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仅今年9月以来,就至少有3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完成了C轮融资,其中两家是P2P平台,融资额加起来差不多是8个亿人民币。某机构数据显示,2016年起至P2P暂行管理办法出台当日(近9个月),行业发生的融资事件也达到了69起,虽然不及2015年,但好歹也不算差。

这说明尽管外界一直叫嚣着在“强监管”的背景下,行业已步入低谷,但低谷是低谷,资本对于互联网金融和P2P的追逐并没有放松。

只是随着P2P行业的问题暴露地越来越多,资本的态度也从饥不择食变得谨小慎微。中国P2P风起云涌的2014年和2015年,上述这样的融资案例一下子暴增至47例和130例,而从2010年开始至2013年结束,4年间也不过12例(援引某知名研究机构数据)。

这一波过山车式的过程,是资本对于P2P态度转变的最好印证。与当初一拥而上不同,如今资本进入P2P,要考虑的问题恐怕要多了许多。当 然,最关键的还是,监管日趋明朗化,投资人越发成熟,P2P平台没法做“混世魔王”了。换句话说,条条框框越多,监管越规范,大家在业务和运营模式上能操 作的空间就越小,凭借所谓的“独辟蹊径”或者“弯道超车”来实现资产的快速增值,显然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能拿到风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这个时候拿到了风投,对于平台的“增信”助力会更多,毕竟,相当一部分投资人还是对“风投系”抱有期待的。

但笔者在这里要讲的是,无论资本对P2P的态度出现何种变化,都无法褪去它逐利的本性。

资本在2014年及2015年的蜂拥而上,是因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经历前几年的摸索之后,P2P在中国找到了清晰的发展前景和商业模式, 这是其被定义为“风口”的一个最重要的元素。与此同时,在监管仍未完善、投资人尚待成熟的时候,P2P平台在业务拓展、运营模式探索等方面“大有可为”, 资本在此时进入可以实现快速增值,这就是所谓的“风口”的吸引力所在。

回过头去看,现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平台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快速扩张,并且,相比如今相对完善的监管,这些平台多多少少都带有“原罪”的 色彩。当然,P2P并非特例,很多行业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只不过,作为“百业之王”的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对整个金融规则和秩序的改变比其它行业来得 更为迅猛,这也是其备受关注的最重要的原因。

资本与P2P的结合本质上还是资源的整合,只不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出发点不同而已,这也正好对应了我们一直以来讨论的P2P的两大属性 ——金融和互联网。从产业资本的角度出发,其可能更多是寻求金融资源的共享,例如,上下游产业链较为丰富的产业,P2P就能很好地承担传统的银行的角色, 而且P2P显然会是一个升级版——机制更灵活、效率更高。

但对于金融资本来说,其追求的更多的是资本本身的增值——增值的速度与增值的幅度。P2P对其最大的吸引力或许应该是高净值的用户,如何把 用户基数做大,如何更深层次地挖掘高净值用户的潜在价值,从而实现与金融资本本身资源的对接;另一方面,出于逐利和退出的考虑,平台用户基数越大,高净值 用户越多,平台本身估值也会更大,这也是实现资本快速增值的一大捷径。

这两者与P2P的结合会带来怎样的风险?这或许是投资人更为关心的话题。

产业资本进入P2P,诉求在于“输血”,其潜在的最大风险在于资产端质 量的掌控力。资本进入之后,P2P平台有可能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在资产端的话语权或者控制力,这也是某些平台为了吸引风投而做出的妥协。在吸收金融资本之 后,从其对于平台用户规模和质量的要求来看,其风险来源于平台在营销端或者获客方面投入过多资金和精力,从而使“资产—资金”的天平出现倾斜,导致发生违 规风险和运营的系统风险。

当然,借融资来炒作的平台也并不在少数,但这个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相对来说,上市公司投资平台的案例容易识别一些,因为在信息披露方面有严格的要求,但普通的机构或者企业投资,识别的难度则较大)。

所以,即使你对所谓的“风投系”抱有再高的期待,或者给予再大的信任,都需要透过本质去看清问题的症结所在。风投或许是补药,为平台运营能 力或者资产端竞争力的提升注入能量;但风投也可能是“春药”,平台吃完之后,丧失了理智,搞不好最终只能一拍两散,坑的还是投资人。

所以,真正考验一个平台的,能否拿到投资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拿到钱之后会怎么花。是漫无边际地砸广告,是被投资方牵着鼻子走,还是继续坚持既有的战略?在这个时候,说“不忘初心”也许有点俗,但真正能做到,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个时候,就看平台的创始团队如何取舍了,是跟着资本一块套利呢,还是把好钢花在刀刃上。其实两种做法都无可厚非,但站在投资人的立场上看,一家有所坚持长期稳定的平台,恐怕才是最好的归宿。

所以,在这个每个中国人都卯足了劲儿想一夜暴富的年代,做一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慢公司”其实是需要勇气,也是需要智慧的。

那么,记得,在和机构谈判的时候,少卖点股份。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