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伴随着Uber和Airbnb的崛起,互联网再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并带来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共享经济。于是,从时间的共享,限制物品的共享,到车辆、房屋的共享席卷了创业领域。

在美国,共享经济也受到政客的欢迎,并以“零工经济”的名字出现。依托互联网的零工经济能够让暂时失业的人养家糊口,从而降低失业率。在经济下行趋势下,共享经济能够带来新的就业,另外,如果将其创造的GDP计算在内,还能提高GDP的数值。

共享经济最直观的感觉是,通过共享降低成本,由于对共享经济前景的看好,有人乐观估计,到2025年,共享经济占GDP比重将达到20%(有的说法更高)以上。

然而,这种乐观过于盲目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共享经济都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共享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可能会与专业化劳动分工背道而驰。

近代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劳动分工,经济学和管理学也建立在专业分工之上。在共享经济中,比如打零工,一个人需要自己在网上接单、沟通并完成工作,沟通等并非其所擅长,而又不能保证持续有订单出现,假如有一家公司组织起来,公司负责组织订单并分配,显然效率要高。Uber曾推出快递业务,没有订单的司机可以送快递,但是这肯定没有高速运转的联邦快递高效。

所以,在以上举例的共享经济形式中,共享经济与专业化劳动分工背道而驰。另外,零工经济中,从业者没有保险等劳动保障,由于不受约束,从业者可能过度劳动,从而引发社会问题。而各方之所以支持零工经济及其他共享经济是博弈的结果。政客需要降低失业率,华尔街需要好的故事,创业者需要风口。

在这里,我们将通过对共享经济的全面解析,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未来走向。

共享经济的分类:按照机会成本划分

目前并没有对共享经济较为合理的分类,上面提到的零工经济仅仅是共享经济的一种,知识经验的分享(百度知道、百度经验、知乎等)都不存在与上面提到的专业分工的矛盾,顺风车式的拼车确实可以节能减排。

因此,共享经济绝不是铁板一块,而是需要用可以衡量的标准再次细分。多次尝试之后,我们发现,通过机会成本能够有效定义共享经济。

按照机会成本,我们把共享经济分为两种,一种是机会成本很低或者为零,以至于机会成本可以忽略的共享经济;另一种是机会成本完全不能忽略。在前者中,有经验、观点、打算废弃的或无法变现的闲置物品(也有可能是时间)等,后者包人力和时间等。

机会成本可以忽略的共享:通过众包建设的维基百科,百度知道等,虽然用户在建设的过程中也花了时间,但只是作为业余时间的兴趣爱好,或者精神驱动(真正的分享理念)。在顺风车式的拼车中,如果不把空余的座位分享,这些座位也没法产生价值,机会成本为零。车主受到保护环境的号召或者只是找个人说说话,或者顺便赚点油费(更多是以上的综合),愿意顺便捎个人,这就是此种机会成本可以忽略的共享。除了百科、知乎等,Airbnb中的非职业房东、嘀嗒拼车等属于这种。

机会成本不可忽略的共享:在零工经济中,暂时失业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贡献自己的劳动力和时间,打零工维持生计,此时机会成本不能忽略。因为,从业者是作为主要的谋生手段,如果不从事此类的零工经济,为了生存他就要去从事其他工作。他并不是用自己的闲置时间去从事共享经济(假如是闲置的话,也是因为找不到工作的缘故),而是作为正式工作。零工经济的代表有Uber、Taskrabbit和众包物流等,但这不是绝对的划分,在Uber和Taskrabbit中的部分属于机会成本可以忽略的情况。

以上两种有时容易混淆,举个例子区分,如果一个Uber司机只是在上下班时接单,那么就是前者,如果一个Uber司机全职工作,或者以开Uber作为主要收入,那么就是后者。两种共享经济的最明显区别在于动机不同,一个是为了理念或消遣(虽然也有收入),一个是为了谋生。

另外,如果说零工经济是一种无奈,那么还有一种形式就比较乐观了,比如我们常说的自由工作者,他们不但时间自由,收入也颇丰,例如设计师、财务师、编辑等。这也是属于机会成本不可忽略的情况。虽然他们也类似打零工,但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主动选择的。从工作内容上来讲,零工经济属于体力劳动,而这里的属于脑力劳动;零工经济是非技能型的(或技能要求很低),这里是技能型的,有较强的专业性,我们暂时将这种技能型共享经济成为“专业共享经济”,与零工经济区分。

这样,我们将共享经济划分为三类,并按照属性进行分析。

共享经济产生的诱因:交易成本的较低

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公司的形成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更进一步是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比较。举个例子,有业务往来的两个作坊,由于要经常进行交易,为了避免每次交易的麻烦,就进行了合并,通过内部的组织管理替代外部的交易。在现代企业中,上下游企业间的兼并也都属于这种情况。

