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从移动出行服务商滴滴出行和Uber近日纷纷高调宣布获得投资一事,我们看出,一场关于融资的较量正在两家公司中展开。打车软件是个很大市场,而城市交通堵塞是催生他们争夺市场份额的幕后背景。

随着手机在中国的盛行,打车APP软件在消费者中愈发普及。英国《金融时报》旗下提供高端研究服务的机构《投资参考》开展了一项对1,000名中国消费者的调研,其中显示,从一二线城市分类、年龄组分类和收入范围分类来看,打车软件的使用率均在60%以上。

过去一个月,用户使用打车软件的平均次数为8次,平均支出为181元人民币(27.5美元)。不出意外地我们发现,在一线城市年轻的高收入消费人群是使用最频繁的群体。滴滴出行,继受到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投资之后,最近还获得苹果的投资,成为市场的领军者。这项调研还显示,91.3%的打车软件用户表明滴滴出行是他们最常用的3款打车软件之一,Uber的该项占比是35%,位列第二。(然而在三线城市Uber只有22%的普遍率,低于滴滴的91.9%)。(如下图所示)

感觉在烧钱

高烧钱率在中国的O2O(online-to-offline)战场上并不少见。在打车服务领域也同样如此,司机和消费者都在接收慷慨的补贴。Uber已经承认他们在中国市场一年损失了逾10亿美元,滴滴打车CEO程维表示,滴滴去年拨出40亿美元在所谓的“市场培育”上。这种顶级玩家的融资水平预示着,烧钱模式仍将持续:继滴滴出行上个月从苹果那获得10亿美元之后,Uber又宣布了收到一笔来自沙特阿拉伯的主权财富基金。

滴滴:努力保持领先地位

报道称,Uber中国的战略负责人称,公司计划将在明年年底超过滴滴。但《金融时报》的研究组不认为它会成功,滴滴在消费者间的流行反映了市场份额是建立在与当地出租车车队的合作基础上的,而Uber仅仅依靠私家车队。

滴滴还为用户提供了一些其他的交通选择,比如,一个喝大了的用户可以预定一个司机开自己的车送他回家。

尽管滴滴没有Uber那种全球的影响力,它还在不断布局伸向海外市场中的中国用户,和那些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与Uber抗衡的玩家进行合作。它与美国的Lyft(来福车)公司合作,抢占东南亚和印度市场。他们试图通过整合成无缝的用户体验来努力超越Uber,但不可避免地,会缺乏Uber那种单一平台的凝聚力。

中国小型的打车服务公司也在竞争中努力求生。本土汽车租赁公司神州租车(CAR Inc)推出的神州专车(UCAR)正准备在A股市场上市;而去年十月由乐视收购的易到用车,已经获得其母公司的注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