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消费金融服务与消费场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就连BAT也都纷纷盯上了这块大蛋糕,消费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成为BAT布局互联网金融的重头戏。百度金融、蚂蚁金服、微众银行均开始提供信贷服务,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而教育消费金融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赛道,赛道中包括巨头公司,也有高速发展的创业型公司。整个环节无非涉及到了三方:学员,教育机构,教育消费金 融公司。虽然教育消费金融带来了令人瞠目的“鲶鱼效应”,并爆发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但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为了争得行业发展的一席之地,也悄然积累了种 种风险,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也是以速度换发展所带来的后遗症。

一面是教育消费金融方兴未艾,在政策利好、资本力捧下,一个万亿级的蓝海市场诞生了;另一面则是教育消费金融的乱象已经开始显现,鲸媒体观察到目前的一些乱象集中在教育机构中间,为了提高业绩收入而进行的极端手段。

教育消费金融领域乱象揭秘

通过对几家教育消费金融公司跟进,笔者了解到了以下情况:

1. 信息不对称造成学员受骗

通常情况下,学员和教育机构以及教育消费金融公司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为了怂恿没钱的学生报班,教育机构会告知学员如果去和金融公司分期学费,最后只需要按原来的学费价格归还就可以,并不会额外收取利息。学员直到金融公司催收电话打过来之后才会恍然大悟,但是为时已晚。

确实有一些教育机构对学生分期学费参与培训做到了免息分期,但是本身课程的价格是相对不透明的,教育机构的惯用手法是悄悄对课程提价,把分期产生的利息成本囊括进去。

有的教育机构会声称培训完全免费,但是要注意一点,它会和你要一堆非常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极其重要的手持身份证照片。在学员欢天喜地去上课的时 候,教育机构已经偷偷用学员的个人信息去金融公司换取了学费,学生在毫不知情的时候就被分期了。稍微“有良心”的教育机构会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参加实习或 者项目赚取学费进行偿还,个别“丧心病狂”的教育的机构捐款跑路都有可能。

现在市面上的一些IT培训机构会打着招聘的旗号进行招生,通常面对的人群是拥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并不能独立负责项目的应届毕业生。招聘完成之 后,IT培训机构会以岗前培训为由要求学生报该机构的培训班,然后将学员提交给分期机构,在培训的过程中会给学员安排一些项目,等于赚取学员学费的同时, 等于学员自己花钱为机构打工。

2. “言传身教”帮学员编故事通过信审

网签取代面签给教育消费金融业务提升带来了指数级的增长,网签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但随之而来的风控难题也显而易见。在没有见到真人的情况下, 如何确定C端用户是一个真实的人而非用于骗贷的ID?如何确定借款人的真实消费意图?如何避免借款人的套现行为?因此每一个教育消费金融公司都有一套严格 的风控审核机制。

教育机构为了给学员“凑足”学费,会在鼓励学员在各大消费金融平台上都提交自己的信息,但很多学员因为各种原因而不符合分期学费的标准,绕不开风控 的这道坎。本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则,教育机构会诞生一批这样的老师,他们长期与金融公司打交道,熟悉各大平台的审核流程,会对自己机构准备分期 学费的学员进行“培训”,包括每个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如何回答,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话术。

当然也有“学艺不精”的学员被金融公司的风控人员看出了问题,这时候 在一旁的老师会抢过电话大吼:“你干嘛要问这个问题?你们要是不合作,我就去找其他平台了。”搞得旁边的学员和信审的同学都是一脸尴尬。

也是由于现在教育消费金融公司在极速扩张,所以对机构的态度相对强势,假如一家金融公司没有通过的话,他们会迅速转移到另外一家进行申请,另外通常教育机构还会要求教育消费金融公司和学员沟通时称自己为服务公司,其中的猫腻我们也不得而知。

3. 要合作?打款对私账户再说

教育消费金融公司的打法基本相同,都是拓展B端教育机构来提供申请分期学费服务的学员,这样拥有优质生源的教育机构就成为各家金融公司争抢的对象, 这个时候教育机构作为强势的一方自然会提出他的要求,我们经常听到的要求可能是:能不能把学员的学费打到我们私人账户上?如果能,我们就合作。

这里面涉及到关于认定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的标准,为了控制避免自己由小规模纳税人转变为一般纳税人,从而承受更高的缴税额,教育机构在努力控 制自己账面上的销售收入。通常敢于这么合作的金融公司也是财大气粗之列,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坏账率,现金流稳定,毕竟这么做会有很大的法律风险和风控风 险。

4. 退课难,来回“踢皮球”

网上关于退课问题的咨询(图片来源于网络)

搜索教育分期退费的内容,这样的法律咨询有很多。

退课难在整个教育行业里算是老生常谈了,学员在分期课程之后不满意,在想要退课的时候就不那么容易了,是该找教育机构还是找金融公司?教育机构吃进去的钱绝对不会轻易还回来,而消费金融公司这边已经把款打给教育机构了,更不可能还款。

这三方就陷入僵持阶段,错过了退课期的很有可能“一气之下”不去上课了,但是他遗留下来的债务一直跟随着他,甚至这样违约的情况会记入学员的征信信息中去,影响他今后的人生发展。通过网上搜索到的消息,目前已经有不少学 生面临这样的困境,很多学生选择了寻求法律帮助。

结语:乱象亟待监管

从经验上看,一旦某项金融业务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往往会埋下爆发金融危机的隐患。比如: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而目前教育消费金融领域里也存在着这样的隐患,也正是由于监管盲区的存在,使得教育消费金融的野蛮生长很容易偏离正确、有序和健康的轨道。

对于行业里出现的乱象,成立行业自律机构,明确监管定位补位,提倡诚信行业操守都是必要的,随着互联网的持续渗透,教育消费金融市场格局将面临洗 牌。风控能力强的平台将在市场上大有作为,而风控能力不足的平台将逐渐淡出市场。从长远看,上面这些不规范的行为将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而逐渐改观,然而在 这过程中,“被分期”的学生们的利益,谁来关注?这是从业者们需要反思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