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国内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与美国的大学生金融有何不同?大学生消费金融的运营模式及未来机遇何在?本文根据未央网“Fin-Lab线上沙龙第2期——大学生消费金融”整理。本期主讲嘉宾为清华大学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基础研究部分析师刘颖格。

大学生消费金融是一个在我国本土化的名词,具体来说就是为大学生提供金融服务,这种服务是与消费相关。国内大学生是不能自己办理信用卡的,那么大学生分期平台作为大学生信用卡的替代品,对大学生在推广、审核、风控和催收等模式更符合大学生的特性,有效的满足了大学生消费分期的需求。

今天我讲课将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讲,首先是介绍一下国内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然后讲一下国外,主要是美国的大学生金融的情况,接着给大家梳理一下国内大学生消费金融的运营模式,最后在讲一下这个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

90后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一些消费特征,具体包括,很多消费是以享乐为主、注重品牌、偏好电子科技类产品、人情往来消费类多。大学生又比较年轻,他们的群体聚集性的特征容易产生冲动消费和攀比心理。而大学生作为没有稳定收入的群体,其消费资金来源多为父母,打工等。可见大学生的收入和消费需求存在着不匹配的现状。

基于我们查到的一些数据,无论是假设大学生平均消费3000元,使用率67%,还是假设36%的活跃用户每月消费1000元,都可计算大学生消费分期市场至少在百亿以上。

以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可以通过信用卡满足。2004年9月,广发银行发行了第一张校园信用卡。期初,银行仅在几所学校试点发行并采取严格的风控措施,信用卡市场发展较为稳健。随后银行采取激进营销措施,大部分学生信用卡申请不需要存款凭证和担保人即可办理,甚至还出现过学校相关人员收集学生的资料去代办信用卡,那么这就导致学生的信用卡额度远超其消费和还款能力,导致各大银行信用卡坏账率偏高。

于是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要求大学生申报信用卡首先必须年满18岁,其次还须提供第二还款来源,并确认第二还款来源方以书面同意承担相应还款责任。此后,大部分银行停办大学生信用卡。

所以国内的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能够发展起来,主要是学生有消费需求,而信用卡无法覆盖的原因。

美国的大学生金融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的大学生金融是什么情况,这里说的是大学生金融,而不是消费金融,为什么这么说。之前也提到过,大学生消费金融是一个本土化的词。消费金融发达和信用卡使用普及的美国并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金融公司。大学生可以通过信用卡、学生贷款和消费贷款来满足其信贷需求。在美国信贷市场中,学生由于缺少稳定的还款来源,容易冲动消费,在信用卡可办理群体中一直归为『需要保护的消费者』。美国消费金融保护协会针对学生贷款,学生信用卡办理机构设立严格的限制条款。

首先是信用卡,美国大学生可以办理信用卡。2009年以前,美国大学生信用卡拥有率高达84%,平均每人拥有4.6张信用卡。但是受限于2009年5月颁布,2010年2月实施的『Credit Card Act』条例,银行给学生办理的信用卡具有多条限制:

具体包括:较高的申请门槛,不得以让利形式推广,不得预先授予学生信用卡,信用卡发行机构和学校之间的来往信息更透明,以及其他建议:包括要求学校限制信用卡机构的市场营销活动、对新生进行信用卡管理教育等。

这是我在相关报告里查到的一些数据,可见受09年颁布的Credit Act影响,大学生持有信用卡率是逐步下降的。

我们发现,在美国并没有针对大学生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原因是美国大学生可以办理信用卡进行消费。此外,美国还拥有成熟的金融和信用体系。一方面,美国注重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素养教育,不鼓励学生在大学里冲动消费背上不必要的债务,影响其信用分数。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信用体系发达并且对消费者隐私保护严厉、对催收公司的催收行为和频率有着诸多限制,消费类贷款公司无法设置一套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贷款推广模式,风控流程和催收体系。此外,高昂的高等教育学费让许多学生需要依靠学生贷款完成学业,无力承担高频消费。

大学生消费金融的运营模式

现在来讲一下运营模式,我按照场景、风控模式和一些差异化竞争的模块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大学生消费的场景主要可分为商品类、服务类(主要是教育培训)和小额贷款。商品类中的电商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场景之一,大学生消费分期网站在早期主要提供手机、电脑等3C产品的分期服务,该产品单价额度高,但消费频率低,不少平台渐渐扩展了产品的范围,包括箱包,服饰,运动品牌和美妆用品等。

目前,市场上提供大学生服务类分期主要集中在教育分期上,提供给大学生的包括考试培训、语言类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但是服务类比较值得多介绍一下,服务类产品具有体验性更强、和难以变现的性质。因此相对于实物类商品,用户欺诈意愿更低,平台的风控成本也因而降低。但是服务类不好的是,服务类作为一种非标类商品,要达到规模化的扩张没有线上电商类容易。

