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来,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有不少平台悄然玩上更名游戏,纷纷将自己称作“金融科技公司”,貌似借此与互联网金融在名称上划清界线。问题是,难道更名后,他们从事的业务就不是互联网金融的那些事了吗?

当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更名原因恐怕与互联网金融行业曾经出现的一些乱象有关,更与当前国家严厉的专项整治措施加速行业洗牌有关。因为他们担心现在如果还继续叫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话,投资者会不买账,国家也不会给面子。

那更名后的“金融科技”和之前的互联网金融会有啥区别呢?笔者认为,若非要论区别的话,业务模式上区别不会太大,只能是原土著的“金融科技”所应用到的技术手段可能会比互联网金融多一些,广一些。

对行业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其实“金融科技”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在国外,大家习惯将互联网金融称作金融科技,因为人家开始就是那么叫的。以美国Lending Club为例,在中国人眼里,它是美国最大的P2P网贷平台,也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但美国人对Lending Club的标准叫法却是金融科技公司。

实质上,金融科技无非就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国际化的代名词,而互联网金融无非就是国际上金融科技的中国化叫法。总而言之,对一家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讲,不论你向外界宣称自己是互联网金融平台,还是金融科技公司,只要不在风控上,技术上,或者业务上等这些基本功层面真心实意做出改进,不管叫什么,其实都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踏实用心将自身平台基本功层面的东西都做好做到位了,也的确是从用户的需求和利益角度去考虑去做的,纵然你现在依然叫互联网金融平台,甚至一直这么叫下去,也并不会影响你在这个行业的竞争优势,更不可能会阻碍到你的发展前途。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家一哄而上做互联网那阵子,适逢互联网行业洗牌最惨烈阶段,彼时,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为了保住名声留住实力,纷纷改名换姓,都不叫自己是互联网公司了,而唯独马云依然在固执的坚持着说自己是在做互联网。

记得当时,面对互联网寒流滚滚,四面楚歌嘹亮,马云大喊:“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并且告诫并鼓励自己的团队:“跪着过冬,就是你站不住了也得跪着,不要躺下,不要倒。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如果所有的网站公司都要死的话,我们希望我们是最后一个死。这是个3000米的长跑,不是100米的短跑,所以我说,需要有兔子一样的速度,有乌龟一样的 耐力。我们要学会半跪生存。”

最终,历史的事实也证明,在互联网行业坚持到底不改名的马云,带领着阿里巴巴最终创下了伟大奇迹。

而如今,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所处的阶段几乎和曾经的互联网行业差不多。因此笔者有个小小建议:更名不是办法,如果要出色的活下来,那就不妨学学马云,从勤修本身内功做起,做好互联网金融,才可能迎来希望。而不是一味的从钻研叫什么名字,在虚招上求前途。

互联网金融不必更名换姓,因为互联网金融已被大众普遍接受,从普惠金融角度而言,继续坚持互联网金融的名称本色反而更加具有行业凝聚力和亲和力。

末了,还有一点想和大家分享:当前,看似是互联网金融行业里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跑路、诈骗等,实际上这不是互联网金融本身的错。至于原因,我们可以借鉴马云的一个句式来解释,那就是:我一直认为互联网金融没有出问题,现在方方面面对互联网金融越来越重视,是做互联网金融的人出了问题,人们对互联网金融、P2P网贷的期望值出了问题。

所以,当大家都不看好互联网金融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坚持住自己的方向,因为现在才真正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好时候,我们捧的正是金饭碗,岂可轻易丢掉?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