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中秋已至,十一黄金周也不再遥远,对于小编这样的剁手族来说,无论是上网买买买还是外出聚会娱乐,荷包都受到不小的挑战。

曾经被老一辈诟病无数的信用卡消费,似乎现在已不能满足年轻人消费的所有场景需求,而消费金融市场主体,也不仅仅来自银行系。

目前,在百度搜索“消费金融”,已有大约16,100,000个搜索结果,而消费金融市场主体更多的来自互联网企业,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很多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接触或使用着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当前,几乎所有的场景都已被消费金融渗透。如果没有消费贷款,中国人均住房面积要下降3/4,汽车保有量会下降一半以上,智能手机也会下降40%。”还记得在今年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旗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主办的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CF40成员、苏宁云商集团副总裁、苏宁金融集团常务副总裁黄金老曾表示, “所以消费贷款,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消费促进了中国居民的消费升级,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互联网消费金融风生水起

年轻的剁手一代捧红了消费金融市场,初创公司找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今年2月,面向蓝领消费品牌“买单侠”完成C轮融资,历史融资额8697万美元;4月,包含3C和二手车消费的美利金融获得京东金融数千万美元B轮战略投资;7月,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完成Pre-IPO系列首期约30亿人民币融资,并成立趣店集团;8月,农村消费金融平台什马金融获得近亿元B轮融资……

乱花渐欲迷人眼,国内目前在消费金融经营模式上分为以下几类:

一、银行系:这一类主要由银行及以银行资本为主要股东的消费金融公司构成,并通过完善的风控体系和优质的融资渠道的核心优势来发展以信用卡消费、直接的信贷业务为主参与消费金融。

二、产业系:这一类消费金融主要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要结构,此外,房产、旅游等垂直行业也在逐步涉足消费金融,它们希望能够以金融带动自身主营项目。

三、电商系:这一类消费金融服务机构主要以有巨头电商成立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及依托电商的分期购物平台,以类似信用卡业务的分期消费为主流模式发展。

目前来看,银行类消费金融模式相对简单,目前的产品主要是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付款是当前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信用卡分期费率年化大约在7%~10%之间。第二种是消费者向银行申请消费贷款,银行审核并发放,消费者得到资金后购买产品或者服务。

挖财信用卡业务负责人金忠堃表示,在居民储蓄习惯改变、提前消费意识增强的这几年,恰逢中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第二类和第三类消费金融的场景更为丰富且门槛更低,迅速抢食了部分信用份额,那些预期中的信用卡增量用户被互联网金融给“截和”了。

官方数据显示,蚂蚁“借呗”上线一年累计发放494亿元贷款,授信用户超过3000万;美利车金融业务覆盖全国27个省,超过170个城市,与2000多家经销商达成合作,累计放款金额超过35亿元;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买单侠用户已经接近百万大关,在全国已有近两万家合作商户,业务遍布在全国28个省,220个城市。

截至2015年9月末,1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整体资产规模达到510亿元,贷款余额460亿元,服务客户数560多万户。相比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平台,消费金融公司在整体业务增长上显得略微乏力。

下半场博弈赢在内功修炼

在消费金融的上半场博弈中,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以更高效、更全面的服务获取了消费者的钟爱,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虽然目前仍占据不小的市场份额,但服务范围、战略方向等有着不小的硬伤。而互联网企业间的竞争明显更为激烈,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又将如何在竞争更为激烈互联网企业中脱颖而出,占据消费金融万亿市场的一席之地?

消费金融已进入下半场,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工具应用将决定未来消费金融市场哪一方会成为主导力量。就目前而言,消费金融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还不到真正拼刺刀的时候,现阶段搭建征信体系、控制运营成本、获取更便宜的资金成本三大因素将是各家修炼内功的根本。

SFI理事单位代表、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曾表示:“消费金融是非常好的优质资产,所以很多图谋转型的P2P金融机构正在加强风险管理的核心能力构建,做消费金融。”

不过做到这一切并不容易,不管是对于转型中的P2P平台,还是刚刚进入消费金融领域的初创公司。首先,消费金融本身是基于信用进行放贷业务,目前国内征信体系还不完善,央行征信系统还未正式接入互联网金融行业,个人征信体系是否完善是决定个平台消费金融业务规模的关键因素。

对于此,通常的做法是金融平台一方面结合自身平台的大数据中心做各类数据分析,形成用户信用评级,同时和第三方征信机构完成合作,例如接入腾讯信用与芝麻信用,利用其基于网购和社交所产生的庞大数据库,为用户进行立体多维画像和用户信用评级。

其实在消费金融链条中,首先是消费场景的建立,电商巨头无疑凝聚着用户较强的需求,也提供了消费金融服务良好的使用场景,接下来考验的是风控能力和资金成本能力,打破数据孤岛,提高反欺诈能力是解决风控能力的较好办法,至于资金成本能力,目前行业多采取和p2p公司合作,或者对接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成本不相上下,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风控水平。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