现在的共享经济潮流,是源于互联网带来的交易成本的降低。在机会成本可忽略的共享经济中,传统经济下,这些闲置的资源是没有价值的,但是现在通过互联网可以很容易的“交易”出去。

例如,以前虽然有闲置的房间可以租出去,但是不容易找到需要短期租房的人。即使可以找到,找到所花费的时间(交易成本)太高了,所以导致只能闲置。现在借助于互联网,可以容易地匹配到目标人群,降低了交易成本。顺风车也是这种情况,在欧洲部分地区以及中国西部旅行者活跃的地区,招手搭乘顺风车是很常见的,但是由于信任问题,导致只在小范围流行。互联网带来的信用记录部分解决了信任问题,从而使拼车类软件和Uber等能够崛起。

在零工经济和专业共享经济中,也是如此。暂时失业的人打零工是存在的,而互联网带来了更多便利,使这种行为能够更加普遍,当然也有经济不佳带来高失业率的因素。信息的对称使雇主和雇员更加匹配,并且给办公的时间和地点上带来了灵活,所以产生了在家办公,或者兼职办公,进而为多家公司服务的自由职业者。

现在共享经济领域的创业项目很多,在关于机会成本可忽略的情况下,是否可行在于交易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以Airbnb为例,房主分享房间可以带来收益,但是也会产生交易成本,虽然互联网技术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但降低到何种程度是关键。举例来讲,出租房间带来的交易成本包括:硬件投入(床单及定期清洗等)、时间投入和风险。风险虽然不可量化,但是必须考虑进去。

顺风车也是如此,虽然可以赚点油钱,减少旅途无聊,但是也可能需要花费时间(地点未必完全匹配),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搭乘者在车上吃东西、不礼貌、人身安全等)。其中,无形成本(风险等)是至关重要的,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双方都是友善的。对于被分享者也是类似的,其实是节省的费用和增加的成本(包括风险)的比较。

零工经济:新型的压榨

在大部分人看来,共享经济应该是成本较低的一种经济形态。所以,乘客认为司机仅仅是为了赚点油钱,价格低合情合理,而通过全民参与的众包物流也会给企业带来成本的降低,但实际上,这是极大的错误。在机会成本为零的情况下,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在机会成本不可忽略的情况下,共享经济并不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反而可能是升高。

以零工经济进行分析,我们类比传统企业的零工形式(小时工、钟点工等)。我们将发现,小时工的时薪要比相同内容的全职工作的时薪高,在现实案例中,超市小时工和外卖送餐人员就是如此。而从理论上,这对于用工单位依然是经济的,因为小时工一般用于特定时段,招聘全职员工的话其他时间段将处于闲置,并且要负担员工的各项保险福利,因此能够以比全职员工略高的时薪招募小时工依然是划算的。对于小时工而言也是如此,特定时段的工作往往强度大,并且不管是8小时工作还是2小时,他都需要付出同样的上下班路程(以及其他为工作准备的所花的成本),如此,如果时薪低于全职员工,他就没有做小时工的必要了。

而如果将全职工作通过共享来完成,将会降低工作效率,因为这违背了劳动分工。在能够进行组织专业分工的情况下,共享经济的成本较高。我们以快递为例,Uber利用空闲的司机来做快递的效率肯定远低于联邦快递。因为零工经济下,一个人的工作是不连续的,中间要自我组织交易,另外缺少统一的培训和指导,势必会降低效率。

因此,只有在无法组织专业分工的情况下,比如小众需求,需求难以标准化的情况下,进行专业分工(组建公司)的组织成本太高,零工经济才不会带来效率的降低。比如,有人提供剥螃蟹服务,在网上进行烹饪教学等。这些情况都是难以标准化的小众需求,用户愿意提高较高的价格。事实上,Taskrabbit上流行的任务也多是非标准化的服务,时薪也比较高。

因此,零工经济绝不应该是低价劳动力的经济形态。但现实却是,低价是互联网的策略,在可以标准化的共享经济形态中也是如此。这是因为互联网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来压低成本。

如果说,奴隶社会的压迫是有形的铁链枷锁,封建社会的剥削是人身契约,资本主义社会的压榨是公司制度,那么,零工经济就高明多了,实现了最直接的方式——金钱。

不管是Taskrabbit还是Uber,都采用了抢单模式,利用了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去压低价格取悦用户,同时推选出最顶层的“超级兔子”作为正面宣传,从而拉拢更多的人加入。虽然可能大部分人都无法获取较为合理的收入,但是由于认识到这一点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由于宣传带来的更多人的加入,导致共享经济的平台能够持续。

