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P2P行业标杆LendingClub发布了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二季度净亏损从原先的410万美元扩大到8140万。折合每股亏损9美分,打脸早前市场预期,股价受到重挫。

公开资料显示,二季度LendingClub的营业收入为1.024亿美元,环比下降32%,贷款撮合交易量19.6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的基础上增加2%。运营数据不给力,公司内部巨震频频。财报发布当天,LendingClub首席财务官疑似在无望中离职,而几个月前,LendingClub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enaud Laplanche因为违反操作以及信息披露失当,被免。目前LendingClub的市值跌到18.55亿元美元,这家业界标杆似要跌落神坛。

而大洋彼岸的P2P平台宜人贷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局面,据其8月10日公布的未经审计的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宜人贷促成借款68.29亿美元,环比上涨10.92%,同比上涨117.80%。二季度实现净收入1.10亿美元,实现净利润0.39亿美元,同比上涨226%。摊薄美股收益0.34美元。环比上涨97.35%。财务报表给力,二级市场相当活跃。宜人贷自上市后,股价经历了短暂的跌落,之后一路高涨到目前市值达到17.92亿美元。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P2P企业,同样在美国上市,也都属于各自国内的龙头企业,为什么LendingClub巨亏,宜人贷能实现高额盈利呢?

笔者认为,佣金和利差两种运营模式造就了两家公司的业绩两极分化。2006年唐宁创立宜信,早前以助学贷款起家,后来产业链延伸到车辆、房产和个人信用贷款,服务人群包括个人和企业等。而LendingClub纯线上的借贷模式,借款端赚服务费,投资端拿佣金,收益空间基本在3-5%之间。而宜人贷母公司有较多的线下团队,对借款人做了A、B、C、D的风险分层,占比超过80%的D类借款成本在36%以上,而平台在资金端给到的利率不足10%。相比较而言,宜人贷赚取的服务费幅度更大,所以即便是二季度LendingClub19.6亿美元的成交,营业收入也比宜人贷6.83亿美元成交低。

此外,母公司强大的吞吐能力是宜人贷盈利重要因素,而LendingClub却没有大腿可抱。宜人贷2012年正式上线运营,凭借宜信长年的线下积累,三年内成交额数倍增长,上市前夕利润报表迅速扭亏为盈,一度被业内惊呼神来之笔,这得益于有宜信这样强大的母公司在背后做支撑和财务优化。而反观LendingClub,纯中介的属性,投资人承担借款风险,平台想要持续盈利,就得不断优化审核标准,提高借款人准入门槛。没有靠山,步子不敢迈太大。

透过两家平台业绩的不同表现,似乎也可以预见P2P行业在两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创办于2006年的LendingClub以个人贷款起家,提供2、3、5年三种期限,额度在1000-35000美金不等。而在信用体系、金融服务非常完备的美国,人人持有信用卡已经成为常态,LendingClub以个人贷款切入,贷款用途多为再融资和偿还信用卡。2014年LendingClub在实现小额盈利后,进军企业贷款业务,虽然这个举措迅速放大了交易量。但事实上,美国是一个过度消费而金融发达的国家,在居民存款少,投资渠道多,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P2P的可替代性降低,所以不管是资产还是资金,真正能分流到p2p平台上的并不多。

而国内民间借贷由来已久。由于国内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能力上存在固有短板,释放了规模宏大的次级债市场。这也就是为什么中美两个规模相当的经济体,美国的P2P平台寥寥可数,中国却可以陷入数千家争雄的局面。另一方面散户资金难以找到保值、门槛低的渠道,P2P成为很多家庭占比较大的资产配置。

可以说,P2P在美国,对于投资者来说,只是众多投资渠道之一,而对于融资企业来说,又未必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反观中国,P2P一方面较好地满足了众多“理财夹心层”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解了众多需要资金又很难从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和个人的渴。

从长远来看,P2P在美国也许会持续不温不火的状态。而在中国,不管是政策还是现状,P2P皆有更多发展空间。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