那么在为大学生提供商品类服务的时候,一些平台觉得大学生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没法完全覆盖,甚至不少学生是买了产品又拿去卖,换成现金。于是部分分期平台除提供消费分期外也为大学生提供小额信用借款。注册用户可选择贷款用途和贷款额度,提交通过审核后平台将钱打入用户的银行卡或者支付宝。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平台仅作为校园贷款中介,并不具有贷款资质,促成学生和贷款机构后收取6%到10%的服务费,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于大学生消费分期。这一类平台的道德风险非常高。

目前大学生分期平台风控模式可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维度。在大学生平台成立的初期主要以线下风控为主。其原因在于我国大学生信用数据不足,缺少类似于FICO分数的信用标准,在线上数据不充分的背景下,线下风控是必要的。且大学生的群体聚集性和审核流程的可标准化和复制性降低了线下风控成本,不少平台培养了大规模的线下风控队伍。初期平台线上数据缺失,部分平台还要求代理人去申请人学生宿舍拍摄照片以保证真实性。但线下风控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那么这种风控模式有什么好处,我认为在于,首先防范欺诈风险(确认本人身份),历史数据告诉我们银行的小额信用贷,50%的坏账原因是欺诈。那么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如果有风险,那么最需要去防范的就是非本人借贷的欺诈风险。因此,线下核实身份是必要的。

其次,由于大学生是在一个物理相对封闭和聚集的场所,学生一方面是用户,一方面也可以成为平台的推广和审核兼职人员,所以相对于其他人群,比如白领蓝领,这种推广和审核的成本相对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里,那些有着校园创业和推广经验的人具有一定的创业优势。

所以风控环节中,一个是确保本人真实身份,一个是控制小额度,我认为这是大学生消费金融风控的相对于其他基于人群的消费金融模式更重要的地方。

现在大学生分期平台已有一定的数据累积,加上消费金融市场市场竞争激烈,互联网电商系及其他消费金融公司也开始开发大学生市场,部分平台开始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风控模式或纯线上审核模式,以减少风控成本,提高审核速度,加强用户体验。

由于大学生群体性质单一、消费场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地理聚集性较强,大学生消费分期平台同质化竞争较为明显。为取得相对竞争优势,部分平台从资产和资金端、风控手段上开启差异化竞争模式,以争夺一定的市场份额。

目前,大学生分期市场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同质化竞争严重,对比各大分期网站,不难发现,商品种类、分期模式甚至是网页设计都极为相似。出现该现状的原因与大学生分期平台的低复制门槛有着重要的关系。未来大学生分期竞争会更加激烈,打价格战可能是平台的下一阶段。有供应链优势和资金优势的平台能够脱颖而出。

鼓励消费、过度借贷,许多平台在宣传方式上存在语言夸张、避重就轻等行为,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在分期平台跑马圈地初期,不少平台采取了暴力推广方式,包括激励校园代理扫楼开户,在学校分发大量传单,以低息和让利方式宣传。行业内无统一的征信机制,无法有效阻止大学生在不同平台进行多次借款。不少大学生在尚未具备基本金融风险意识前,容易被平台的过度宣传助长消费欲望。

部分平台暴力推广催收,存在道德风险。由于政策对大学生分期平台的催收没有明确限制,许多分期平台对逾期客户存在暴力催收的现象,包括通知父母和学校、发威胁信息、跟踪等行为。这种负面形象将大大打击用户对该平台甚至是对该行业的信心,不利于校园分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监管措施尚未出台,存在政策风险。2016年4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未来的机会

其实很多电商想做大学生消费金融,但是受制于成本,推广和风控的原因,没法向大学生消费金融平台那样,做到品牌下沉,所以这是大学生分期平台的优势,就是做好分销渠道,和更多场景合作。

分期平台还可直接与品牌商合作,不仅可以跳过电商中间环节,还可以针对大学生设计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价格优惠。厂商可提高销量,且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可塑性高,平台亦可为品牌商家培养一批种子用户。

其次是横向、纵向拓展场景,延长大学生消费借贷生命周期,参考美国的一家做大学生学费贷款的SoFi,他现在也开启了针对工作人群的贷款业务。分期平台拥有大学生用户的还款历史和使用粘性优势,在其毕业后,能够为其提供比银行信用卡额度更高、利率更低的信贷服务。以延长个人借贷生命周期为目的,未来能在高校毕业生将面临的租房、购车、买房等多类需求上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我个人认为教育分期可能是大学生消费金融的下一个爆发方向。从需求方面来说,从大学生语言培训、计算机培训等技能培训的火热可见学校的专业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多维度的知识需求。而这类短期培训机构的费用较高,大学生作为无固定收入群体存在消费分期的可能性。从风险角度来说,教育分期不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且一旦逾期,家长的代偿意愿较强;从政策层面来说,教育的属性决定了社会舆论对于教育分期持有宽容的态度,未来政策风险较低,根据最新的银监会关于消费金融的指导意见,教育分期已成为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

本文根据未央网 Fin-Lab线上沙龙第2期——大学生消费金融 整理。此次分享因时间限制内容有限,欲了解更多延展内容请关注未央网即将发布的《消费金融报告》。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