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互联网金融向来有“大而全”与“小而美”之争,平台如何选择,各有各的道理。但依然不影响部分平台扩张的“野心”。有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网贷平台融资次数近15次,融资金额高达88亿元人民币,情况好于2015年、2014年同期水平。大平台占据规模优势,并积极布局,寻求跨界合作。反观“小而美”平台却“漫不经心”。在“规模”就是王道、“扩张”冲击眼球的时代,有人质疑:“小而美”平台要快还是要深?

2016年4月,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专项整治行动”。与此同时我国正常运营网贷平台数量已持续了五个月的“负增长”,这说明行业在悄然提升门槛。外面的人想进来要慎重,里面的人也开始寻求转型。

转型不奇怪,互联网金融本来就存在多种模式值得探索。但互联网金融发展始终不能以规模论英雄。

我国借贷市场足够大,通过规模或融资上几次头条,不能说明就能“赢家通吃”。未来互联网金融将会细分市场,根据不同业态本身特点,形成多种模式。中小型互金平台会依据目标市场,深挖某一个业务领域和优势产品。这样能显著降低风险,推进风控能力专业化。

其实伴随互金行业的突飞猛进,最初的野蛮式增长已慢慢演化为细分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少数具有远见的互金企业已抢先进入细分市场,业内初步涌现的专为环保、电商、教育、汽车等产业链上企业和个体提供融资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就是佐证。另外,监管层要求的“坚持小额分散”也在互联网金融“小而美”的概念中。

此外,业内须意识到,互联网金融领域里真正的快,不是“拔腿就跑、草草了事”,而是“选好跑鞋,看准方向,计算节拍,一气呵成”。有张有弛,你的成果可再现,才叫成功。与其求广,不如求精;开发多种理财产品,不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深耕细作。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