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自2007年国内首家P2P拍拍贷成立以来,P2P前后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对于“舶来品”,业界对P2P在国内发展路径的思考从未停止,并逐步探索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主要包括两种模式:纯线上模式和“线上+线下”模式。那么,在快速演变的经济社会环境下,这些模式是否会持续奏效,是否存在更有效的发展途径?

一、纯线上模式

P2P纯线上模式,是指P2P平台的客户开发、产品销售,乃至核心环节风险管理等所有流程都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由于没有线下风控环节,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核是通过采集大数据、搭建数据模型来完成的,从而给予借款人相应的信用评级和信用额度。

然而,当前用大数据排除过往信用污点,用来反欺诈较容易,但作为依据给正常客户准确授信则难。首先,风险信息的不完备。大数据仅仅涵盖了线上数据,而P2P平台所面临的借款人往往是小微企业或是个人,针对这一部分群体的大数据远未完善,很难通过几个大数据判断借款者的资质情况。其次,即使数据完备,但那也是过去的数据。过去经营好不等于未来经营好,过去讲信誉不等于未来讲信誉。所以,目前大数据只能作为征信的依据之一,更何况目前的大数据还不是很完备,甚至存在数据造假现象(电商刷单等)。最后,大数据征信涉及客户提供身份证、手机通讯录、家庭/单位住址、淘宝、微信、京东、网银、信用卡、个人邮箱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几乎将个人隐私扒光了,而这些敏感信息与个人信用的相关性并不高,由此可能会引发逆向选择:大数据征信要的数据越来越多,越要面子的客户就越排斥大数据征信,留下来的客户质量越来越差,这导致坏账率上升、借款利率上升,机构索要更多数据,正常客户逃离……恶性循环。现阶段,大数据征信作为风控举措的诸多缺陷,直接导致目前较少P2P平台选择纯线上的发展模式,因为风控举措的得当与否事关平台的“生死存亡”。

二、“线上+线下”模式

“线上+线下”模式,是指P2P平台在线上公开借贷业务信息,主攻理财端,吸引投资者,而线下则强化风险控制、开发借款端客户。目前,绝大多数的P2P平台都采取这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虽然可以较好的控制业务风险,保障平台稳健经营,但也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平台需要大量的线下业务人员,导致平台运营成本高企,这与互联网企业轻资产的属性相悖,同时也会间接抬高借款者的融资成本;其次,目前线下风控模式主要采用银行的审核方法,需要抵质押动产或者不动产,流程长,对借款者而言不够便捷高效,也不利于平台快速批量开展业务、做大规模。最后,线下开展业务与互联网企业的本质和估值逻辑相悖。互联网企业的本质在于所有业务环节均在网上完成,否则则为线下公司。线下公司的成长,只是一个传统的商业模式的成长速度,而当所有业务均在线上完成时,企业的成长空间将极具爆发性,企业的价值才不会有“天花板”限制。

三、纯线上信用兜底模式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金融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现有P2P主流的两种模式均与风控密切相关,线上模式更便捷、灵活,但当前的大数据风控手段暂且无法支撑该种模式,而“线上+线下”模式尽管可以较好地控制风险,但所需手段(线下抵质押环节)却无助于P2P的发展壮大。

纵观国内外金融发展态势和趋势,现阶段适合国内P2P的发展路径应运而生:纯线上信用兜底模式。当今中国信用体系的崩坏,归源于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性约束,导致信用的违约成本极其低廉,致使无抵押、纯信用的借贷模式难以大规模开展,所以才强调抵质押物,借此提高失信成本。而如今,这一局面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近期,国务院颁布了首部国家级文件《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发改委“信用城市建设”的推广,从健全褒扬和激励诚信行为机制、健全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两维度出发,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让守信者尽享“红利”,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信用中国”网站收集到的3800万条信用记录、阿里巴巴集团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都是这方面的有效举动。当借款者的守信激励为其生活、经商、工作、融资、社交等方面带来极大便利时,当借款者的失信违约成本超过了抵质押物的价值,乃至影响其后代的就业、求学时,出于防控风险而进行的动产或不动产抵质押就失去了其存在的逻辑了。纯线上信用兜底模式,在尽享线上高效便捷、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的同时,凭借“信用红利”的激励和“失信惩罚”的震慑,联合对借款者进行守信约束,让其以自身的“信用价值”为其借贷兜底。此举可以规避现阶段大数据风控举措的不足,并省去耗时费力的线下抵质押环节,进而为P2P的快速成长、规模发展释放枷锁。当然,要最终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持续地培育普通大众的守信意识,让其自觉守信,畏惧失信。

更深入层次地讲,除了对借款者施加制度性制约而形成的“圈子外”守信约束外,对某一信用圈(如信用村、信用镇等)进行整体授信,则可以进一步发挥熟人经济中蕴含的约束守信机制,对借款者进一步叠加“圈子内”守信约束。例如,给予一个村庄整体的信用支持,村庄内部也就自发地形成了整体约束,万一有人不还钱,由圈内知根知底的利益相关方——熟人(村委会或村民)催促其还款,会比现有的其他举措更有效。否则因一人的失信行为导致村庄失去了“信用村”的称号,则所有村民将不再享受优惠的借贷条件。在此场景下,所有村民就有内生动力自觉地维护好信用,并有效督促他人守信,追求更优惠的借贷条件,形成“珍惜信用价值,享受信用红利”的良性循环。“圈子外”守信约束+“圈子内”守信约束的联合风控举措,简单有效,省时省心。鼓浪金服的“信用岛”推广、网商银行的“信用村”建设就是这方面的鲜活案例。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