当然,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前期的补贴也是必要的。同时,为了生计,参与零工经济的失业者在竞争之下不得不接受较低的收入维持生活。另外,看到前期收益可观的Uber司机为了加入专门贷款买了车,虽然之后收入降低,他们也不得不继续开Uber还贷款,被绑定较长一段时间。而如果能够在宣传上做到位,接下来自然会有新人入局。

另外,Uber一直把司机当做是独立承包商而不是员工,从而避免承担员工福利,这是变相的压榨。为了能够维持生计,很多司机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有的每天甚至超过了十个小时(国内的专车也一样),这对司机和乘客都是一种隐患。由于专车公司较高的提成,现在甚至已经有专车司机让乘客取消订单进行线下交易了,可见司机压力之大。相对于有组织和规范的出租车,专车的优势来源于出租车的垄断和混乱以及自身技术优势,而在日韩等出租车市场化的国家,Uber是没有竞争力的,因此规范出租车市场才是明智之举。

共享经济带来的社会效率的提升(减少资源闲置等)存在于机会成本为零的共享经济中,在零工经济中并不存在,零工经济反而会带来效率的降低。类似Taskrabbit中的非标准化的零工经济较为可行,而能够标准化的零工经济如果不走向规范,进行有组织的高效运营,将很难生存下去。政府也需要对零工经济的市场进行规范,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否则各方支持的零工经济不过是政客和科技精英的阴谋罢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零工经济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时,不能仅仅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消费者始终是自私的,当然希望成本能够被不断压低。一方面,要警惕科技企业将消费者的自私转化为道义的支持,也要警惕科技企业利用人性之弱压榨劳动者。

专业共享经济:劳动分工的深化

虽然都是作为全职工作(机会成本不可忽略)的形态,专业共享经济与零工经济完全不同。专业共享经济是参与者主动选择的结果,与零工经济可能降低效率,专业共享经济带来了效率的提升,这源于交易成本的降低以及带来的专业职能的重新组织。

根据科斯的成本理论,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不同职能组合成公司,而现在随着互联网带来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公司的性质再次发生变化,一方面,雇佣关系将变得更加灵活,另一方面公司将重新分解职能,大公司可能变小,并且涌现出一批专业的服务型职能公司,不同公司间形成虚拟的企业联盟。

1、雇佣关系的灵活

不同于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没有对工作场所甚至工作时间的强制要求,随着互联网带来的沟通、协作上的便利,一直在固定场所办公已经不太必要。因此,接下来在家办公和弹性工作时间形成一种新的潮流(这种潮流已经在美国出现)。形成的结果可能是,一个人只需要一周两次去公司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其他时间在家办公。

灵活的工作形式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不用上下班(或同一时间上下班)能够减少交通拥堵,节能减排。

另外,雇佣关系的灵活将导致一个人同时能够为多家公司服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也实现了自身知识和技能的高效利用。

2、企业的重新分工和专业服务型公司的出现

小米手机没有自己的工厂,专注于设计和营销,将生产完全外包给富士康等专业的制造公司生产,富士康也同时为多家企业代工生产手机等,相当于多家企业共享工厂,这就是企业职能的重新分工。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企业能够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

很多小型公司都有自己的财务人员和人事,可能只有一个人的配置,但是现在可以完全外包给专业的公司来做,这会带来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小公司的财务人员的工作可能是不饱和的,通过外包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对于该财务人员,到专业的财务公司有利于自身的学习和提升,从而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

致力于企业物料设计和印刷的阳光印务就是这样的例子,阳光印务集成多家公司的订单并分类,实现规模化制作,能够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在此过程中,以透明的价格和标准化的服务赢得客户,取得支持,进而打败街边印刷店(虽然两者提供的服务差不多)。

而对于专业服务型的公司,比如招聘、财务、网站建设及管理等,提供解决方案比提供技术和服务更加重要。现在有招聘网站会提供人员的初面进行筛选,这就是服务的深化,而未来将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在技术领域,IBM较早看到了这一点,而惠普、戴尔等虽行动迟缓,也在朝着这一方面努力。随着技术的普及,技术壁垒越来越低,仅仅提供技术是不够的,比如现在很多办公APP,同质化严重,未来的出路应该是与差异化的服务结合。财务外包和网站建设外包也一直存在,只不过会继续深化,比如不仅仅是提供网站建设,还包括一定的运营支持等,客户需要的将是解决方案而非技术。

可以想象的是,专业的劳动分工会继续进行,人类经济的发展就是劳动分工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也将出现潜在的机会。目前已经有提供知识和技能服务的平台出现,比如猪八戒网。但是我们不看好这种平台模式,而是看重能够提供集成式解决方案的类自营公司。因为平台很容易陷入类似零工经济平台的低价恶性竞争,导致质量难以控制。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