下发了《雾霾经济营销指导意见》。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在总分行两个层面均设立环境金融专营部门,建立涵盖十项通用产品、七大特色产品、五类融资模式及七种解决方案的环境金融产品序列,业内领先。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提出,以及央行将大力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未来绿色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城镇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三农金融需求快速发展。在服务城镇化方面,国开行以城镇化和棚改为重点,推出了城建项目“打捆贷款”的“芜湖模式”、“大额融资、统借统还”的“天津模式”,银政联动棚改的“辽宁模式”等特色产品体系,2015年上半年共发放城镇化领域贷款7290亿元,占同期全部人民币贷款发放的68%。徽商银行联手桐城市政府、安徽中辰投资集团等共同设立9亿元的“徽银—桐城—中辰PPP城镇化基金”,以“股权+债权”的PPP项目融资模式开展探索。在创新担保方式方面,农行在广东、浙江等地区试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通过将部分流转土地的经营权作为抵押担保品,破解有效抵押物不足难题;同时,农行、邮储银行等还积极探索利用财政直补资金担保、政府贴息等方式,促进涉农小额贷款发展。在互联网金融创新方面,农行先后推出了银讯通、E农管家电商平台等一系列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从普惠支付、涉农电商、信息服务等多个维度开展创新;邮储银行推出移动智能终端,信贷员仅需一台智能终端(PAD),就可以在客户家中或田间地头完成现场调查、实地拍照、征信查询等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后台实时在线审批,实现当日申请、次日放款,效率大大提升。总之,顺应国家城镇化建设、农村产权改革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并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涉农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将是商业银行在三农与城镇化领域创新的重点。

结语

展望未来,在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和大类资产荒的背景下,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提升交易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能力,大力发展托管、资管等新兴业务和相对低风险的个贷类业务,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积极试水不良资产证券化等,都将是商业银行应关注的重点方向。

作者王硕(中国农业银行/清华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原文刊登于《清华金融评论》。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