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伴随着一些平台被清洗,一些平台主动或者被动退出P2P行业,我们所谓的行业“洗牌期”是真的来了。

一方面,这是行业发展的内在力量导致的。因为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优质资产的稀缺性在客观上催化了行业的优胜劣汰;另一方面,随着平台运营能力和投资人成熟度的整体提高,一些无论是在资产端还是资金端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平台弱势尽显,被淘汰出局。

另一方面,是行业监管政策的明朗化,导致很多平台在合规性上达不到要求。这样的平台,要么按要求整改,但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要么一了百了,干脆退出这个越来越不好“混”的行业。

笔者坚持认为,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必然要经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过程,剔除糟粕,留下精华。P2P同样如此,所以,它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的陨落,反倒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进行自我优化和升级。

对于投资人来说,当然不必悲观,而更应该充满期待。但规律是永恒的,选择平台的标准却从来都不统一。你看到了很多巨无霸高大上的倒下,你也会见证很多小而美的崛起,新的时代,当然需要新的思维。

首先,如果你是一个成熟理性的投资人,就不应该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我们见过太多人,选择一个平台的出发点不是因为他对其产品、风控和业务模式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而是因为几乎身边所有的人都在选择这个平台,比如名气大的,广告凶猛的。但事实告诉我们,真理有时候确实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因为这个“洗牌”期,正是从一些高大上平台的出局开始的。这些从众者犯的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们轻信、麻痹、懒惰,不愿意付出思考,所以,你怎么对待你投出去的钱,反过来,人家就会怎么对待你。

独立思考和判断很重要,尤其是在行业的“动荡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因为别人薅羊毛赚了不少就冲动,当然,也不要因为别人中了雷就心灰意冷。鉴别一个平台、作出一个选择从来都不是轻松容易的事,付出太少,收获必然不会太多,甚至,会一无所获。

其次,请相信合规在此时此刻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当然可以说,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这个行业的基本规范已经形成,监管政策尘埃落定,那那时的“合规”只不过是一个基本条件而已,在选择平台的众多维度当中,它不会扮演很关键的角色。但在现阶段,“合规” 当然比什么都重要。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因为没有规则,你当然可以钻空子,玩技巧。但在基本规则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这些投机者如果还心存侥幸,那只会接收历史的惩罚。合规是必然的,搅局者注定不会有生存空间。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与一些致力于圈钱跑路20年的平台相比,因为合规性而隐藏的潜在风险其实是最为直观和容易判断的。例如在现有的监管要求下,资金池、线下理财、自身担保、承诺刚兑这些都是明显的践踏红线的行为,投资人在选择平台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避而远之?

第三,资产端过硬还是比用户体验要重要那么一点点。

很多平台都说,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体验。这句听起来当然有点装逼,但你不可否认这句话的正确性。虽然我们都明白,作为信息中介平台,P2P所产生的价值其实是通过打破信息不对称来服务于投融资双方,而从某种层面来说,资金端的获取难度是比资产端大一些:因为大不了平台可以降低风控标准来获取资产,但只有提高服务质量,才可以更好地获取资金。

可大多数人忽略的一个问题在于,P2P平台运营的核心其实就是追求资产端和资金端的平衡,而在这个博弈里面,资产端才是基础。万层之台起于垒土,资产端不过硬,一切所谓的好的用户体验都是没有根基的。

所以笔者并不认为,只有“大”才是P2P的未来。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些在专业细分领域深耕细作的“小”平台或许将更有优势。这包括专注于某个行业的、专注于某个区域的,或者专注于某个特定人群的,正是因为专注,所以在专业性、掌控力上,这些平台的优势是大而全的平台所无法比拟的。所以,这样的平台对投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还是那句话,标准从来都是众说纷纭,抓住了内在规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祝愿大家平平安安,收益满满。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