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闲来无事,拿起微信后台与部分投资人闲聊。突然发现,其实很多投资人都是对平台很茫然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对任何平台都是很提心吊胆,对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公众号或者专业人士也相当茫然,不知道信还是不信,更不知道该如何去甄选适合自己的理财项目。今天贱猴和大家聊聊,需要谨慎的一些平台。

有剥离层且控股小于20%的国资或者上市系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这里的平台是具有一定剥离层的。具体表现的形式为国资集团、上市集团主体,成立的没有实际业务的有限责任子公司或者集团企业某个个人入股的平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平台出现问题,集团可以通过破产或者其他手段直接剥离掉相关风险,从而拒不兑付。

其次是20%以下股权,进入201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资进入行业内,这一现象被很多专业人士说过,但是很多在分析的时候却没有说透里面的博弈。笔者在与很多平台高管交流中得知,部分国资的入股仅仅是以一年百万的使用费用加上赠送部分股权来换国资的一个旗号而已。另一个角度是借助国资的资产开发能力以及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去获取更多的资产,这个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却在这些需要融资的国资企业大部分是产能过剩几乎无法再从银行获得授信的国资,如此情况下,安全性如何保障呢?

旗下没有金融机构的地方国资

首先要确定的是地方国资企业,之所以要确定这个条件是因为如果是国家核心国资,那么一定具有一定战略意义。在天朝一切服务于党,党为了战略目的肯定不会让核心国资死亡,只要核心国资不死那么平台依旧有安全性可言,最坏结果也是清盘而已。那么地方国资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在整体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又遇到国家战略转型,那么带来的结果必然是,这些高负债的国资如何处理的问题。部分地方性小国资为了保全自己国有化的地位,参股平台获得流动性来维系生命,那么当某天真的彻底改革了,巨额的债务负担归属于谁?国家肯定不管,地方呢?对不起,拉低GDP等于葬送我的前程。

那么在巨额债务负担的同时,国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利用信用中介主体的吸收能力将债务甩给信用中介,利用合理的重组或者股权变卖来获得部分资金缓解主体的债务压力,毕竟事情如果真的走到了这步,国资牌照是保不住了,金融牌照反而会成救命稻草。

待收过高的汽车质押

众所周知,汽车质押一般以1~3个月为主。短平快成为投资人的首选,质押车在市场的流通性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也导致了所谓的“车贷安全”论的提出。其实,在一定额度内,车贷安全性在民间资产、仅仅是民间资产算是很不错的。但是超过额度了,又要刚兑呢?例如,待收过亿了呢?以质押车贷60%逾期来算,短时间内基本需要6000W去兑付,那么钱从哪里来?卖车?一下处理6000W的车,如果是600W我信,6000W,估计除非是微贷,其他都悬。中间的时间差值的钱需要刚兑,自有资金垫付?这个我笑了,除非是大集团,你让民间放贷的去垫付6000W。估计600W都悬。结果只有一个,发没有实际债权只有所属权的标的。资金出口为企业本身,非持牌金融机构的自融,这点如果政府要办你,一办一个准。或者遇到了连续的提现高峰,估计大家就可以在羊毛台子上看到了

非北上广的房产抵押

与车辆不同,北上广的房子是增值的。因此有不少做房产抵押的平台出现。仍旧是与车贷不同,因为北上广房子贵,因此敢做北上广房抵的基本都是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千万规模基本不是问题。所以笔者一直认为,只要房子不跌价即使北上广平台不断借新还旧,只要不扩大融资杠杆,基本也承受的起(30%以上假标的除外)。毕竟,北上广的房子折价的卖出率还是非常高的,这里卖出的对象不一定是买房人也有可能是房产中介。那么,在内陆一些城市呢?笔者了解过很多平台,基本上处置房产均在6个月左右,甚至更长。那么一套、两套平台可以垫付,多了呢?必定是拿投资人的钱去垫付。因为内陆城市的炒房概念以及热钱甚至于机构对炒房都不是特别敏感,导致的就是房子持有增值容易,想变成资金缓解流动性却成了问题。一旦流动性出现问题,遇到一波或者多为大额投资人提现,立马问题显现出来

只有保理,没有链条核心的保理业务

在之前已经说了壳保理的坑人的地方。其实很多供应链机构或者分期等资产是很不错的,但问题是作为一个链条以外的非持牌的类金融机构,如何去了解链条的真实贸易如何去评估链条的资金运转量是个很大的问题。另一点,如果发生了相关纠纷,如何快速的变现?对企业处理?据笔者所知,大部分做此业务的平台背景均小于他们所做产业链核心企业的背景,在如此情况下,唯一可以走的就是法律渠道。从司法诉讼到判决,从判决到执行,从执行到变现。中间的过程平台的资金链是否拖得起?这一点笔者也持有怀疑的态度。

分析

越来越多的关联平台出现于大家面前,其实对于金融而言关联担保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对于草根的民营而言,由于承兜能力以及资金流稳定性而言,关联反而容易出问题而已。例如,海航、陆金所等具有多家金融机构的平台,其实他们在私募等机构融资的时候,这些资金方经常会要求他们做相关关联担保。毕竟信用中介的主体在那里。在国家发布的相关征求意见稿里面也明确的指明“有金融机构参股或者关联的P2P平台不适用于网贷征求意见稿”等字样。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看P2P平台首先看承兜能力,就是公司主体(直系股东)违约的成本以及违约后的承兜能力,毕竟政府并不鼓励出大规模社会问题。其次看的是商业模式,例如由多家金融机构介入,相关主体明确的模式就要比其他模式要安全很多。无论从合法、合规方面,还是从承兜能力因为有多家持牌金融机构的介入,及时所谓的“经侦雷”也难。而且必要的时候通过金融机构职能的划分配合私募基金的流动性,可以直接解决链条流动性的问题。再次,看的是相关高管的品德,一个只会吹逼、潜规则下属、收受回扣的高管去做事,再好的风控模型也是水漂。最后才是风控的对冲措施,毕竟,拖死平台的不是坏账而是流动性。所以快速的风险对冲,是平台在前者都不具备的情况下,生存的核心。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