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日前,有消息称,中国亿万富豪陈天桥旗下盛大集团已收购了美国P2P贷款公司Lending Club的11.7%股份,有望成为其最大股东。受此消息刺激,LC股价一度大幅上涨逾14%。

中国没有退市机制,在投资人心中,地板价买入股权总是会在下一轮牛市中赚回来的,抄底思维盛行。从目前主流舆论来看,市场普遍认为盛大集团抄底LC,是一笔漂亮的投资,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洪言微语)看来,更多地恐怕也是简单地基于抄底思维。

不过,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毕竟不同,轻易抄底很可能血本无归,还是要就事论事。所以问题来了,盛大接手LC,究竟是捡便宜还是接盘侠?

前情回顾:LC犯了什么错

5月9日,LC被爆出一笔2200万美元的贷款存在问题,创始人兼CEO引咎辞职,引发市场轩然大波,并引来美国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

在国人看来,似乎不是多大个事,引发这么大的反响大概是美国监管比较严格。其实,真不是这样子的。

不是金额的问题,也不是违规的问题。事实上,自2006年创立以来,LC曾依赖监管套利(即钻监管政策的空子)超越竞争对手Prosper,坐稳行业老大的位置。P2P领域曾有一句名言“所有的金融创新都从违法开始”,说的过头,违法不至于,灰色地带是难免的。否则,何以发掘市场缝隙的机会。

LC能不能兜得住

犯的事看上去不大,但后果真的很严重。股价暴跌近35%,创始人辞职。引发次贷危机的华尔街大佬们,貌似也没有这待遇。

问题来了,后果这么严重,是不是LC的确犯了大错,甚至没救了呢?

LC事件引发风暴,在于犯了P2P行业大忌。对于信息中介模式而言,平台不承担风险,投资人的信任是核心的问题。否则,平台与借款人勾结,将投资人的钱借给不合格贷款人,反正平台稳赚手续费,亏的只是投资人的钱。这也是短期内信息中介模式在国内走不通的原因所在。美国的P2P平台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其实没有更好的法子,一靠严格的监管,二靠平台的自律,三靠严厉的惩罚机制。第三点才是最核心的。

再严厉的监管都有漏洞,而在利益面前所谓平台的自律也根本靠不住。唯一靠得住的就是严厉的处罚。精髓是,只要犯错,无论大小,必须严惩,这样才能以儆效尤。

精明的投资总是发生在危机时

在洪言微语看来,LC受到市场和监管严厉的打压正是在自发执行惩罚策略。在此事件中,LC是犯了错,但并未真正伤筋动骨。严厉的处罚会让这个行业重获市场信任,美国的P2P行业两家独大,LC东山再起,指日可待。

尼采说过一句话:“那些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这一观点,被《黑天鹅》的作者在《反脆弱》一书中反复提及,放在LC事件中也正好合适。这次事件的爆发,某种意义上,也是LC的重生。低点介入需要魄力,不过,精明的投资总是发生在危机时。

就这件事而言,我们还需要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景。即使LC依旧会东山再起,若金融科技整体不被市场看好,这笔投资也不能说称之为漂亮。

金融科技前景光明

金融服务于经济。新经济、新业态是全球的趋势,自然需要新的金融模式与之适应。

共享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崛起,滴滴、Uber、Airbnb是典型代表。共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且使得所有参与方获益(当然,也会影响传统行业的利益),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共享成为一种潮流,金融的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洪言微语看来,社交理财的兴起即是共享经济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智能投顾本质上也是将少数人的理财经验分享给一般投资者,P2P借贷何尝不是如此,去中心化地将一部分人的闲置资金分享给需要的人。

相伴而生的还有技术的进步,就金融科技而言,区块链等底层技术在理念和模式上已经成型,需要的只是实验、实验和实验,然后是推广和普及。而生物识别、云计算、移动支付、大数据风控等基础层面的技术早已投入使用,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务模式的改变已经是大势所趋。

既然也看好金融科技,又怎么会不看好龙头之一的LC呢?所以,中国大佬接手LC,干得漂亮!

(文/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微信公众号:洪言微语)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