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6年上半年,P2P网贷行业呈现出一些“新常态”:交易额保持高速增长,但平台数量已呈现负增长,尤其是的二百多家平台采用清盘、转型等“良性方式”退出行业,引发行业和媒体关注乃至担忧。7月19日,行业知名平台美利金融宣布将对理财产品全部结清,并将转型资产端业务,再度引发行业热议。

这样的关注更多来自于,当一些行业优质平台都选择退出,是否代表这个行业已经走下坡路了?不尽然。

去年,部分平台的“去P2P化”是因为行业鱼龙混杂,负面新闻较多,企业希望规避P2P标签的负面影响。而今年开始,二百多家平台不仅撕掉了“标签”,且直接关闭了业务,甚至关闭了公司。原因何在?一方面是国家监管政策收紧和主管部门牵头的排查,迫使一些难以适应的平台选择转型或离开。另一方面,行业正回归理性,这其中既有风投和资本的理性,也有平台用户(投资人)的理性,更有创业者、从业者自身的理性:许多公司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

但是这里要注意一点,行业回归理性,乃至“去泡沫化”不代表行业的衰落。相反,一个行业进入洗牌整合期,开始“去泡沫”,说明这个行业走向了成熟和健康,这个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将越来越精品和优质,因为竞争正在逐步回归本原——即提供真正高效率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创新和(或)差异化的市场细分建立竞争优势。大浪淘沙,也许正是到了金子发光的时候。

在回归理性的过程中,行业也开始呈现更加细分化的态势,比如美利金融的转型,专注于提供优质资产端,为其他P2P平台服务,就是细分化的表现。中国的借贷市场非常大,也非常复杂,不会存在赢家通吃的局面,也不会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就易通贷而言,平台成立初期就确立的产融结合模式,提前布局到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这个细分领域,已经走过了稳健的五年发展,并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

无论监管环境如何变化,合规的平台都不会受影响。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优秀的公司都会积极去拥抱变化,适应变化。这种适应正是体现在不断调整自身产品服务和业务模式上面,无论是坚守、转型还是选择退出P2P行业,都不代表这个公司本身是不是一个好公司。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司的选择,应该关注的不是公司的选择本身,而是公司业务转型或关闭之前,是否负了该负的责任,是否给借款人、投资人一个平稳的过渡,站好了最后一班岗。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